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東亞正變“火藥桶”,誰該對此負責

東亞正變“火藥桶”,誰該對此負責

來源: 新浪/日期: 2016-02-11


  新年伊始,東亞頗不平靜。1月6日,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引發東北亞局勢驟然緊張。樸槿惠隨即表態:要讓朝鮮付出代價,並啓動韓美聯合司令部互助體制,甚至首次啓動與日本的軍事熱線。朝鮮核試驗僅過4天,可攜帶核武器的美軍B-52遠程轟炸機便低飛韓國,展示肌肉。而在朝鮮2013年2月實施核試驗時,美軍在一個月後才向韓國分別投入了戰略轟炸機。就在除夕當天,朝鮮又無視安理會禁令,再次使用彈道導彈技術發射衛星,讓東北亞局勢更加複雜化。
  目前,美國已增派斯坦尼斯號航母前往東北亞,而在日本還有裏根號航母。同時,美國又增派了8架F22飛抵日本橫田,至此美軍多達14架F22聚日本,兩航母戰鬥群亦同時出現在半島。預計在今後兩月舉行的“關鍵決斷”和“鹞鷹”韓美聯合軍演,美軍戰略武器將大舉赴韓,包括首次在駐韓美軍實戰部署最新型無人攻擊機,甚至是中國強烈反對的薩德導彈防禦系統。正是這種大背景下,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說,他“每一天”都在思考朝鮮半島局勢,因爲那裏隨時都有可能爆發“一場規模很大的戰爭”。
  如果說朝鮮的行爲通常被人認爲不顧後果、不可理喻,那麽我們看下東南方向的南海。1月20日,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應約與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約翰·理查德森視頻通話,中美上將通話激烈交鋒,美方撂話表示要再闖南海。1月27號,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裏斯在美國智庫國際戰略與研究中心稱,美國將繼續在南海挑戰中國的主張,他個人認爲這些島嶼不屬于中國。哈裏斯還表示,美軍將會繼續在南中國海進行自由航行任務,巡航挑戰的範圍將擴大、甚至更爲複雜。
  在過去一年,2015年4月,美軍機對在南海海域舉行的演習的中國海軍,進行跟蹤、偵察。5月,美國海軍“沃斯堡”號瀕海戰鬥艦駛入南沙附近南威島附近海域活動。5月21日,美軍又特意安排CNN記者搭乘P-8A飛越中國永暑礁上空。10月27日,美國“拉森”號導彈驅逐艦進入中國南沙群島渚碧礁12海裏範圍內海域,12月,美軍一架B-52轟炸機飛入南沙群島華陽礁上空2海裏範圍內。上月30日,美國柯蒂斯·威爾伯號驅逐艦又駛入屬于西沙群島的中建島區域12海裏……
  這一系列挑釁舉動引發了南海局勢升溫。美國已從幕後走上前台,直接插手南海問題,加強了對南沙群島的抵近偵察和軍事威懾,中美之間發生海空軍事摩擦,甚至是直接軍事沖突的風險大幅增加。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亞太區域負責人蒂姆•赫胥黎認爲,當下南海問題之危險性早已超越朝鮮問題,成爲亞太地區國家政策決策者心中最關心的事項。應該說,中美在南海的博弈日益加劇!
  再向東看,過去一年,日本防衛預算連續四年增加,強行通過了被稱爲“戰爭法案”的新安保法案,使日本政府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並進一步發展進攻性軍事力量,以謀求軍事大國地位。同時,日本還加緊同美國、澳大利亞、印度、東盟國家等構建更強勁的夥伴關系。安倍爲首的日本政府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不但沒有表現出絲毫反省之意,反而刻意操弄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大搞軍事領域改革,架空和平憲法,采取修憲、擴軍、謀求解禁集體自衛權等手段,在曆史問題及領土問題上持續同中國對抗。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日本政府對于中國軍艦巡航釣魚島制定了新的應對方針,一旦發現中方船只進入釣魚島海域,將基于國際法發出“警備行動”命令,派海上自衛隊艦船迅速驅趕中國“軍艦”離開。