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驕傲與謙卑

驕傲與謙卑

路14:7-14

  路加福音十四章記載,在一個安息日,耶穌被邀請到一個法利賽人家裏去吃飯。“耶穌見所請的客揀擇首位,就用比喻對他們說,你被人請去赴婚姻的筵席,不要坐在首位上。恐怕有比你尊貴的客,被他請來。那請你們的人前來對你說,讓座給這一位吧。你就羞羞慚慚的退到末位上去了。你被請的時候,就去坐在末位上,好叫那請你的人來,對你說,朋友,請上坐,那時你在同席的人面前,就有光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14:7-11)

  然後,“耶穌又對請他的人說,你擺設午飯,或晚飯,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恐怕他們也請你,你就得了報答。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什麽可報答你。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著報答。”(路14:12-14)

  主耶穌在這裏采用宴席的比喻,先是對客人說一段話,引出“論驕傲”的主題;然後對主人也說一段話,引出“論謙卑”的主題。

  一.驕傲

  在耶穌時代,猶太人宴席的習慣,通常是將座位擺成一個U字型,餐桌在U字的中間較低的位置,最重要的客人要坐在U字型的頂點,然而依次向兩邊延伸,最後的末位是排在U字的兩個端點。猶太人的社會,非常註重尊卑次序,宴席的座位是很有講究的。尤其是法利賽人,他們非常看重坐席的座位,正如主耶穌所說,“他們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他們)喜愛筵席上的首座,會堂裏的高位。”(太23:5-6)

  中國人的面子文化一點兒也不亞於猶太人,在官場、會議、宴席上,其座位都有嚴格的位次等級。在酒場、宴席上,你有時會看到關於座位的你推我讓的謙虛和寒暄,那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謙讓,而是變換一種形式的假裝和虛偽,其實他們每個人心裏都很在乎自己的座位。

  聖經箴言書說,“不要在王面前妄自尊大。不要在大人的位上站立。寧可有人說,請你上來,強如在你覲見的王子面前,叫你退下。”箴25:6-7)

  人之所以看重自己宴席上的座位,源自於內心的驕傲。

  1。驕傲的特征

  有人這樣形容驕傲:驕傲好像口臭,周圍的人都知道,唯獨自己不知道。

  有人在繼智商(IQ)、情商(EQ)、感商(GQ)等之後,引入傲商(PQ)的概念,來描述一個人的驕傲程度。

  智商(IntelligentQuotient,IQ):描述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和應變能力;

  情商(EmotionQuotient,EQ):描述一個人的情感控制及交際能力;

  感商(GratefulQuotient,GQ):描述一個人的感恩之心和幸福參數;

  傲商(PrideQuotient,PQ):描述一個人的驕傲程度,即驕傲指數。

  前三個商數越高越好;後一個商數越高越糟。

  試回答以下問題,檢查一下你自己的PQ有多高:

  1)我喜愛成為別人註目的焦點;是否

  2)我配得這樣最佳的禮遇;是否

  3)我與人的對話充滿“我”字;是否

  4)我從來不或者很少向人認錯;是否

  5)我很少機會被人說服、糾正或改變;是否

  6)我的心理情感很容易受傷害;是否

  7)我對別人的差錯不願意忍耐;是否

  8)我幫助別人但對方沒有謝意會不舒服;是否

  9)我很容易自卑自憐或怨天尤人;是否

  10我總是愛占別人的便宜;是否

  1我的自我感覺一向良好;是否

  12我的想法和意見總是對的;是否

  13我對上述問題沒有一個“是”的選擇感到愜意。是否

  如果你對上述問題沒有一個選擇“是”,說明你在撒謊;如果你有至少一個是選擇“是”,說明在你身上有驕傲的傾向。

  2。驕傲的危害

  六世紀後,驕傲被列為天主教的七罪宗之首。

  撒旦原是明亮之星、美麗天使,因著驕傲墮落成為邪惡的魔鬼。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阿,你何竟從天墜落?你心裏曾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眾星以上。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升到高雲之上。我要與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墜落陰間,到坑中極深之處。”(賽14:12-15)

  罪和死進入人類,也是從驕傲開始。

  “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創3:6)

  法老的驕橫剛硬,給他自己、家人、國家帶來一波比一波嚴厲的十樣災禍,直至埃及遍地的長子被殺。

  “法老說,耶和華是誰,使我聽他的話,容以色列人去呢?我不認識耶和華,也不容以色列人去。”(出5:2)

  筆者曾經和一個大學生分享福音,他對我說,“我不相信宇宙間有一位神,如果真有一位神,那麽我要取代他!這個世界我只崇拜兩個人:一個是希特勒;第二個是我自己。”一個人狂妄和愚昧居然能到這樣的地步,還真是罕見。

