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93受閱少將曾擊落越戰機 今率勁旅拱衛京畿大門

93受閱少將曾擊落越戰機 今率勁旅拱衛京畿大門

2015-09-16 09:41:56
來源:綜合 作者:瞭望東方


原文配圖:93閱兵接受檢閱的劉明豹少將。 [保存到相冊]
  52歲的劉明豹少將,一米八的個頭,精瘦黝黑,眼神清亮。地空導彈部隊出身,現任北京軍區空軍副參謀長。
  勝利日閱兵,他擔任地面裝備方隊指揮部副指揮員,負責空軍4個裝備方隊的組織協調。同時還要作爲領隊,率領地空導彈第一方隊接受檢閱。
  中國空軍的地空導彈部隊有著輝煌的起點,上世紀50年代曾創下世界防空史上首次使用地空導彈擊落敵方高空偵察機的戰例。其後,中國地空導彈部隊經曆了五六十年代的初創期、七八十年代的發展壯大期,如今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由劉明豹任師長的北京軍區空軍某師,攜紅-12地空導彈方隊受閱,並因此獲得上級表彰。
  看看今天將軍的樣子
  裝備乘員受閱,在車上站著經過天安門廣場,訓練應該比較輕松?
  其實不然。受閱過程50分鍾,需要紮根在裝備上,挺如劍、立如松、穩如鍾,不動、不晃、不打彎。
  前期訓練時,全身緊繃站立,雙腿先是酸痛,後是劇痛,最後是麻木。休息哨吹響,全場卻沒一個人走得動——都得先像太空人一樣,笨拙地搖晃著踏步,膝蓋才能逐漸擡起來。
  兩個小時,劉明豹昂首而立,汗水順著鋼盔帽檐成股地流下來。
  戰士們不知道,和他們並肩而立的將軍正發著燒。“訓練場地表溫度55攝氏度,體溫才38攝氏度,怕什麽!”他說。
  低燒持續了半個月,但劉明豹認爲自己的“小病”不值一提:“我後面方隊的潘國海少將,58歲,馬上要退休了,不照樣苦練?從西藏下來的苟春燕少將,心髒肥大;14軍鄧副軍長,忍著骨刺踢正步……就是要讓大夥看看,我們今天的將軍還跟戰爭年代一樣,照樣能戰天鬥地,能跟戰士們同甘共苦,能帶出一流的部隊,能在戰場上奪取勝利!”
  這位少將也上過戰場。上世紀80年代西南邊陲的一場軍事行動中,作爲作戰參謀的他值守前沿陣地,發現並參與擊落敵方偵察機。他所在的部隊,則一直被視爲地空導彈部隊的王牌勁旅,拱衛京畿的關鍵哨位。
  老裝備的新能力
  地面防空兵部隊是解放軍最重要的兵種之一,是新中國“空疆”的直接捍衛者。
  1959年10月7日,空軍地空導彈兵二營首次擊落RB-57D高空偵察機。僅僅成立1年的中國地空導彈部隊,開創了世界防空史上地空導彈首次擊落敵機的先河。此後,中國地空導彈部隊不斷發展壯大,成爲國土防空作戰的中堅。
  到1969年10月28日擊落U-2高空偵察機,中國地空導彈部隊共擊落各型有人、無人高空偵察機9架。80年代在對西南邊境反偵察竄擾防空作戰中,又擊落兩架米格-21P電子偵察機。
  然而,在新軍事變革中,中國地空導彈部隊因各種因素逐漸落伍,停留在第一代裝備水平上。
  新世紀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隨著空軍開始統治戰場,地空導彈部隊成爲幾乎唯一可以與其抗衡的地面力量。
  “我們停下來,世界在進步”,新的戰場形勢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嚴峻,裝備落後怎麽辦?就認輸等死嗎?
  “劍落後,人不能落後。”劉明豹說,“現代戰爭拼的是裝備,更是意志、智慧,是熟練高超的劍法。”
  本世紀初的一次實彈演練,空軍地防部隊研究用地空導彈打巡航導彈的戰法,這是前所未有的課題。由于巡航導彈雷達反射面太小,專爲攻擊大型偵察機而設計的第一代地空導彈在發射後無法引爆,屢屢跟靶標“擦身而過”。
  劉明豹回到團裏搞革新,“不是引爆不了嗎?我把你這個無線電引信給短路了,只要導彈跟目標水平標線一重合,強行起爆。”
  這樣,地空導彈變成了無線電引導的“大炮彈”。接下來的實彈演習,劉明豹率部取得優異成績:14發14中;第二年打靶:20發20中。
  “最後那天觀摩團來了,我們發射三枚,第一枚就打中了,後面兩枚追著掉落的目標打。耳機裏就聽指揮室嘩嘩嘩的掌聲。”他說。
  此後,地空導彈部隊所有紅-2甲地空導彈,全部加裝直爆引信。老舊的裝備就此可以和第三代空襲兵器抗衡。
  突破與跨越
  “取得勝利靠什麽?一定是先進的理念、靈活的手段、堅定的意志和不斷突破局限、突破自我的創新精神。”劉明豹說。
  一直跟蹤世界軍事信息的他,也清楚地認識到一代裝備創新的局限性。進入新世紀後,地導部隊終于迎來了跨越式快速發展,國産第三代武器開始大範圍裝配部隊,完整配套的高、中、低防空火力網逐漸形成。
  2009年人民空軍建軍60周年,除了裝備命中精度高、作戰反應快、射擊範圍大、攻擊目標多的第三代地面防空兵器,地空導彈部隊“已具備了一定的反導能力和抗擊多目標能力”。
  空軍有關專家當時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展望未來,人民空軍地面防空兵部隊將逐步實現“由單純防空型向防空反導型,由防空反導型向防空防天型”的轉變,成爲一支新型空天防禦作戰力量。
  那一年的國慶60周年閱兵,劉明豹率部攜最新裝配的紅-12地空導彈組成方隊受閱。擔任“幕後”指揮員的他又創造性地開發了“車輛方隊訓練監測考核系統”,采用激光瞄准、電磁監測、無線電傳輸,使所在方隊的訓練水平突飛猛進。
  “我當時就強烈要求,到勇士車上去當領隊,那時候我多年輕啊,才46歲,軍姿比現在還好。”劉明豹說。
  2015年,勝利閱兵,紅-9、紅-12、紅-6三型武器集體亮相,國産第三代高、中、低地面防空反導裝備第一次以“全家福”的形式通過天安門廣場。劉明豹也夙願達成——站在整個地空導彈方陣最前列。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