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討論] 我們對生命的態度應該是這樣的?

我們對生命的態度應該是這樣的?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新聞畫面,某地發生爆炸、車禍、地震、滑坡等致使N條鮮活的生命瞬間消失,震驚之余,更多的是心酸和痛惜。也經曆過在殡儀館悼念、送別,年輕且才貌俱佳的同事,朋友的悲傷時刻,萬分惋惜之余,深感命運的不公。每每看到鮮活生命離去之後,我們都會重新審視生命的脆弱與堅韌這個古老話題。誠然任何壹個生命(動物或植物)的存在(或維持),是需壹定條件的,也是有壹定規律的。古人常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雲: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或曰“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沈舟側旁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這些反映古人對生命現象的感悟,是有深刻的哲理的,閃耀著古聖賢的智慧光芒。今天,人們對自己的身體(或周圍動植物)了解更加全面,深入,科學。但面對死亡現象還是晦莫如深,閃爍其辭。

  我們看到古老鄉村的田邊老農,論吃穿、生活環境、衛生、醫療條件都遠不如城裏人,但老人卻身體硬朗,步履穩健,思維清晰,令無數的城裏同齡人汗顔。有些動物如烏龜,生存條件很差,又不愛運動,但卻長壽。有些植物如仙人球,長在沙土中,營養少,水分也少,但卻頑強地生長著。按理說,生存條件差尚能生存,生存條件好就應更好的生存。但現實的結果卻不完全如此。很多城裏人生活條件優越,家庭也算幸福,每日山珍海味,飽食終日,無憂無慮,卻早早歸西;也有人官運亨通,呼風喚雨,左右逢緣,順風順水,卻英年早逝;更有人,如運動健將,健美教練鍛煉得身體強健,缺早早疾病纏身,行動連正常人都不如,苦不堪言。再說動物在動物園裏,每日有專人悉心照料(喂養、體檢,清潔),吃得比野外好得多,卻時常生病,失去了往日的風采。種種生命現象表明,生命存在(或延續)是有壹定的規律的。依本人之觀察,似乎可以這樣說,長壽的生命,必定對環境依賴性不強(不貪婪),善于調節心理平衡(能吃虧),個性極不張揚(不爭鬥),善于規避危險處境(會避害),與環境(他人)和諧相處(善寬容),有強烈生存欲望(不放棄)等基本特征。從古至今,人們努力探索試圖發現長壽的秘密,有多個版本,卻壹直沒有好的結果,但卻壹致認爲應遵循“戒煙限酒,適量運動,平衡飲食,樂觀開朗”等基本元素,方可能延年益壽。

  現實生活也不時給我們開玩笑。常常看見,強壯的人比病弱的人活得短,公認的“半條命”的人卻賽過好身體的人,特別是,壹直遵守著人們長期總結的長壽經驗(不抽煙,不喝酒,早睡早起,注意營養,經常運動,生活規律)的人的早早離世,敲打著人們的神精,讓人們內心難以接受。這也說明科學家們要真正認識生命長壽的規律,還道路漫長,任重道遠。在真相未完全解開之前,讓我們更加敬畏生命,尊重科學,千方百計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境,回歸“天人合壹,返濮歸真”的人間夢境。

  “別問喪鍾爲誰敲響,喪鍾爲妳而鳴響”,給逝者以尊嚴,給生者以仁愛,是我們對生命應有的態度

TOP

"給逝者以尊嚴,給生者以仁愛"!

TOP

回覆 2樓 十分想说 的帖子

希望朋友喜歡啊

TOP

支持壇主 , 支持壇主。  

TOP

回覆 4樓 meifa001 的帖子

謝謝支持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