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中國在走向金融危機前夜 不是危言聳聽

中國在走向金融危機前夜 不是危言聳聽

來源: 和訊網/日期: 2016-03-21
  分析師孫喜撰文指出,中國經濟形勢嚴峻,而金融系統也的確存在諸多風險和挑戰,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就必然會按照西方國家的市場邏輯,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3月12日在記者會就胸有成竹地表示,中國沒有必要采取過度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且人民幣彙率有回歸理性、基本面的趨勢。在16日舉辦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再次明確表示,中國金融有抵禦風險的能力。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去年7月,正當中國股市滿目哀鴻遍野之時,獨立經濟研究學者吳迪先生卻標新立異地超級樂觀鼓吹《股災拯救了中國超級牛市》,筆者因此隨即寫了《請勿忽悠中國超級牛市》一文反駁。孰料如今僅半年有余,吳先生的筆鋒突然180度大轉彎,極其悲觀地警告“中國在走向金融危機前夜”(《聯合早報》2016年3月8日言論版)。
  筆者雖不是經濟學家,但也算對經濟學略知一二,故試著通俗地解讀一下,吳文中那些花裏胡哨的金融術語及其內在邏輯,以及將其簡單套用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存在的問題。
  1997年,中國被認爲因金融“閉關”政策,避開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浩劫。2007年,中國卻因資本流動性過剩,而被警告將面對另一種“錢太多”的“中國式”金融危機。2011年,溫州民企老板集體跑路和中小企業的高利貸崩盤,被指恐將釀成“中國式”金融危機。2013年,中國銀行業“錢荒”,則被解讀爲“中國式”金融危機預演。與此同時,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也警示,各地舉債投資城鎮化隱含危機,可能導致“中國類型的金融危機”。更有甚者則稱,“中國式”金融危機其實已經開始于去年的中國股災。
  由此可見,對于“中國式”金融危機的定義莫衷一是,至今尚無定論。不知吳先生所謂的金融危機,又具體指什麽?他在文中說:“中國的宏觀龐氏融資和房地産已在坍塌的途中,中國正在走向金融危機前夜。”因此按筆者理解可能是指,宏觀龐氏融資和房地産市場坍塌所引發的中國系統性債務危機。不過,中國爆發金融危機的具體指標又是什麽呢?房市崩盤、股市和彙市暴跌、大面積的債務違約潮、全國性的恐慌性擠兌,甚至大規模的商業破産潮和金融機構倒閉潮?可惜吳文並未明示。
  首先談談宏觀龐氏融資。“龐氏融資”是由已故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命名的,指一種難以持續的以借入資金償還利息的信貸融資模式,即民間所說的拆東牆補西牆式的以債養債。據華創證券估計,去年中國用于償還利息的貸款、債券和影子金融規模,或已高達創紀錄的7.6萬億元人民幣(1.6萬億新元)。可以說一些中國企業確已進入龐氏階段,但是斷言“中國經濟已成名副其實的龐氏融資紅海”則言之尚早,畢竟去年中國在岸公司債市場的違約數量僅6例。
  況且,中國政府對此風險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和相應的舉措。早在去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初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全社會“去杠杆”就已被明確列爲2016年五大經濟任務之一,其它包括去産能、去庫存、降成本和補短板。其具體思路是,一方面政府適度加杠杆,並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另一方面嚴厲打擊金融詐騙、非法集資和證券期貨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
  其次說說房地産市場。中國房市存在泡沫已久,但是對其具體規模、嚴重程度及何時會破裂,並無共識。美國《新聞周刊》曾把“中國將因房産泡沫破裂而陷入經濟崩潰”列爲該刊“2010年十大世界預測”的第二位,結果贻笑大方。去年11月,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則發表了題爲“關于中國房地産泡沫的說法到此爲止吧”的報道稱,香港房地産大亨陳啓宗9月份曾表示,中國的房地産市場正趨于穩定。
  近來,中國一線房市逆勢瘋漲,令人膽戰心驚,因爲不確定那是不是類似去年股災前“回光返照式”的最後瘋狂。不過也有觀點認爲,中國房市應該不會因泡沫潰破而大範圍崩盤,雖然中國房地産金融的確面對巨大風險。更有業內樂觀者認爲,中國房價將在2017年年底或2018年年初才見頂,而廣義貨幣(M2)被認爲僅是支撐要素之一。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黃靖教授認爲,這背後醞釀著極大的隱患與危機,是經濟權貴集團在利用房市興風作浪。可見若要化解此類風險,單純的市場經濟手段遠遠不夠。
  最後談談廣義貨幣(M2)。吳文的核心邏輯是,通過對數周期性冪律模型(Log-Periodic Power Law,LPPL)運算,中國的M2同比增速在今年8月份左右將再次坍塌,並導致房市價格坍塌和系統性的債務危機。可惜的是,如何才算坍塌?到底會坍塌到何種程度?吳文並沒有明示。不過,中國央行已發現,近年來M2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已不像以前那麽密切,因此單憑M2就去預判市場走勢,未免過于簡單。更何況,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已明確表示:“今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3%左右,社會融資規模余額增長13%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被查處的泛亞和e租寶龐氏融資騙局,均涉及幾十萬投資者和數百億元資金,也的確引發了部分受害者的維權行動,但是並未造成大規模社會動蕩。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政府必然會行政力量與市場手段並舉,並不惜動用國家財政資源甚至暴力機器,以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不可否認,中國經濟形勢嚴峻,而金融系統也的確存在諸多風險和挑戰,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就必然會按照西方國家的市場邏輯,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3月12日在記者會就胸有成竹地表示,中國沒有必要采取過度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且人民幣彙率有回歸理性、基本面的趨勢。在16日舉辦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再次明確表示,中國金融有抵禦風險的能力。
  況且,東方智慧告訴我們,危機是危險與機遇並存。若從積極的角度看,外界對中國經濟的唱衰,又何嘗不是一種警示和激勵呢?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