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劉內閣終於對不乖的肥貓動了第一刀

劉內閣終於對不乖的肥貓動了第一刀

在劉兆玄強力要求下,金管會以罕見的堅定姿態示意元大金要為結構債弊案自行調整人事,否則將依法處理;當晚,元大金三名高層即宣布辭去董事長及總經理等職。劉內閣突破畫地自限的思維,對違法企業主動出擊,堪稱政黨輪替後讓人眼睛一亮的積極作為。

在結構債弊案中,元大馬家涉嫌違規利用集團間的股權轉讓交易,將家族虧損轉嫁給不知情的股東,自己則從中獲得三億多不法利益。此一偷天換日手法,經台北地檢署起訴,元大集團六名主要負責人分別被求處八到十年,犯行不可謂不輕。企業負責人為一己利益營私違法,置股東及投資大眾之權益於不顧,還有何公信以治理公司?

不僅如此,元大集團近年一再涉入政商醜聞,也讓社會大眾對其經營手段感到駭異。撇開二次金改購併復華金之案件尚在調查不談,馬家第二代曾親送兩億元現金進入陳水扁官邸,曾在陳致中結婚時致送十八萬美金旅支,更協助搬運和藏匿扁家原存放國泰世華的巨款,其後甚至協助吳淑珍將大筆款項洗至海外。其涉案程度之深,情狀之不堪,已難以用「遭受政治脅迫」自解。儘管司法對其法律責任之追究還未完成,但對於這樣違弊重重的企業,主管機關自不能視若無睹。

其實,這次若非劉揆強烈要求主管機關採取行動,金管會可能還在觀望猶豫。原因不難想像:在自由化潮流下,行政部門被要求減少對企業的干預,再加上近年政治對峙的波濤盪漾,養成了官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性格,唯恐誤蹈禁區。這種「減少干預」的觀念本是正確的,但官員若因而變得怕事、退縮、怠惰,手握公權力卻不思作為,養癰遺患的潛在危險才更可怕。這次全球金融風暴之所以一發不可收拾,不就是各國金融控管失效、無法防微杜漸的明證?

進一步看,在扁政府的八年,政府和企業的關係變得極其扭曲,經濟秩序並不是在自由市場或法律規範的軌道上進行,反而許多是循政商闢室密談的暗道發展。這種灰色地帶極大化的現象,業已嚴重侵蝕了自由市場的經脈;政府若不採取必要的手段積極整治,市場的公平競爭如何維持?經濟又要談什麼正常發展?

金融海嘯帶給全球的教訓,還不只是金融家的花言巧語有多麼危險,更讓人看到企業富豪巧取豪奪到什麼地步。美國政府耗費巨資為企業紓困,這些「肥貓」老闆們卻大膽把血汗錢拿去分紅,才激怒了全民,歐巴馬總統更震怒下令不計手段追討。可見,在政府、企業和社會的三角關係中,企業享受的禮遇和其責任感已漸漸不成比例。反觀台灣亦然,政府為防止銀行發生擠兌,宣布要保障所有存款的安全,至今猶未追究那些風險企業的責任;如今金管會處理元大這樣犯案紀錄累累的企業,能夠說是管理過當或惡意整肅嗎?

有人批評,劉兆玄一通指導電話,「侵犯」了金管會的獨立職權;然而從實際操作看,主政者本不該動輒自縛手腳:其一,從動機看,劉揆並非針對元大的個案下指導棋,而是就整體形勢著眼,無撈過界之嫌;其二,從作法看,金管會要求元大調整人事的喊話,手段溫和且於法有據,不致引起企業界「整風將起」的恐懼;其三,從效果看,此舉展現政府作為的決心,讓民眾嗅到政黨輪替的新氣息。

正當馬總統宣示政府肅貪的決心,劉內閣同一天劍及屨及對違失重重的元大金採取行動,自有前呼後應的作用。但看在民眾眼裡,馬總統的再次「宣示」,只怕比不上劉內閣的立即「行動」來得振奮人心。畢竟,執政一年來浮現的弊案及傳聞不知凡幾,如果不針對眼皮下的問題立即採取對策,只一再反覆喊話,難免給人「光說不練」的無力感。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