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我在美國的面試經

我在美國的面試經

我想把自己在美國的面試經驗寫下來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今後求職求學有幫助,希望大家都能鶴立雞群,面試成功。不過女性同胞們還是不要像我這樣,放棄了幾個公司的邀請函,跑到大沙漠來陪老公,呵呵,除非老公非常體貼。

  面試時,很多人都會認爲面試官高高在上,因爲他們有著定奪我們事業發展的權利,這樣想是正常的,但無形中也會增加我們面試時的壓力。其實面試,it"s a two-way street,我們身上肯定有著面試官在尋找,需要的東西,不然他們不會給我們面試的機會。所以我們要把面試看成一個機會,一個千裏馬與伯樂相遇的機會,千裏馬只有遇到真正的伯樂才能發掘自己的潛力。如果面試官不是我們的伯樂,我們沒被錄取也沒什麽可遺憾的。可話又說回來,我的面試目標是:即使知道自己不會去那工作,但只有我去拒絕別人,別人不可能拒絕我。所以每次面試自己都會盡百分之兩百的努力,在家看資料,讀關于面試的書,在網上收集公司和有關職位的信息,從不打沒有准備的仗。如果真的那天被拒絕了,不是因爲我不夠好,而是因爲其他的候選人的專長和經驗更貼近公司的需要。

  面試,說白了就是自己賣自己的機會,所以在賣自己之前,了解市場行情很重要。首先我們要花時間列出自己的能力和經驗(skills and accomplishments),再查一下關于公司的信息(特別要看公司的mission statement)和所想要職位的工作任務,盡量把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往所想要的職位任務上挂鈎。Underneath, they all want the same thing(所有公司都需要一樣的東西):

  1 Culture fit(文化上相通),他們希望你和他們有一樣的Work Ethic(職業道德),same of magagement(同樣的管理方法),communication (同樣的交流方法),and operation(同樣的操作)。這樣的經曆我就遇到過一回:當時面試經理問我業余時間愛幹什麽,我說:愛漂流,劃皮艇,還喜歡旅遊。他很驚訝,告訴我他也愛這些東西,就開始跟我談他的旅遊探險經曆,面試問題倒沒問多少。

  2 Focus on the bottom line(重點放在最底線):每個公司都希望自己新招的員工能對公司的發展有好的貢獻,爲公司省錢,提高工作效率,爲公司賺更多的錢,從這上面做文章肯定不會錯。這也是我面試成功的最關鍵。

  3 Enthusiasm for the job (對工作有激情):如果把一位沒有太多相關工作經驗但很有工作激情的應聘者和一位很有經驗可做事說話的態度懶洋洋的應聘者放在一起,很多公司都願意招那位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員工,但對工作很有激情的那位。

  面試時,我們要關注公司需要什麽。面試官在乎的是我們能爲公司帶來什麽,而不是我們需要什麽。他們開公司不是爲了我們,而是爲了他們自己的目標,很多人有時卻忽視了這一點。比如:一個公司需要招一位人員幫助公司其他員工學習怎樣使用一種新的電腦軟件,在招聘時,一位應聘者說:“我非常喜歡電腦,我對這軟件很感興趣。”而另一位應聘者說:“我對這個軟件很在行,我能成爲公司很好的幫手,能夠幫助其他同事在很短的時間裏學會這套軟件。”兩種答案,如果你是面試官,你會喜歡哪一個?

  賣東西時,我們要賣這樣東西的好處,不能僅僅只賣這樣一件東西(Sell benefits, not just features)。比如說,賣一件混紡的襯衣,我們要說:這件襯衣是混紡的,用洗衣機洗就行了,不需要送到幹洗店去,爲你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還可以省錢。面試也是一樣的,個人簡曆上寫的東西是有限的,當我去面試時,我會把自己的好處說出來,而不會等著別人買回去用了才知道。因爲自己不說出自己的好處,自己在其他的工作崗位上學到了些什麽,面試官是不會在短短的30分種裏了解你在20多年裏學到的東西。要把自己在其他工作崗位上和學校裏學到的東西與在這個公司自己想得到的職業挂鈎。

