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業力的本質

業力的本質

                                         業力的本質

業意為行為或造作。一切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意志的身心活動統統稱之為業。它包羅了思想、語言和行為中的方方面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即是有此業因,而得此業果。一切的善業、惡業都由業力來牽引,不論善報升天,或惡報墮入三惡道,或是今生的福報、不善報,皆是在業力的牽引下形成。所以業力也含攝著三世因果說。

因果經說,欲知过去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事,今生作者是。但是業力甚深不思議,唯佛才能究竟明了。業識的現生,充滿著重重壘壘的複雜因果,我們不能用一因一果來單純的看因果論,不能以我欠你一塊錢,將來就得還你一塊錢。當知,由因到果的過程不是完全不變的,就像射出的箭,會因風力來影響方向與射出的力道,順風也會加強力道,我欠你一塊錢,有可能因我借錢的動機不是為自己,而致使你也參加了這義行,而改變了當初借錢的因果力。

業力雖然由過去行為所引生,然而業力本身也是空性,業力不離緣起的作用。在業力的過程中,加入了任何的小因素,都會改變原來的因果本質,像一條河流,滴下一滴化學物質,那麼這條河的本質,就因此一滴而改變了。也是說我們眼前的任何一念,都含有改變業力本質的緣起力量。

所謂業力空性,指的也是因果沒有一成不變的結果,不會因作錯事,就成了永遠的罪人。改過也可以証果成聖。在佛教的傳譯中,阿拉毗克是一個兇猛的惡人,以食人肉為生,後來皈依了佛陀,改掉了吃人本性,最後証得第一聖果。又,阿帕般利是一個妓女,也皈依了佛陀而淨化了她的本性,證得阿羅漢果。當然,一個人有大善行時也不會因他的善行,就令他擁有了永遠富貴。這種隨著因緣的遷流而有不同的結果,即是空性的說明。這也讓我們明白小小的過失若不改,時間一久,過失的心力會由熏習力而愈強,並造成滔天的大罪過。以業是空性,所以能隨緣升天或下地獄,因此我們不能莫以善小而不為,亦不能莫以惡小而為之。

沒有人逃脫得了業力的果報。即使解脫阿羅漢也要承受他們過去的業報。在無量世以前,目犍連尊者在其惡毒妻子的唆使下,試圖謀害他的親生母親。為此,他在惡道中倍受痛苦,在最後一生中,他被棍棒活活打死。

有句名言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何以業緣隨身呢?這是心識有持種不失的功能,唯識學稱為阿賴耶有能藏、所藏與執藏的功能。心有持種不失的功能,故能令過去識種之因,生起今生之業果,一切福報多少,一身莊嚴與殘缺都由阿賴耶持種不失。今生造下業因,以是因緣當得未來身。中論對緣起也說,雖空亦不斷,相續亦不常,罪福亦不失,法佛如是說。以識能持種,故說罪福亦不失。再者,業果由緣起,緣起雖無自性,但不是沒有緣起的作用,不是沒有罪福的差別現象。猶如日月之光,雖然剎那都在遷滅,但是無礙光明的照耀與影響大地草木。

那麼業的本質是什麼?無明,即不明了事物的本質,是造業的主要原因,貪嗔痴是無明的根源。不善之業由貪嗔痴所引生的身語意之造作。世間善法雖然是解脫資糧,比如佈施、持戒、精進-------。然而,在意識深處還擁有無明貪嗔,那麼這一切善,依然是輪迴的業力。出世間的清淨業識所以不被說成輪迴之業,這是因為出世間的智慧,消除了貪嗔痴之無明的輪迴業因,由我法二空之般若証得,截斷了輪迴之業流。

誰為業的造作者?何人收割業的果報?清淨道論:「無有造業者,亦無受果人,唯蘊自輪轉,此乃正知見。」所謂唯蘊自輪轉,是說一切心理、生理所起的活動,不論是生理上的覺受、知覺或心理的感受,都不離五蘊的作用。 那麼,誰為業的造作者?又是誰來受果報? 只能說在無明下,起心動念的本身就是造作者,感受的本身就是業報的承受者。

