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尼克松結束訪華帶回茅臺酒差點點燃白宮

尼克松結束訪華帶回茅臺酒差點點燃白宮

1972年2月21日星期一上午11時半,乘坐空軍一號,美國總統尼克松及其大批隨員抵達北京,開始為期一周的訪華之旅。

   抵達釣魚臺國賓館休息不到3小時,尼克松就出乎意料地被請到毛澤東的書房,兩國領導人交談了整整一小時,在座作陪的除了翻譯以外,只有周恩來和亨利 基辛格。次日早晨,毛澤東和尼克松會晤照片,刊登在了《人民日報》頭版上。

   當天晚上,周恩來總理為總統舉辦招待晚宴。熟知尼克松飲食習慣的人都知道,這位總統並不熱衷中國菜,在白宮時尼克松常就著番茄醬吃低脂的白幹酪,他也喜歡品嘗昂貴的牛排、葡萄酒和法式大餐。

   事實上,在還沒有抵達北京之前,這位總統就和助理們在“空軍一號”上閱讀厚厚的文件與資料,商討如何與中國人在餐桌上打交道。美國人被告知,也許中方會招待他們魚翅、燕窩、海參、蛇或其他他們從沒見過的食物。

   不過當晚,這些想象的東西並沒有出現。中方合乎禮節地安排了一次盛大的宴會。赴宴的人數達到了900多人。

    2011年1月,在紐約曼哈頓飯店,美方試圖去還原這一次宴會的菜肴,去紀念這一特殊時刻。負責該事宜的廚師唐先生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盡管尼克松訪華讓全世界矚目,但周恩來招待總統的晚宴,並不像外界想象的那麼令人興奮。

   “事實上在那個時候中國並不知道美國人喜好,”唐先生說,“但為了考慮他們的口味,當晚的菜肴中還是加了燒豬肉和中式香腸這種並不常用作國宴的菜肴。此外,中方特地準備了兩道有蝦的菜肴,盡管蝦並不是北京菜常用的材料,但是他們聽說美國人喜歡吃蝦,就加上了。宴會上也有黃瓜片、番茄片,夾著菠蘿的烤鴨片,以及面包和黃油,他們還知道美國人不愛喝熱水,特地提供了冷開水。”

   當然,宴會上也有傳統的中式菜肴,比如魚翅湯、香菇芥菜、清燉竹筍湯,以及糖醋魚。

   當晚,當周恩來總理舉起筷子時,這意味著晚宴正式開始。在現在可以看到的電視畫面中,尼克松總統努力用筷子將菜肴夾到自己的盤子裏,小心翼翼地看了一下,然後放到了自己的嘴中咀嚼。全世界都通過這個畫面看到美國總統品嘗中國菜。

    基辛格在《白宮歲月》一書中,回憶起這一次的宴會時表示,“宴會的氣氛十分歡快,不僅一道道菜無休止地端上來,而且桌旁的每個中國人都按照中國的習慣註意使每個美國人的碟子裏隨時堆滿了食物”。

   令美方頭疼的,不是美食,而是茅臺酒。在基辛格看來,這種烈性酒“不做飛機燃料太可惜了,是因為它太易燃”了。負責為尼克松安排日程的秘書表示,在與周恩來碰杯祝酒之前,尼克松已經被提醒不要真正喝中國的烈性酒茅臺,只要舉起杯來碰一下嘴唇即可。

   基辛格還透露,尼克松結束訪問中國回到華盛頓以後,曾經向他的女兒特裏西婭演示過茅臺的厲害,他把一瓶茅臺倒在碗裏,點著了火,火並沒有熄滅,碗炸開了,吐著火苗的茅臺流滿了整個桌面,差點就在白宮釀成火災。

    此後的每天晚上,尼克松和夫人在人民大會堂參加歷時三小時的隆重宴會,他也要硬著頭皮學著用象牙筷子夾著中國菜,用茅臺酒幹杯,一邊聽著中國樂隊演奏《小夥子比雷》和《她將繞過山邊來》之類的曲子。其間,他們偶爾也觀看乒乓球、羽毛球和體操表演。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