  在美國求職求學面試時,很多時候面試官會給我們Scenario questions(假設性的情景問題),這些問題很多時候並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我們在回答這些問題時除了告訴面試官我們的答案,還必須解釋我們爲什麽要那樣做。這可以向他們表明我們有能力想通這個問題,並能找到解答方式,而且也向他們證明我們的能力是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努力工作,不是靠其它因素。在一次面試中我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在某公司顧客服務中心工作,每天都會接到100多個顧客對不同産品的不滿和投訴,你會怎樣安排你的時間爲顧客解決問題?我的回答是:我會把每種産品用Excel分類,把顧客投訴的原因寫在第一欄,記下他們投訴的時間和聯系方式,再計算它們的出錯頻率。如果在一個月之內,這個産品只有一,兩個投訴,我就會認爲是意外,只打電話讓有關部門知道就行了;如果有的産品出錯頻率高,這就證明有很多顧客對此産品有不滿,我會把重心放在這些産品上;因爲如果能提早解決這些錯頻率高的産品問題,我就能給更多顧客滿意的答案。當然我的回答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我向面試官表明了我這樣做的原因:爲了給更多客戶滿意的答複。有時我們的回答因爲出發點不同,回答時的重心也會不同,但在解釋我們爲什麽要那樣做之後,面試官就能更清楚地了解我們的思維方式。

  面試時如果面試官問了一個問題,我們沒聽懂,我們可以禮貌地要求他/她再說一遍,或者請他/她把問題解釋一下,絕對不能不懂裝懂。我在面試時常常有這種情況,聽不懂問題不會影響我們面試的分數,但不懂裝懂就會讓我們的形象在面試官心中大打折扣。我的一位好友在藥劑師學院面試時就遇到過這樣的一種情況:面試的教授對她說: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希望你能給我很誠實的答案。之後,他就冒出了一句話,好友聽後對他說:I"m so sorry, I have no idea what you just asked(對不起,我壓根就沒聽懂你剛才說的話). 那位老師一笑,說:我也不知道自己剛才說的是什麽,但至少說明你很誠實,沒有不懂裝懂,亂猜給個答案我。

  個人的著裝打扮對面試的結果也有很大的影響。大家一定都看過“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這部電影,裏面的主角Chris在面試時因爲當天剛從牢裏出來,沒有穿正式的衣裝去面試,被面試官問到:如果我把這份工作給了一個連襯衣都沒穿的人,別人會怎麽說?Chris在凝思苦想後說:那個人肯定穿了一條很棒的褲子。大家都笑了,他得到了那份實習工作。除非你有像Chris那樣的幽默才華,否則我們還是得按部就班的來,以正式的著裝對待每次面試。面試著裝以保守,專業爲原則,always dress as if you are interviewing for the CEO"s job, no matter what position you are seeking(不管你在找什麽樣的工作,總是打扮成你是爲CEO這份工作去面試的)。男人去面試很自然,西服領帶就像平時上班一樣,但女人卻不同。女士們去面試時不要打扮得太女性化,不要戴太多首飾(一對小巧的耳環或者一根精致的項鏈足夠了),不要用香水。現在雖然提倡男女平等,但這個世界就是男人主宰的,女人想要爬得更高就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的面試著裝是:黑色襯衣和灰色西褲,在黑襯衣裏帶上一條很細的項鏈,一雙中等高度的黑皮鞋。我很瘦,穿白襯衣會顯得我沒什麽份量,所以深沈的黑色是我面試的最好選擇。以前我讀過一本關于面試的書,上面說如果你想讓面試官對你印象深刻的話,黑色和紅色的衣服是首選。

  面試時還要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與面試官見面時,握手一定要“Firm”(有力),這是自信的表現;面試時要看著面試官的眼睛說話,這是誠實的表現;回答問題時不能緊張(Don"t Fidget),很多人一緊張就會有很多小動作,比如:反複地摸自己的頭發,講話時把手放在嘴邊或臉上,不定地清嗓子,掰手指頭,或者摸自己的眼鏡,等等。所以面試時要放松,還要提醒自己克制住這些反複性的小動作。

  最後,每次面試完,自己都要有個總結:面試時的服裝,肢體語言,和自己回答問題時的表現,從中獲得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

轉自美國中文在線: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