  重慶事件的主角,被認為是共產黨內少有的有能力的高官,但他的張狂也少有人出其左右,所以落馬就不足為怪了。有人說,他的盤算幾乎就要成功,其手下的闖館事件使事態急轉直下,成為他的“滑鐵盧,”真可謂是天意。

  天意是什麽?其實聖經早已確之鑿鑿地明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16:18)

  如果說上面所言與人們的現實生活沒有太大關系的話,那麽讓我們看看驕傲在人們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危害:

  錯失救恩機會: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認為,基督信仰只不過是,軟弱者的拐杖;失意者的聯盟。他們認為自己是命運的主宰,他們不需要誰來拯救或幫助,於是他們在自己堅定的自信中淪喪了。因為---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4:6)

  人際關系障礙:驕傲者的自以為是,不肯認錯,沒有憐憫,缺乏忍耐,怨天尤人等等,常常是造成自身人際關系障礙的主要原因,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盡的痛苦和傷害。

  “你見自以為有智慧的人嗎?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箴26:12)

  白吃苦頭多走彎路:驕傲的人錯誤地認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凡事自己可以handle,不知道信靠神,依賴神,不知道從神那裏支取智慧和能力,於是白白地吃許多苦頭,走很多彎路,效果又事倍功半。

  聖經詩篇如此說“他不喜悅馬的力大,不喜愛人的腿快。耶和華喜愛敬畏他和盼望他慈愛的人。”(詩147:10-11)

  一個父親讓他孩子去搬石頭,小孩費了全部力氣,石頭還是一動不動。最後,父親問他,“兒子,你用盡所有的辦法了嗎?”兒子說,“是。”父親說,“不,你還沒有,因為你還沒有請我幫助。”

  那麽信靠神和自己努力是什麽關系呢?是不是信靠神就可以什麽事都不用做,抱頭睡大覺呢?當然不是。信靠神是指凡事藉著禱告交托仰望,順服神的帶領,然後盡上自己當作的本分,把結果交給神!

  耶穌說,“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14:11)

  這是屬靈的法則!

  有一個故事,說到一只青蛙在冬天的時候想和它飛鳥的朋友們一起到南方去過冬。但路途太遠,他總不能一步一步地跳到南方去。青蛙冥思苦想,終於想到一個好辦法。它找來一根木棍,請兩只鳥各用嘴噙住兩頭,它自己用嘴噙住中間,於是當飛鳥飛的時候,它就懸在空中隨著小鳥往前飛。當他們飛過一塊兒農田時,其中一個農夫對另一個說,“看!多奇妙的辦法,誰想到這樣的辦法,它一定是個天才。”另一個農夫應聲回答說,“一定是那群飛鳥中的一位。”青蛙聽見,很不高興人把這樣的贊譽歸給飛鳥,連忙大聲喊道,“是我,是我,是我…”然後人們看見那只青蛙從空中掉落在田地裏。

  “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14:11;18:14;1:52;太23:12)

  “在後的將要在前,有在前的將要在後。”(路13:30)

  我們在世界所處的位置,不取決於我們的座位或頭銜,而取決於我們與神的關系:即我到底是否是神的孩子。

  二.謙卑

  什麽是謙卑?謙卑的人,以神的眼光看自己;以神的心意待別人!

  1。以神的眼光看待自己

  在神的眼光中我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陶恕牧師有一段很精彩的話:

  “一個謙卑的人不是像一個過街的老鼠,備受自卑感的折磨。他已經接受神對自己生命的評估。他知道自己的軟弱和無助,正如神所宣稱的那樣;但奇妙的是,他同時也知道,在神的眼裏他比天使更為重要。在己,他一無是處;在神,他應有盡有!”

  謙卑不是自卑。自卑是一種自我形象低落、自我挫敗、對自身價值嚴重貶抑的人格缺陷,嚴重影響個人潛能的發揮,喪失人按神的形象被創造的榮耀和尊貴。自卑和驕傲是一體兩面,其本質都是自我中心。

  主耶穌非常謙卑,但他從來不自卑。一方面是,“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賽42:2),另一方面是,“他不灰心,也不喪膽。”(賽42:4)

  謙卑也不是偽善,偽善的人可以幫助貧窮人,但他心裏卻看不起貧窮人,他的所謂幫助貧窮人使他對自己的驕傲感覺更好,並賺取更大的虛榮。

  聖經對人的評價是什麽?我是無助無望的罪人,只配地獄的刑罰和遠的沈淪死;卻因信神的兒子耶穌成為至高神的兒女,並有榮耀尊貴為冠冕。

  因此,“我”個人作為信徒,成為一個平衡在這兩極中間的實際。

  “我”的本來光景是這樣:

