你的位置:亞寶社區 >> 資訊 >> 旅遊飲食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菩提迦耶的鴿子VS.一身鳥糞的佛像

發佈: 2008-6-14 16:42 |   來源: udn  |  查看: 39次

【文/歐明慧】

有誰不知道釋迦牟尼?

宛如一具活的風乾木乃伊

蹲在佛頭上的這隻肥鴿,狀似滿足;而一身鳥糞的「觸地印」佛像,嘴角有憚悅的微笑,也狀似滿足。(圖/歐明慧)

不管你認不認同他,他就是一位舉世皆知的人物,確實存在歷史上的人物,是2600年前在北印度釋迦族的王子。只是,這位王子不選擇繼承王位當國王,卻在目睹老病死的景象後,毅然削髮離家,四方尋找明師以解除心中的生命謎團,到最後習得各方明師的解脫之法卻發現均非究竟之法,謎團依舊,但已經再也找不到更高明的明師了,只好獨自一人入苦行林,修習苦行,僅日食一麥,長達六年,終至形銷骨毀不足以形容其枯槁的肉身。

他,宛如一具活的風乾木乃伊。

「當時我欲摸肚皮,卻摸到背脊骨;我欲摸背脊骨,卻摸到肚皮。因少食故,我的肚皮與背脊骨,竟如此貼近。」巴利文的「中部經」,引述了這位放棄王位且離開至親而從此一無所有的釋迦族王子的話。

只是,嚴酷的苦行並沒有讓這位修行者破除生命的謎團。

菩提樹下的一位覺者

正午時分的菩提樹下,陽光灑遍正覺大塔,手拿著書的老外,沈醉地閉上雙眼。(圖/歐明慧)

「修於苦行。垂滿六年。不得解脫。故知非道。」

實際體驗了苦行根本無濟於悟道之後,他放棄了這種摧殘肉身的苦行,於是離開了苦行林,走入尼連禪河,把累積六年的身體污垢洗淨,但這時的他,極為孱弱,竟然無力走出水面,所以,當河岸一位名叫蘇迦塔(Sujata)的牧羊女供養他一碗乳糜時,他接受了,這才讓他枯枝般的肉身有了一丁點力氣,從此,也重新修正了修行的方向──不執迷於極樂和極苦這兩種極端,改行中道。

故事說到這裡,菩提樹下的冥想,與夜觀星空的悟道,就浮現了。(尤其是菩提樹下的七七四十九日冥想,其內心五蘊與天魔波旬的爭戰,精彩絕倫尤勝時下電影「魔戒」。如果有把它拍成像好萊塢這種商業電影的話。)

現在的佛陀造像,以「觸地印」做為他成為一位覺者的象

打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上一篇 下一篇
 

評分:0

發表評論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