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伊朗之春失敗了,卻給中國敲響五大警鍾

伊朗之春失敗了,卻給中國敲響五大警鍾

來源: 占豪/日期: 2018-01-06

  伊朗2017年底到2018年初這大約一周的騷亂,共造成20余人死亡,幾乎波及到了伊朗所有大城市。雖然,伊朗官方說只有1.5萬人參與了示威騷亂,但實際參與人數肯定比這個多得多,否則不可能波及那麽多城市,也不可能死那麽多人。在筆者看來,這樣的騷亂和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運動、2014烏克蘭街頭革命本質上是一樣的,准確地說就是一場顔色革命、街頭革命。
  雖然是一場顔色革命、街頭革命,但就像筆者之前分析的那樣,在其它國家也許真的能顛覆政權,但在伊朗至少現在根本不可能。爲什麽說不可能呢?原因有三個:
  一、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民衆對宗教領袖有天然的歸屬感。
  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宗教領袖是伊朗最高領導人,伊朗人對其宗教領袖有一種天然的歸屬感,想顛覆這樣的國家,很難。
  二、伊朗雖然是政教合一國家,但其宗教領袖並不直接管理政府,這使得宗教領袖與民衆之間直接矛盾較少。
  政府最高的管理者是總統,而伊朗的總統是選出來的,由于宗教領袖並不直接管理政府,這使得伊朗民衆與宗教領袖之間並沒有直接矛盾。所以,當民衆表達訴求是往往有總統背鍋。哪怕這一騷亂規模再大很多,伊朗也頂多換個總統,宗教領袖還是宗教領袖;再不成,哪怕就是換了宗教領袖,其政權和政權模式也不會被顛覆。相比很多國家,伊朗的體制使得其政治彈性非常大。所以,顛覆伊朗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三、伊朗是個抗壓能力極強的國家,民族主義+宗教力量使得這個國家很難顛覆。
  翻看近幾十年伊朗的曆史,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前伊朗是親美的巴列維王朝,是君主立憲制整體,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變成了政教合一的國家。而且,由于伊朗並非阿拉伯民族,而是古波斯民族的後代,因此在中東地區伊朗是一個民族主義很重的國家。
  民族主義、宗教主義都濃重的情況下,又是政教合一的整體,這樣的民族特點、政治體制,外力是很難顛覆的。試想,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接著就是8年兩伊戰爭,兩伊戰爭後又是長期被西方封鎖,經濟狀態一直不好,這樣的國家,其抗壓能力可想而知,故非常難顛覆。
  伊朗政權難顛覆,但並不代表顔色革命、街頭革命不會對伊朗造成負面影響。雖然,這一次街頭革命只爆發了一周時間就被扼死在了搖籃裏,但這已經表明了,現代社會,顔色革命、街頭革命隨時可能發生,隨時可能對一個國家的政權構成威脅,這種手段依然是非西方國家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而且,伊朗的街頭革命也再次證明,國家只要是處于較爲開放狀態,落後國家隨時都有被顔色或街頭革命更叠政權的風險;當然,如果選擇封閉,那麽朝鮮的日子就是典型案例。在筆者看來,伊朗的這次街頭革命,給中國敲響了五大警鍾:
  一、任何時候,不能忽略民生。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被顔色、街頭革命的國家,或者出現動蕩的國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經濟發展和民生遇到了問題。直白說,就是當老百姓的生活出現了問題時,社會矛盾就容易激化,民衆不滿的矛頭就很容易指向政府。如果這種局面得不到控制,再有人背後策劃、挑動和引導,就很容易爆發顔色或街頭革命。如果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好、民生做得好、社會公平清明,公衆對政府滿意度很高,無論是顔色、街頭革命,往往都不會造成太大聲響,政權被顔色的可能性就很低。
