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我空軍可在視距外擊落殲10(轉貼)~請參考

我空軍可在視距外擊落殲10(轉貼)~請參考

我空軍可在視距外擊落殲10


高品質企業光纖上網+全方位資安防護HiNet 資安艦隊幫企業省時更省成本。
下圖為 J10 雙座型



  
◎ 宋孝先 中供自製的第三代殲敵戰鬥機,在大量裝備成軍後的消息,日前從去年底到今年初,已陸續見各相關媒體詳細披露。繼之而起的是相關軍事評論家的綜合評論,尤其是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認為,中供新一代主力戰機殲10量產後,對台灣空軍的F-16戰鬥機機隊,已構成空前的威懾力。惟根據筆者經驗了解,我方並非毫無反制的能力。

解讀殲10性能

以下是平可夫先生,從殲10在研製過程中的各項技術標準,分別從殲10戰鬥機在機動性及發動機推力方面、武器裝備方面、對地任務方面還有空中加油的能力方面作出評論:

一、在機動性及發動機推力方面:漢和指出,殲10戰鬥機在機動性方面,優於F-16A/B。主要是發動機推力,裝備台灣空軍的F-16A/B戰鬥機發動機,最大後燃加力推力為10886公斤級別;但殲10具更大推力,可以產生12500公斤的加力推力,接近F-16C/D戰鬥機的動力標準。此外,殲10 戰鬥機採用比F-16A/B更大面積的主翼,和兩個全動式前翼,在低空大仰角飛行時候,比F-16A/B戰鬥機擁有更大的升力係數,低速性能會比F- 16A/B較好。 這種突出低中速機動性能,除了可以大幅縮短起降距離,顯而易見殲10爭奪制空權任務的企圖。

下圖為全掛載想像圖, J10 是否有能力作這樣的掛載, 不得而知!



下圖是航展照片, 同樣的, 能不能全掛的上去, 也是不知道!



二、武器裝備方面:殲10已經開始換裝PL12主動雷達誘導空對空飛彈,類似F16A/B所使用的AIM-120 AMRAAM中程主動導彈,這兩種飛機基本上裝備同一代空對空作戰武器。因此,在空戰中,兩種飛機在武器技術水平大致相當下,機動性能的發揮,將會起決定性作用。

三、對地任務方面:殲10雙座型戰鬥機的作戰能力,比單座機更多,因雙人的優勢,更加適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因此,有很多雙座戰鬥機,在戰時也擔負攻擊任務。但殲10仍使用傳統炸彈和火箭彈,實施對地攻擊,其空對地打擊武器的質量,比F-16 Block52、Block60批次戰鬥機所攜帶的武器系統(我空軍F16A/B已使用雷達導引的小牛或魚叉飛彈),依然有隔代之差。

四、空中加油的能力:漢和評論認為,殲10戰鬥機作戰半徑為1100公里,空中加油後,航程倍增,相當於可以從位於山東半島的機場到福建,飛個來回。

儘管官方媒體還沒有同時公布其性能資料,但官方網站上刊出共約20張的照片,海內外軍事愛好者和軍事觀察家,已進一步解讀出殲10戰鬥機的作戰性能概要。從平可夫先生的評論裡,可以獲知殲10戰機的機動性、發動機推力及作戰航程,均優於我現有之二代機。尤以空中加油的能力,這在軍力部署上有相當的戰略意義,可以增加其戰略縱深的彈性。

我有勝出空間

依筆者在空軍多年服役經驗,我空軍飛行員素質優良,且我二代機在武器裝備及對地任務方面,均有扎實的基礎,雙方交手,我仍有勝出的空間。以下是筆者的淺見,拋磚以引玉:

一、二代機問世後,武器的發展一日千里,空戰的型態,已經從近距離傳統的空戰纏鬥(Dog Fight or Air Combat Maneuver),因二代機的飛彈,已進入了視距外(Beyond Visual Range)的射程,整個作戰觀念及作戰規則,也都因為武器革命性的精進,有了很大的轉變,從而延伸到視距外的戰術。因此,如何從先敵發現、先敵攻擊,變成很重要的課題。所以飛機的橫截面積、脆弱性面積,均影響攔截的距離和攻擊的效果,如何以我之長攻敵之短,都值得吾人深入探討。

二、現在的飛彈,因為已經進展到全向行的發射(All Aspect),從早期的IR紅外線尋熱,到Image和雷達導引,所以儘管殲10戰機的的升力係數、低速性能會比F16A/B較好,但是先敵發現、快速指向(瞬間轉彎率)發射飛彈,在視距外將敵擊落,終不致進入敵優異的纏鬥性能之內。

三、在武器相當的情況下,如何運用載具(飛機)佔有利位置,勤研戰術戰法,更顯重要。尤其是視距外(Beyond Visual Range)的戰術研究(84年吾人曾在作資中心協助下,撰寫「視距外BVR的戰術研究」,並在總部作戰會報上發表),有效的戰術戰法,就好像武林高手的秘笈一樣,可以出奇制勝。

另外,最主要的還有北京舉行殲10戰機記者會,殲10戰機正式公開亮相時,中國大陸一航副總經理耿汝光宣布,中供已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能同時自主研發先進戰鬥機、發動機和飛彈的國家。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宣示,說明了中供科學工藝水準,與工業生產能力,已進入具備空權強大國家的條件,可以自主航空工業的發展。這不只是對我國空軍的F16戰鬥機機隊,構成空前的威懾力而已,而是對我台海空防,和未來空軍的戰略,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不論是要構成強大的空權,或是形成有利的空軍戰略也好,均有賴於全民普遍支援之因素甚多。諸如:優秀空勤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之獲得,基本及應用科學研究成果之提供,工業能力之生產支援等,在在均需民間熱衷於斯,並蔚為風氣。例如,我們的漢翔航空工業,也有傲人的成果,我們也自力飛機、發動機、視距外的飛彈研發製造。因此,只要軍民戮力國防建設,我們沒有悲觀的理由。

(作者為空軍備役少將,曾任飛指部指揮官、空軍司令部副督察長)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