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親子相處之道

親子相處之道

許多關于如何做父母的心理學叢書都提到親子之間該如何交流,雖然這可幫助父母們認識親子溝通的重要性,但在施行上,總無法達到預先設想的效果。其實親子之間的溝通不應被視爲壹種理論的實踐,也不僅限于言語上的表達,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表現出來的壹種行爲,除了溝通或文字的傳遞之外,還包括表情動作、說話方式、聲調臉色等等。以下我們將會通過幾個方面談論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作孩子的朋友

  溝通的目的爲要增進親子彼此的了解並培養壹種默契,最重要的是,無論是何種方式的溝通,對孩子都要坦誠,讓自己有壹顆虔誠細膩的心,能傾聽,且願意去了解,能真正地了解子女內心的感受。

  照理說,父母應該是孩子最親密的大朋友,但由于當今的社會形態,父母親大都擁有自己的職業,由于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甚少,關系也就越來越疏遠,久而久之父母就成了不了解孩子的人。

  所以做爲父母的要多花時間跟孩子在壹起。和孩子壹起做他喜歡事,這樣才能漸漸地跟孩子搭起友誼的橋梁,壹方面可借機了解孩子,同時還可以幫助孩子在父母身上建立安全感及認同感,這是親子之間相處的甜蜜時刻,千萬不要因忙碌的工作而忽略和孩子壹同快樂的時光。

  適當的贊美

  對于孩子的行爲與思想,成人應當給予適當的回應。贊美與批評,通常是成人回應時的兩種主要模式。

  適當的稱贊是指對孩童的努力或成就而說。父母的話必須能清楚地表達出是在贊美孩童的努力、工作、成就、思考或創造,用真誠的口吻,可以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得到安全感,孩童也能從這些話語當中,對周遭世界有正面的認識,變得主動且積極,同時也會對自己的品格有新的認識。

  適當的批評

  建設性的批評是絕不針對孩童個人品格上被否定的特點,而只限于指出必須要改善或未完成的事,該如何去做。例如:孩子在餐桌上打翻了水。

  適當的批評:水打翻了,要記得再倒壹杯,先去拿抹布來。

  不適當的批評:妳怎麽這麽不小心,笨手笨腳的!下次要小心點!

  當問題發生時,最好和孩童就事論事,否則會造成他信心方面的損害,嚴重時將難以彌補。倘若可行,試著從孩童的小過失中讓孩子學會壹些正確的評價。每壹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幫助來辨別什麽事情是令人不快和煩惱,什麽事情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或災禍。在此之前,成人或父母應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用激烈的言詞表達自己的不滿。

  愛的處罰
  
  當孩子的行爲令人不得不處罰時,要記得,讓他知道妳是愛他、了解他的,也讓他知道,他錯在哪裏,要如何改善。如果是孩子本身個性上的問題,請記得,要先接納他。我們往往在處罰孩子的時候經常會忽略壹些問題。

  a.父母的情緒:父母應當反省,當處罰孩童時,是不是出于自己的忿怒。

  b.生他並非擁有他:雖然父母是孩子的生養者,但並非孩子的擁有者,孩子是上帝的産業,上帝賜給父母權柄來撫育他、教導他,使他得到生理及心理需求上的滿足,同時也具有管教孩子的權柄。

  c.以愛爲出發點:處罰的出發點必須是基于愛,而不是生氣,如此才不致讓孩子感到不安。

  每個人都有不講理的時候,不可強迫孩子,這在教育孩子的事上必須避免否則管教不成,反而造成與孩子之間難以彌補的隔閡。如果父母多了解孩子,多觀察、多傾聽,則可避免許多和孩子之間的沖突,也較能掌控孩子情緒化的反應,給予正面的幫助。

[ 本帖最後由 十分想说 於 2012-9-8 17:46 編輯 ]

TOP

這篇很讚
可以借來推廣或分享出去嗎

TOP

回覆 2樓 seli0279 的帖子

可以啊

TOP

版大, 謝啦
沒玩過推薦
先玩玩看

TOP

回覆 1樓 十分想说 的帖子

不錯的好文章。關鍵是做父母的不要以管的方式對待孩子

TOP

回覆 5樓 wjb2012 的帖子

是的,要讓小孩子把家長當作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對待就OK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