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道 德 的 呼 喚

道 德 的 呼 喚

任何人都不可否認造成今天家庭不穩定的因素,絕不是單一的,然而結果卻是類似的:家庭分裂。當代人中在家庭不再能滿足人的某種欲望的時候,有相當一部分的人“敢於”沖破“原始”的忠貞觀念,而去尋找新的“愛情”。當然在道德上來講,他們或許並不想這樣做,但在感情和欲望上卻是來者不拒。所以.這一部分的人,在道德和欲望的煎熬中折磨著自己,而最終也逃不出內心的空虛和譴責。

  我一直這樣想,之所以造成這個社會問題,除了許多點綴其上的撥動人憐憫心弦的借口外,道德的淪喪,或者說是信仰的缺乏是一個主要因素:當信仰不存在的時候,道德就被架空了。

女  人

  看過《牽手》嗎,記得王純嗎?是個漂亮、純情、善良而又有文化有教養的女孩子,但她偏偏愛上了有婦之夫鐘銳,當她投向鐘銳懷抱的時候,如果說她想什麽了,那絕不是“道德”兩個字,而是她這樣做值不值得;當她為了別人的丈夫而去做人工流產的時候,她感覺到的不是羞辱而是驕傲——這難道就是新女性嗎?

  然而,你能因此說王純就沒有道德了嗎,如果我這樣說那不知要有多少的人要罵我——最終,為了鐘銳,為了夏曉雪(鐘銳的妻子),也是為了她自己的良心,她還是離開了鐘銳和那個令她神傷的城市——我當然不認為這就可以塗抹她當初的“不道德”,但她的這種矛盾、這種付出卻促使我為她尋找一個這樣做的理由:她的道德標準不斷地受到感情、欲望與良心的沖擊,因而飄搖不定,她甚至不知道該不該道德,究竟為誰而道德,這是致使她最終無比痛苦的原因——也是“弱道德”的顯著缺點。

  我想,當女人想最終告別那種單一的相夫教子的生活時,最要緊的不是如何享受那分解脫,而應該是在更高的層次上,展示女性的價值,提高女性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質。

  古時沈魚落雁的王昭君為了國家的利益,辭親別土,而客死他鄉;

  一向婉約的李清照,為了氣節而“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言壯語;

  當然為了民族的危亡而東渡扶桑的秋瑾更是少有的“一腔碧血勤珍重,死去尤能化碧濤”的巾幗英雄。

  數往昔,那些為情為譽,而至死捍節的女人就多得舉不勝舉。如今,這些雖然早已成為歷史,但想起時,仍舊讓人熱血沸騰;可是新時代的部分女性究竟在想些什麽?

  當然,不是每一個女人都可以轟轟烈烈、見史成書的。特別在這個和平的、女人有相當地位的時代裏。但我們總可以作小事以成大義,應當還記得北京公交車上的售票員李素麗——其實她只是盡了她自己的本分,但是社會承認她,她也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最終被推向一個道德高峰。做女人不必都做女強人,但總要做個好女人吧。

  羅蘭女士說:

  “婦女的形象反映一個國家的形象。”

  “婦女們如果蓬頭粗服,勞累緊張,神情沮喪,顯示這個社會是動蕩不安而貧窮。”

  “婦女們如果奢侈浪費,好逸惡勞,顯示這個社會缺乏目標,教育有偏差,而家庭中問題正在層出不窮。”

  “婦女們如果勤奮積極,整潔明朗,顯示這個社會運轉靈活,生產力強大,結構緊湊,步調迅速,而正在進步之中。”

  “婦女們如果輕浮淫蕩,沒有婦德,顯示這個社會是墮落而汙穢,人欲橫流,罪案叢生,而下一代則正在受害之中,包括品德與健康的瓦解,國本的動搖。”

  “男人們的墮落往往是由於婦女們品德不修。如果婦女們不給男性以可乘之機,男性就會被迫斂束。”

  但似乎今天的很多女性已不這樣考慮,她們在四處尋找著自我價值,但卻在自己的手中把它喪失;可嘆!

男  人

  似乎一切的罪過都推給了女人,似乎只有女人才對家庭生活的質量負責。《牽手》如足,電影《—聲嘆息》也如是。

  女人為了家庭被認為是乏味;渴望事業被認為缺少柔情;追求浪漫會被看作輕浮——而女人所付出的艱辛、所作的一切犧牲都被看作是理所當然的,在女人的詞典中似乎只有“失去”,而沒有“擁有”這個詞兒。

  當分身無術的妻子們仍舊兢兢業業地操勞他們當初共築的愛巢之時,她們的丈夫已經開始認為“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了。所以背叛自己的妻子就如奴隸爭取解放一般天經地義了。男人們,誰也記不起宋弘的那份“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摯情,也不再有男人渴望“梅妻鶴子”的那種飄逸了。

  今天的男人不再需要攻城守國,胡服漢誌;所以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就忘記了自己對家庭的義務與責任,他們只知道從家庭中索取,而不知道付出,他們透支了來自家庭的權利與溫暖,就再也不願意掘住於中的“空頭”支票。而這樣一種情形的泛濫不能不給國家與社會帶來負面的影響:難道僅僅婦女的形象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形象嗎?其實男人的情操和意誌更預示著國家的命運,若男人終日操勞,渴慕進取,國縱弱亦可強;若男人鉤心鬥角,目光短淺,國雖勝也要敗;若男人有私無公,沈於酒色,國則如逆水停舟,其退勢不可擋也!——但被那私欲纏累的人當然無暇顧及於此了。

信  仰

  平心而論,那些人婚姻告敗,並不是他們想那樣做,而是那毫無約束的私欲促使他們那樣做罷了。《—聲嘆息》中,梁亞洲這樣說:我這良心讓狗吃了,可是又沒吃盡——那狗不是別的,正是那無形的私欲和誘惑。而當一個人的私欲不受良心的約束時,他就會陷入深深的痛苦當中,進入撒但的世界——是無邊的黑暗與淒惶。

  為什麽會是這樣呢?因為在這個沒有權威的時代,在這個價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他們已無法找到一個自己的標準,所以他們的觀念變為:“……離婚普遍存在著,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多麽簡單、蒼白,絲毫沒有一點智慧與道德可言。而這—切又皆是源於在這個越來越重視自我的時代裏,人在道德上的自我約束和人的自私自利的本性成為一對死敵,人們找不到持守道德的理由,沒有必要再在乎別人的感受,人所服務的不過是自己,因此他們選擇了放縱,道德就喪失在放縱之中。

  然而,我們實在清楚地知道,是因為我們有一個高貴的靈魂,我們才有了高貴的道德需要——這是上帝所賦予人的一份尊嚴。

  家庭之所以謂之家庭,是因為彼此之間有愛,有權利,有義務:“你們做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這是上帝的祝福,也是現實家庭生活中的原則;我們當然無法否認欲望的存在,但藉著上帝聖潔的命令:“妻子沒有權柄主張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丈夫也沒有權柄主張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會戰勝欲望的暗礁,問題在於:你是否相信上帝搭配和賜福的是不可玷汙的;而最終,問題在於你對上帝是不是有一份敬畏的心,這是唯一一塊可以讓你依賴到底的磐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在為上帝而持守著道德,而因此,我們會獲得一個真實的人生。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