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推動母語》母語在生活裡 不在教室裡

推動母語》母語在生活裡 不在教室裡

請說母語 排灣小學生頸上掛牌
頸上掛著「我要說國語」牌子,是當年「三、四年級生」的夢魘;如今物換星移,屏東縣獅子鄉公所製作「請說母語」牌子,發給當地楓林國小學生,要挽救瀕臨消失的排灣族語。
「這是鄉內大專生的建議」。獅子鄉長說,寒假有卅多名當地大專生參加座談,多數認為從小講國語,母語幾乎忘光了。有人語重心長地說:「語言消失,文化就消失。」
鄉公所到楓林國小調查,發現有九成已不會講流利母語。上月他看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料,排灣語已被列為脆弱的語言,現在不救將會後悔。
鄉公所昨天送給楓林國小各班「paiwananu、請說母語」的牌子。校長要求學生每人輪流各掛一天,上體育課時取下,也不帶回家。未來會抽問學生母語,發給獎勵卡,學期結束可換獎品,鼓勵學生以說母語為榮。
三年級學生洪嘉俊說,掛上「請說母語」牌子後,同學都不敢跟他講國語,回到家,父母如用國語與他交談,他會要求「請說母語」。
屏東縣另有三地國小推廣母語,訂每周五為母語日,當天鼓勵學生穿著有原住民圖騰的背心上學,還有每周一句母語學習。
鄉公所製作「請說母語」牌子鼓勵學母語,不如教孩子認同社區來得有效。母語英文「mother tongue」,意指母親的語言,將母語回歸家庭、社區,帶著情感學習才有意思。

「厚!你說台語,要罰錢!」在國民黨統治的威權時代,政府為推行國語,打壓本土方言,講方言要掛「牌子」示眾;如今屏東縣獅子鄉為挽救瀕臨消失的排灣族語,也製作「請說母語」牌子給學生掛,立意雖佳,但不免與人有時空錯亂之感。
「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據聯合國教科文教組織調查,全世界六、七千種語言逐漸消失中。台灣是多元族群融合的社會,儘管全球化浪潮高漲,但近年來隨著本土意識覺醒,推動還我母語,讓多語族文化,豐富台灣文化的內涵。
在方言受打壓的年代,許多人還會說流利母語;如今各級學校都鼓吹母語,母語卻快速流失,問題在於未將母語當作生活語言,而當作是學習性的語言。
「生活處處有母語,才能學好母語。」曾大力推動客語認證的前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認為,推動母語必須走出課堂,讓下一代在日常生活中說母語。母語在那兒流失,就該從那裡找回來,找回母語最好的地方是家庭與社區。
人本基金會董事長史英留學美國時,規定年幼兒女在家一定要說中文,只要說英語就罰站,因此史家子女即使在美國多年,也能說一口流利中文。
弱勢族群語言在強勢語言攻勢下,瀕臨消失是宿命,但只要各族群有心,能延緩消失,且豐沛自己族群文化的內涵。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