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王竹語寓言智慧]006 - 無功不受祿

[王竹語寓言智慧]006 - 無功不受祿

【故事原文】
子列子窮,容貌有飢色。

客有言之於鄭子陽者,曰:「列御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

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子列子見使者,再拜而辭。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飢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邪。」

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難而殺子陽。

《莊子.讓王》


【大意解釋】
列子家境十分貧困,面容常有飢色。

有位賓客對鄭國國相鄭子陽說:「列御寇是位有道之士,他住在您的國家裡,卻貧困到那種地步,您豈不是給人一種不喜歡士人的印象嗎?」

鄭子陽一聽,覺得有理,馬上命令地方官送糧食給列子。列子見了使者,行禮答謝,但一再拒收糧食。

使者走了後,列子回到屋裡,他妻子搥胸頓足地抱怨說:「我聽說做有道之人的妻子,都可以安逸歡樂。如今我卻面黃肌瘦,國君讓人來看望您,送給您糧食,您卻拒而不收,我真命苦啊!」

列子笑著對她說:「國君並不是因為了解我而送糧食,只不過是因為別人說了話才送;說不定以後降罪於我,又因為是有人毀謗我,這就是我不收受的原因。」

最後,老百姓果然發難,殺死鄭子陽。


【延伸寓意】
會聽別人說了什麼而送禮的國君,也意味著會聽別人說了什麼而降罪。這種國君只憑他人一面之詞,不知禮賢下士,毫無判斷力,如此完全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更別說要期待他人為自己盡忠、為自己賣命了。《莊子.盜跖》:「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喜歡在人前說好話的人,也一定會在背後毀謗人,正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言可畏。《莊子.讓王》:「非其義者,不受其祿;無道之世,不踐其土。」列子是真君子。君子有所取,有所不取。看來,「無功不受祿」還不夠,就算有功,受祿之時,也需要三思而「受」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