  “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9:27)

  “我真是苦阿,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7:24)

  然而,“我”卻因信成了神的兒女。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

  “你們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羅8:15)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羅8:35;38-39)

  我是個敗壞的罪人,但蒙受了神的恩典。正如使徒保羅所說,“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提前1:15-16)

  我能做什麽呢?同樣是兩極中間的平衡。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麽。”(約15:5)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3)

  我離了主耶穌,什麽也不能做;但我靠著主耶穌,就凡事都能做。

  這裏所說的凡事都能做,是指在主對我的旨意裏要我做的事,並非是我今天想移山就移山,明天想填海就填海。這一點需要清楚明白。

  這是一個很奇妙的實際,這也就是常說的聖經中的Paradox---似非而是。

  2。以聖經教導對待別人

  “耶穌又對請他的人說,你擺設午飯,或晚飯,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恐怕他們也請你,你就得了報答。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路14:12-13)

  耶穌在這裏列出四組人的對比:

  你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鄰舍;

  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

  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我請了你,下一次你要請我;我給了你方便,下一次你要給我方便。但耶穌說,你請人吃飯,要請那些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他們不能報答你,但你因此就有福了,因為神要報答你。

  馬太福音第六章大段的經文都在講這樣的事情。

  “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6:1-4)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6:5-6)

  “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6:17-18)

  人要在“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和“你父在暗中查看必然報答你”中間選擇一個,因為人不能同時得兩次賞賜。

  謙卑人的處事原則,可以用JOY來表述。

  J(Jesus,耶穌);

  O(Others,他人);

  Y(Yourself,自己)。

  “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3-4)

  Paradox:

  “你們裏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路22:16)

  “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仆人。”(可10:43-44)

  世人的原則:Thewayupisup。想要為大,就要上爬;擠兌、踩踏、高攀、爭鬥、權謀等;

  聖經的原則:Thewayupisdown。想要為大,就要為小。服侍、照顧、幫助、給予、愛人等。

  主耶穌基督是謙卑的典範。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太11:29)

  看主耶穌在生命的最後時光所作的事情:

  為門徒洗腳;在客西馬尼園被捕時保護門徒;醫好那被彼得削掉耳朵的大祭司仆人;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全是為著別人,沒有一點為他自己。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腓2:5-9)

  所以,主耶穌自己降卑、降卑、再降卑,神使他升高、升高、再升高,直至升為至高,並賜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這是永恒的屬靈定律。

  1941年5月28日,天主教神父麥希廉庫柏(MaximilianKolbe)因為保護猶太人被送進奧斯維辛集中營。有一天,庫伯所在監室有人逃跑,所有的男人站在酷熱的太陽下罰站一天,沒有食物也沒有水。到晚上,逃跑的人還沒有找到,於是集中營指揮官命令挑選十人關入禁閉室餓死。當一名叫弗朗西斯克·加容尼策克的囚犯被挑中時,他向軍官苦苦哀求,“我還有妻子和孩子!”庫柏神父聽到後主動要求替其赴死。從此禁閉室裏常傳出歌聲和禱告聲。兩周後,庫柏神父是唯一的幸存者,被集中營軍官註射毒劑從容赴死。加容尼策克和他妻子後來幸存下來,他常赴各地見證,自己是庫柏神父用他的生命換回來的。

  約翰衛斯理(JohnWesley)和喬治懷菲特(GeorgeWhitfield)都是十八世紀英國偉大的布道家。但他們兩個關於救恩的神學觀點卻大相徑庭。喬治懷菲特接受加爾文的觀點,認為人的得救是神定意的揀選;約翰衛斯理接受阿米念的觀點,認為人的得救在於人選擇接受耶穌。兩人的觀點明顯不同,而且成為公開化。有一次,一個記者問喬治懷菲特,“你期望有一天在天堂會看見約翰衛斯理嗎?”懷菲特回答,“不!我在天堂將不會看到約翰衛斯理。”記者興奮地記下來,以便煽風點火,期望著帶來新一輪辯論的高潮。沒想到懷菲特接著說,“我不會在天堂看見約翰衛斯理,因為他是神忠心的仆人,他將會非常靠近神榮耀的寶座,而我距離神的寶座是那樣遙遠,所以我看不見他。”

  懷菲特這才叫真正的謙卑。後來,懷菲特在美國去世,在英國為懷菲特舉行的葬禮上,講道的正是約翰衛斯理。

  讓我們以如下聖經的話語作為本文的結語:

  “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因為高舉非從東,非從西,也非從南而來。惟有神斷定。他使這人降卑,使那人升高。”(詩75:6-7)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