不論是造作或業識所引生的果報,皆不離緣起而有,。在果報現象中,只是無常、無我的苦樂覺受,並沒有苦樂的承受者。猶如吃冰知涼,飲熱湯知熱,並非是我令它涼與熱,此涼與熱是因緣有,總將隨因緣失去涼熱本質,並不是有一個我令之為涼為熱。是以迷惑於現象中有我與我所,所以才會迷執於我是造業與受業者。

業存於何處?在雜阿含經中說,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名色有。又說,譬如三蘆立於空地,展轉相依 而得豎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轉相依,而得豎立。識緣名色(名色緣識)亦復如是,展轉相依而得生長。

識並無法離開外境而單獨存在,當六根與六塵中,有名色方有識的產生。在識的作用下,名色也才能成立六塵。因此說色與識亙為依存、亙為緣。在清淨道論中,那先比丘回答那蘭陀王所問業存於何處時說:「大王,不可以說業存於此變化無端的意識中,或身體的某一個部位。它以心色為依,在機緣成熟時自我表現出來,這就好像,不是說芒果存於樹的某一個部位,而應說,在一定時節裏。有芒果依樹而掛。」

兩木相觸會生起火,但是木中找不到火相,當二木因緣合和相觸,我們可以見到火從木中生起。識亦如是,依父母的合和因緣而有,然而於身中找不到識在那兒,猶如木中找不到火相。當太陽日正當中時,我們能看到太陽的光明照耀大地,卻看不到太陽的本身形色。我們只能由光與熱知道太陽的存在,識也如是,我們由身体的各種作用而知道識的存在。


在生命的流轉過程中,就輪迴而言,雖然有三世時空,但是並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靈魂,或永不滅的我。那先比丘舉油燈為例。燃燒了一夜的油燈,在最初的火苗並不等同於最後時分的火苗,但是,火苗依靠同一盞燈而燃燒了整個夜晚。在這方面,唯識的種子生現行,現行生種子,有著明確的說明。

業識的種子是過去生所帶來的,猶如說某人天生就具有文學的細胞,以致他成為今日的學識豐富文學家,此為種子生現行。某人難然天生喜愛看文學,但是他現今所看的並不是過去所看的,他現今的文學氣質也就不等同過去。以因緣不同,業果即不同,此說明現行生種子的過程。如此的種子生現行,現行生種子,不斷的亙為熏習下,無止息輪迴的業識,並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業識,也沒有剎那或舜間的相同火苗。

業識在臨終時,如何來決定往生於何處?主要有三個力量,即是強大業力牽引、習性所造成的業力與憶念所形成的業力。強大業力來自大善之業力或大惡之業力所形成的決定報,以其心中都有著強大的心力。致使推動極善升天,極惡墮入地獄。升天下地獄是因緣使然,猶如二石相撞生火花。善惡因緣有二,一是是善惡增上業之因緣,能感得生天與下地獄業果。二是善惡等流業之因緣,能令升天感得七寶樓閣與下地獄感得刀林銅柱。此皆是因緣所感,非是我所能作,故經中說,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

習性者,如雜阿含中,摩訶男長者曾問佛陀說,我等學佛、行善布施,時時憶念三寶,如果不幸於意外中死亡,那麼我將投生何處?佛陀慈悲的說,你不用害怕,也不用恐懼,於命終之後,不會往生惡趣中。因大樹會順著斜勢倒下,河流會順低勢流下……汝已長夜修習念佛、念法、念僧,若命終時……心意識已於久遠中,長養正信,並綿綿熏習戒、施、聞慧。所以會使得神識會上昇,往生於安樂處。此即是習性的熏習功用。

由憶念決定者,指往生者,在他一生中,並沒有特別的大善大惡之行業,於臨終時,以憶念的心力為強,來牽引所受生處。若常憶念佛法僧者,則結下往生於有佛之因緣處。所以在助念上,對往生者所影響的憶念,有著相當的重要決定性。

複製內容到剪貼板
代碼:
<embed allowscriptaccess="never"  src="http://vlog.xuite.net/vlog/swf/lite.swf?media=MTY5MzE0Mw&amp;ar=1&amp;as=1" width="120" height="6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font></embed>


[ 本帖最後由 喜德 於 2009-1-11 19:18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