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對於牙齒你認識多少?

對於牙齒你認識多少?

「牙齒」是人類身體上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看似身體上小小的器官,卻是存在於臉部的口內中,用來咀嚼食物。但怎麼會是最重要的器官呢?牙齒除了進行咀嚼食物使身體充份地吸收營養以外,還支撐著上下顎骨,使我們的臉型更完美,也是影響我們說話發音的重要所在。

牙齒的構成成分不是單純由骨骼構成,而是由動物體內不同密度與硬度的複雜組織組成,跟看不見的根部是由牙齦包覆與固定著。如想了解更多牙齒資訊可以到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平台參考。



牙齒結構介紹

人類的一生中會有兩副牙齒:乳齒和恆齒。上下乳齒共有20顆,恆齒共有32顆。色澤方面,由於恆齒外層的琺瑯質較乳齒的透明,內層象牙質的微黃色澤就較易透現出來,因而恆齒看起來是比乳齒黃。
隨年紀漸長,象牙質會增厚,恆齒就會變得更加黃。外部形態方面,每個牙齒都分為牙冠組織、牙周組織兩個部分。牙冠則包括牙釉質、象牙質、牙骨質三種鈣化的硬組織和包容牙髓軟組織的髓腔。


牙齒組織可細分為硬組織與軟組織


硬組織包含:

» 牙冠
是牙齒顯露在口腔的部分,也是發揮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前牙的牙冠有唇面、舌面、近中面和遠中面,後牙的牙冠有頰面、舌面、近中面、遠中面和牙合面。

» 牙根
牙根是牙齒固定在牙槽窩內的部分,也是牙齒的支持部分,其形態與數目隨著功能而有所不同。功能較弱而單純的牙齒多為單根;功能較強而復雜的牙齒,牙冠外形也比較複雜,其牙根多分叉為兩個以上,以增強牙齒在顎骨內的穩固性。


» 牙釉質
也稱為琺琅質,掩蓋於牙冠外表,是牙體組織中高度鈣化的最堅固的局部。為哺乳動物體內最堅硬的組織,成熟的牙釉質為白色半透明的鈣化程度最高的堅硬組織,鈣化水平越高,釉質越透明;鈣化水平低則釉質呈乳白色、不通明。乳牙鈣化水平低,故呈乳白色。主要成分:95-97%由無機物(主要為含鈣和磷的磷灰石晶體)組成,其他為水及有機物。
牙釉質內部並不具神經與血管。它的功用除了咬碎食物之外,也可以保護下層的象牙質,是人體中最堅硬的物質。但它不會再生,因此當有蛀牙產生後不像哺乳動物的其他組織會自行修復。硬化完全的牙釉質僅含1%的有機物,含水約2%~4%,而無機物則可高達95%~97%,一般說來,它是沒有感覺的活組織,其新陳代謝過程緩慢。


» 象牙質
象牙質簡稱牙質,是牙齒主要組成的成分,比骨堅硬而緻密,在齒髓的外面,琺瑯質的裡面,由許多纖細小管構成。
象牙質位於牙冠的琺瑯質及牙根的牙骨質的下層,它是由鈣化骨樣組織所構成。由於它對生理和病理的刺激有反應,被認為是種活的組織,和琺瑯質不同的是,它終身都會繼續不斷的生長。也就是當蛀牙或者牙齒耗損時,象牙質會形成新的象牙質來防上牙髓的暴露。
當然蛀牙破壞得太快時,所形成的新象牙質是來不及防止牙髓暴露的。象牙質本身有無數的小管,管內有齒質細胞突,對外界來的刺激是會有疼痛反應,所以當醫師磨到此層時,患者往往會有酸痛的感覺。至於硬度方面是要較琺瑯質來得軟,較牙骨質來得硬些,並且富有彈性。


»牙骨質
牙骨質是構成牙根表層的鈣化組織。牙骨質與骨組織的組成相類似,但其硬度軟骨和牙本質為低。牙骨質:牙骨質含有無機物的重量的45%-50%,有機物和水約50%-55%。
牙骨質為覆於牙根部牙本質的外側組織,具有與骨髓相同的構造,通常終身會不斷生長。從牙骨質內有很多堅韌的纖維會延伸入顎骨內,藉著這些纖維使牙齒牢固地吊立在顎骨內。所以牙骨質主要的功用是使牙周纖維附著在牙根上。
掩蓋於牙根外表,色淡黃,硬度和骨類似,在牙頸部較薄,在根尖和磨牙根分叉處較厚。



軟組織包含:

