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一位母親的旅程

一位母親的旅程

2007普利茲特寫攝影獎:一位母親的旅程





在剛剛揭曉的第91屆普利茲獲獎名單中,《薩克拉門托蜜蜂報》攝影記者蕾妮.拜爾憑藉《一位母親的旅程》一舉拿下了普利茲獎(The Pulitzer Prize)特寫攝影獎。

2005
2006年間,蕾妮用了近一年的時間,記錄下單身母親辛迪(Cyndie)是如何用自己的愛和耐心引導著兒子面對死亡。故事中的母親辛迪,曾經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作為一名單身母親,辛迪在生活中表現出了常人所沒有的堅強,她靠自己的雙手養活了包括德雷克(Derek)在內的五個孩子。  

就在2004年底,更大的災難降臨到了這個不幸的女人身上,辛迪的小兒子德雷克被查出患有成神經細胞瘤這種罕見的癌症。為了給兒子治療,辛迪放棄了原本髮廊和燈具店的生意,全心全意陪伴在兒子身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整組故事都採用了黑白照片的拍攝方法,我們在欣賞這組照片時,能深深地感覺到攝影師已經完全融入到了主人公的家庭,和他們親如一家。普利茲評委的點評是:「這是一些如此親密真實的瞬間。」

獲獎後的蕾妮接受採訪時說,「我所做的是將這個故事冷靜地告訴讀者,另一方面,能夠見證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是能夠帶給其他家庭希望的。《一位母親的旅程》其實是一次探索,我想展示病患家庭在面對經濟危機時所表現出來的困惑,還有健康護理工作的很多不足,更重要的是,讓人們去體會一個孩子死去時的巨大悲哀。」  

得知蕾妮獲獎,故事中的母親辛迪也打來了電話,「我就知道她能獲獎!德雷克在世的時候很喜歡蕾妮,他總是說蕾妮一定會獲獎,你看,他說對了!要知道,在德雷克最後的日子裏,蕾妮一直都和我們在一起。」



辛迪光著腳,推著兒子德雷克在醫院的走廊比賽,為他打發漫長的等待。醫生則在化驗室確認德雷克是否適合幹細胞移植,這是治療成神經細胞瘤最好的方法。德雷克在200411月被診斷出患上了成神經細胞瘤,這種罕見的癌症一般發生在兒童身上,治愈的可能性極低。


2005725日,辛迪在得知兒子德雷克必須做手術切除腹部腫瘤時擁抱德雷克。


辛迪給兒子德雷克做頭部按摩,希望以這種方式能減輕他的痛苦。「我要竭盡全力使他高興,看到他微笑。」為此,辛迪放棄了髮廊和燈具店的生意,來照顧生命垂危的兒子。


德雷克頑皮的爬到醫院的外牆上玩耍,辛迪耐心的說服他下來。


德雷克在接受治療,哥哥Micah(左)和媽媽(右)在旁邊安撫他。


德雷克似乎感覺到了媽媽的悲傷,試圖安慰媽媽。


辛迪意識到兒子永遠也不會有機會拿到駕照,不顧破壞交通規則讓兒子開一回車。200629日。



「媽媽,帶我回家我不行了!你聽到了嗎?我不行了!」當媽媽說服德雷克接受治療的時候,德雷克哭了。


辛迪總會想辦法幫兒子擺脫恐懼,在接受了一次治療以後,母子一起玩耍。


辛迪安撫好朋友Kelly(左)。知道德雷克時間已經不多,辛迪給德雷克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在對抗癌症的時候非常勇敢。


把一束鮮花放到兒子床頭後,疲憊的辛迪倒下了。此時德雷克的身體已經很虛弱了,需要媽媽24小時守護。


辛迪支撐著兒子走路,德雷克腹部的腫瘤開始擴大,以前的褲子都不再合適了。另外,德雷克腦內腫瘤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的視力。


德雷克向媽媽發怒,責怪媽媽沒有使他健康起來。辛迪說:「你要冷靜一點,這是幫我也是幫你自己。」


辛迪與朋友Patrick討論他是不是可以資助她一些房租以及葬禮需要的費用。辛迪希望政府成立一個非營利組織,以便那些跟他有著同樣遭遇的家庭,不需要再忍受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煎熬。


2006712日,德雷克親吻媽媽,旁邊站著的是他六歲的妹妹。


德雷克正在接受治療,媽媽在旁邊抱著他。


為了讓德雷克可以到外面走走,媽媽只能用輪椅把他推出去。這是德雷克最後一次出門了。


醫院打算給11歲德雷克注射鎮靜劑讓他「安靜的死去」,辛迪在努力抑制自己的悲傷。


CD機正在播放「因為我們相信」,辛迪抱著生命垂危的兒子,「真不錯,寶貝,我愛你!勇敢男孩,我愛你……」。不多久,德雷克躺在媽媽的臂彎裏去世。


辛迪在兩個兒子和幾個朋友的陪同下把小兒子德雷克的棺材下葬。







作者:蕾妮.拜爾(ReneeC.Byer)2003年開始在《薩克拉門托蜜蜂報》任攝影記者,有20多年新聞從業經驗的她,曾得過美國國家新聞攝影家協會、新聞圖像設計協會以及美聯社的嘉獎。這次憑《一位母親的旅程》獲普利策特寫攝影獎,使她登上了從業生涯的最高峰。




普利茲新聞攝影獎

普利茲新聞攝影獎分為突發性新聞攝影和特寫攝影兩個獎項,它代表了美國新聞攝影界成就的頂峰。首屆普利茲新聞攝影獎是1942年頒發的,此後每年的獲獎照片都構成了美國記憶和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雖然它們大多反映的是美國生活,但其影響力已成為世界歷史的組成部分。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TOP

看人家努力生活著

為了小挫折就尋死的人

是不是該檢討

TOP

過程中最難過的就是母親這個角色

不願至愛的孩子接受痛苦的治療 卻 又希望能有奇蹟拯救至愛的孩子

最後選擇安樂死

TOP

這就是母愛的偉大之處,父親一般很難做到。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