  所以,一個國家如果不能解決發展和民生問題,那麽其政權穩定性就懸了。中國之所以社會比較穩定,根本原因就是這方面做得不錯。但是,中國做得好不代表其它國家做得都好,任何國家的政權都憂慮穩定問題,都期待經濟發展民生水平提升,相關國家的這些需求,也正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機會所在。
  二、國家向外拓展影響力,若非迫不得已,要量力而行。
  伊朗的這次騷亂,是2009年以來總統選舉那次示威遊行以來最爲嚴重的一次。這次發生騷亂暴動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過去幾年,伊朗在也門、伊拉克、敘利亞投入了大量資源,其中包括出兵敘利亞和伊拉克,這種消耗讓伊朗經濟、民生都有些吃不消,這是事件爆發的促發內因所在。
  由此充分說明,國家在向外拓展影響力時,若非迫不得已,還是要悠著點,盡量不要去過度消耗國力,盡量通過經濟手段在不斷拓展中發展自己,而非持續消耗自己。
  《孫子兵法》作戰篇有一段話應該給中國今天向外拓展影響力有很大的啓發: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于丘役。力屈、財殚,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忌杆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這段話的中心意思就是,打仗是最消耗百姓資材的,因此善用兵的人,要從敵人那裏籌集糧草,國家最怕的就是軍隊打得過遠導致物資向太遠的地方輸送,因此智者而要鼓勵士兵從敵人那裏奪取物資,就得以物質獎勵。擴大影響力當然不止打仗,所以中國要盡量用經濟手段,這樣在擴大影響力的同時不但不是經濟消耗,還是發展。當然,伴隨經濟向外拓展的也需要軍事力量作爲支撐和保障,這樣以經濟、軍事爲基礎,立足于政治推動影響力拓展,就不會疲于奔命,就不會對經濟民生帶來壓力,就是良性循環。
  三、要對“境外代理人”保持高度警惕。
  如果大家注意,最近俄羅斯處理了一批“境外代理人”,伊朗這次也是利用情報部門的情報快速抓捕了“境外代理人”才很快平息了騷亂,而在之前被顔色或街頭革命的國家,都存在有組織的“境外代理人”發號施令。由此可以看出,“境外代理人”往往是騷亂爆發和能否控制的關鍵。對于普遍存在的“境外代理人”,也必須要高度警惕。
  四、面對西方國家,要盡量把他們與自己的利益拉開,要讓他們的利益差異化。
  制造顛覆他國的顔色革命、街頭革命的力量,主要來源于西方國家。西方國家經濟發達,有更多精力和資源去顛覆他國,而且通過顛覆他國可以獲得一些殖民權力從而獲得經濟或地緣利益。由于西方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都全面領先世界上所有國家,在這種情況下面對西方中國應該有計劃地將西方各國利益差異化。這一點,伊朗在達成伊核協議後立刻就開始這麽做了,分別采購了美國波音166億美元客機和空客180億美元客機。所以,我們也看到,特朗普雖然想廢了伊核協議,不但歐洲盟友反對,連國內很多人都反對。
  五、要管控好互聯網。
  伊朗這次騷亂,爲什麽能在短短一兩天內在全國蔓延?主要原因就是互聯網。互聯網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大大提升,這使得極少的人就能組織調動起來極大的群體,所以騷亂很快蔓延至了主要大城市。
  伊朗在這方面還是很有經驗的,在無法做到輿論鬥爭時,直接斷網了。然而,在現代社會,斷網雖然有效,但也可能引發次生問題,對經濟影響也比較大。所以,管控好互聯網,引導好互聯網輿論對國家安全來說意義重大。中國在四五年前互聯網是一團亂麻,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在美國電視節目中公開說,要用互聯網扳倒中國。中國現在情況改觀很大,但仍不可掉以輕心。
  中國的國家實力、發展能力和國際影響力,當然情況比伊朗好多了。但是,也不能懈怠,上述5大警鍾需要長鳴于心。因爲,有不少國家還對中國虎視眈眈,他們希望中國出大問題、遇大麻煩,中國不能給別有用心之人、之國可乘之機!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