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相濡以沫的快樂

相濡以沫的快樂

別人發自內心的同情總讓我們無比欣慰,無論這同情從何而生;相反,無動於衷的表情則讓我們失望莫名。有些自戀的人熱衷於用他們的原則去揣度人類的情感,自以為對這種喜怒之情的來由瞭如指掌。據說,由於人感到軟弱無助,別人的同感使他確信能得到幫助,他才會高興,而別人的敵意總會帶來憂傷。但是,喜怒之情常常來得莫名其妙,如同電光一閃,顯然不是來自任何私心。一個人使盡渾身解數去逗樂他的朋友,如果他發現除了自己沒人覺得他的笑話好笑,當然讓他會非常沮喪;反之,如果大家都跟他一起捧腹大笑,他就會感到朋友的認同,覺得受到了最大的獎賞。

    雖然他人的同情可以為快樂錦上添花,無人回應也會讓我們嘗到失望的痛苦,但這些並不是全部的原因。一本書或一首詩如果反覆讀過多次,會讓我們覺得索然無味,但是當我們為朋友朗讀的時候仍然會勁頭十足。因為朋友覺得它很新鮮,即便我們自己已經不再感到新奇和崇敬,卻仍然能夠從朋友的角度去體味其中的意蘊,並且為一種如獲知己的感覺而興奮不已。相反,如果朋友對此毫無興趣,我們會非常生氣,再也無心繼續朗讀下去。這又一次證明,朋友的歡笑無疑是我們快樂的源泉,而他們的冷漠定然會令我們失望。儘管這或許可以說明我們為何時而高興,時而憂傷,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原因。雖然心有靈犀讓我們快樂,知音難求使我們痛苦,但是這並不能說明所有的問題。當我高興的時候,朋友的同感會錦上添花;但是當我陷入憂傷,朋友的同情如果不能雪中送炭,就可能火上澆油。然而通常情況下,同情總能另闢蹊徑,增添快樂,又能溫暖人心,減輕痛苦。

    所以說,與高興的時候相比,我們在不高興的時候更希望找個人一吐為快,此時朋友的同情也更能讓我們得到安慰,如果他們無動於衷我們就更覺得委屈。

    最能讓可憐人感到寬慰的事情莫過於找到一個吐苦水的對象,他的同情使他們卸下了心頭的部分重擔,甚至可以說他分擔了他們內心的一部分痛苦。他不僅和他們一樣的痛苦,而且與他們共同承擔,從而減輕了他們心靈的重負。可是在傾訴的同時,那些可憐人的憂傷又在頭腦中復活,喚醒了他們過去的傷心事,因此涕淚橫流,沉浸在悲痛之中。不過他們也從中得到了安慰,他們重新喚起的悲痛從別人的同情中獲得了更大的補償;相反,對可憐人最無禮的侮辱是輕視他們的不幸。不願與朋友一起分享快樂還只是缺乏禮貌,而不能神情莊重地傾聽他們的苦惱,就真的是不近人情了。

    愛帶來愉悅,恨產生不快。因此,我們希望朋友接受我們的友誼,但更渴望他們理解自己的憤慨。當我們身處順境時,即使朋友很少關心我們,也可以得到原諒;但是當我們受到傷害時,他們若表現得無動於衷,就會讓我們受不了。如果他們不領會我們的感激,也不會像不同情我們的怨恨那樣惹得我們怒火中燒。與我們的朋友關係不錯的人很少能得到我們的友誼,但是那些跟我們的對頭接近的人很容易招致我們的敵意。即使我們對前者抱有成見,也很少向朋友抱怨,雖然偶爾會因此發生爭吵;但是如果他們跟後者友好相處,我們就會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仗了。愛和快樂總是令人愜意,讓我們內心滿足,別無他求;悲痛和憤懣總是讓我們耿耿於懷,沒有同情我們就無法得到寬慰。

    當一個人由於我們的同情而感到欣慰,由於得不到同情而受到傷害的時候,我們當然也很高興獻出自己的愛心,而當自己做不到的時候就會自責。我們不僅對成功人士表示祝賀,也會去安慰那些受苦受難的人。如果我們可以和一個人肝膽相照,那麼在同他交談時我們得到的快樂會遠勝於償還我們目睹他的遭遇所感到的痛苦;相反,如果我們不能對他報以同情,即使因此而免於痛苦,我們也會為無力分擔他的不幸而感到難過。如果我們看到一個人因為不幸而痛哭失聲,而設身處地地考慮他的遭遇之後覺得自己不致如此,我們就會認為他小題大做,膽小怕事。另一方面,如果有人因為撿了一點小便宜就得意洋洋,我們也會瞧不起他,覺得他頭腦發熱。如果我們聽到一個笑話覺得不過如此,而朋友卻大笑不止,沒了分寸,我們甚至會生氣。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奮鬥小蓁 經驗 +30 我很贊同 2009-2-7 16:04
  • 奮鬥小蓁 金幣 +30 我很贊同 2009-2-7 16:04
  • 奮鬥小蓁 威望 +1 我很贊同 2009-2-7 16:04
  • 歸真 經驗 +2 言之有物 2009-2-7 15:48
  • 歸真 金幣 +2 言之有物 2009-2-7 15:48

TOP

人之所以為群體生活就是這樣

雖然不能說在一起只有快樂

可是其他的也是相處的學習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