»牙髓
位於牙齒內部牙髓腔中的疏鬆結締組織,牙髓中含神經纖維、血管、淋巴管、造牙本質細胞和成纖維細胞。
牙齒中央有個洞稱作牙髓,它的裡面充滿了神經、血管和淋巴管,總稱牙髓。這些神經、血管、淋巴管會經由牙根尖端的小孔(根尖孔)而與顎骨內的神經、血管、淋巴管相連接。它具有形成新的象牙質和維持牙齒生命的功用。並且由於牙髓內的痛覺神經末梢,會接受冷、熱物理和細菌的刺激,因此也擔負了牙齒感覺的職責。外來的刺激會使牙髓發生退化而死亡。整個髓腔及根尖孔也會逐漸的變小。


» 髓腔
牙體中心是一個空腔,稱髓腔,其中包容牙髓。牙髓是位於髓腔內的疏鬆結締組織,主要是血管、神經和淋巴管。其四周被堅固的牙實質所包圍。所以當牙髓炎發作時會由於無法擴張減輕壓力而發生劇痛。髓腔在牙冠的一端擴展成室,稱髓室;另一端向牙根部減少,呈管狀,稱根管。根管在根尖的啟齒叫根尖孔。髓腔內的血管、神經、淋巴等均經此孔與牙周相連通。牙髓和牙周膜的血管除經過根尖孔交通外,尚可經過一些副根管相通。


假如牙髓壞死,則牙齒顏色變暗、變灰,釉質和牙實質變軟弱,釉質得到光澤並容易折裂。髓腔的大小不是永世不變的,無論在正常及病理的狀況下,都有一些要素可以使髓腔減少,髓腔的形狀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時變化:年輕的恆牙髓腔較大,隨著年齡的增長,繼發性牙實質的堆積,髓腔的體積也減少;髓室頂和髓角隨著牙的磨耗而降低,髓角變圓或消逝;根管變細,根孔變小;有的甚至髓腔鈣化阻塞。


牙周組織包含以下三種:

»牙齦
俗稱牙肉、一層覆蓋牙槽骨表面的軟組織、健康的牙齦呈粉紅色。牙齦是附著在牙頸和牙槽突部分的粘膜組織,呈粉紅色,有光澤,質堅韌。牙齦邊緣稱為齦緣,正常呈月芽形。齦緣與牙頸之間的小溝稱齦溝,正常齦溝深約1-2毫米。兩鄰牙之間的牙齦突起稱齦乳突。也叫齒齦,通稱牙床,有的地區叫牙花兒。是指包住齒頸的黏膜組織,粉紅色,內有很多血管和神經。


»牙周膜
牙周膜(牙周韌帶、牙周間隙)由緻密結締組織所構成。一層纖維組織、連接牙骨質和牙槽骨、牙齒的緩衝器,讓牙齒能承受日常咀嚼的外力,避免牙齒受傷。


» 牙槽骨
包圍著牙齒並藉以支撐牙齒的骨骼組織。牙槽骨(alveolarbone)是上、下顎骨包圍和支持牙根的部分,又稱為牙槽突(alveolar proces)
容納牙根的窩稱牙槽窩,牙槽窩在冠方的游離端稱為牙槽嵴,兩牙之間的牙槽突部分稱為牙槽中隔。牙槽骨的組織結構與身體其他骨相似,其生長發育依賴於牙的功能性刺激,當牙萌出時牙槽骨開始形成、增高,並提供形成中的牙周膜一個骨性附著面,牙槽骨在牙失去後逐漸吸收、消失。


牙齒的形狀
牙齒有三大功能:咀嚼、發音和保持臉部正常形態。

»咀嚼食物
咀嚼功能當食物進入口腔時,首先被位於口腔前面、形如鏟狀的切牙切斷成小塊,再由位於切牙兩側的尖牙將其穿透撕裂,再經2個牙尖的雙尖牙把食物搗碎,最後由形狀像面磨的磨牙把食物磨細,並與唾液混合,送入食道。牙齒在咀嚼時,分工合作,任何一個牙齒損壞、缺失都會給咀嚼食物帶來不良影響,加重胃腸的負擔。


»幫助發音
發音和語言功能
牙齒、口唇和舌參與發育和語言。牙齒對語音的形成很重要,尤其是門牙,若前牙缺失,發漢語拼音中的“Z”、“C”,“S”音時就會受到影響,造成一些語言含糊不清。


»保持儀容美觀
保持面部的正常形態牙齒排列在牙槽骨上,形成牙弓,保持面部的正常形態,使唇、頰部豐滿、面部表情自然。如前牙缺失,口唇失去支持,若牙齒缺失較多,則唇頰部因失去支持,顯得面容蒼老。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