根據日本“新安保法案”,“外國軍艦進入日本領海”、“離島被武裝漁民登陸占領”等“灰色事態”,可以通過電話形式作出內閣決議,並命令自衛隊采取應對措施。日方所謂的“灰色地帶事態”就是指中國公務船對釣魚島海域的常態化巡航。因此,日本新安保法施行之後,中日在東海的爭鬥日趨尖銳。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裏斯1月27日在華盛頓發表演講時,就中國主張擁有主權的釣魚島時更是煽風點火:“如果受到來自中國的攻擊,我們一定(基于日美安保條約)加以防衛”,並罕見地把中國妄稱爲潛在的“侵略者”。加上日美媒體不斷曝光“美日釣魚島作戰方案”、中日釣魚島戰爭的模擬演練結果等,讓釣魚島再次推上風尖浪口。
  隨著朝鮮核問題、釣魚島問題及南海島嶼糾紛的緊張局勢再次升級,東亞日益成爲繼中東之後的名副其實的“火藥桶”。可以說,這三大危機均美國直接或間接相關,尤其是奧巴馬政府的重返亞洲政策,現在已改稱爲“再平衡”戰略。
  在安全理論上有一個叫“安全困境”理論,指一個國家爲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行動或措施,反而會降低其他國家的安全感,而當那些國家也采取措施來維護他們被損害的安全利益時,從而導致第一個采取行動的國家更加不安全的現象。一個國家即使是出于防禦目的增強軍備,也會被其他國家視爲需要作出反應的威脅,一方的猜疑加重另一方的猜疑,這樣一種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加深的互不信任的旋渦,國家間難以擺脫、無法自拔的一種困境。
  二戰後,美蘇分別扶植建立起朝韓兩國及相互分裂、尖銳對立的政權。冷戰後,美國在朝鮮半島保持冷戰同盟,美日韓針對朝鮮構築的三角同盟一再對朝鮮施壓。隨著美國重返亞洲,加強軍力,強化美韓、美日同盟,更讓朝鮮造成強烈危機感,這是一種典型意義的安全困境。這就不難理解爲何奧巴馬上台之後,盡管其對朝實施了“戰略忍耐”,但朝鮮還是先後進行了三次核試驗。正是這種邏輯,朝鮮如同沖進瓷器店的公牛,不聽中國善意勸阻,挑戰不擴散機制,一次又一次地違反聯合國決議。
  如果朝鮮因爲實力懸殊而恐懼,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在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與美國的差距逐漸縮小,讓美國感覺未來有能力挑戰美國霸權必定是中國。在這種安全困境之中,于是美國除了繼續強化與亞洲盟國的關系和多邊安全機制對中國進行防範、對沖、圍堵、規制的同時,還在著手准備進行與中國發生針尖對麥芒式的軍事碰撞,加大在釣魚島、南海問題上介入。
  另一方面,美國重返亞洲政策或“再平衡”戰略給日本帶來了千載難逢的“良機”,其錯誤認爲挑戰中國的“機會窗口”已經出現。從地方右翼推動“國有化”釣魚島,到安倍上台後謀求修改和平憲法,進而解禁集體自衛權,走上“重新武裝”的道路,以實現與美國“重返亞洲”政策對接。日本以協助美國和防範中國爲名,通過聯美制華,借船出海,成爲美國再平衡政策的“支點”,企圖借此換取美國支持其加快走向軍事和政治大國步伐。這給日本未來及東亞的和平構成重大隱患。
  正是美國對中國發展的“神經質”,美國已從幕後走向前台,其試圖把南海問題與其“國家利益”挂鈎,確保美國在亞太地區軍事前沿的存在——美軍已在新加坡部署新型瀕海戰艦及P-8A“海神”反潛巡邏機,在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部署海軍陸戰隊,在菲律賓的蘇比克灣部署潛艇,而越南的金蘭灣則成爲美國航母駐泊目標……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甚至要求下屬考慮采取“有限但直接”的軍事行動,這意味著美國介入南海、 “重返亞太”的進程均在加速之中。美國上述行爲,是不是繼朝鮮之後,另一只闖進東亞“瓷器店的公牛”?
  安全兩難自古有之。古希臘曆史學家修昔底德在其名著《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寫道,正是“雅典力量的增長以及由此導致的斯巴達的恐懼使得戰爭無法避免”。守成大國必然會對新興大國的崛起進行遏制,而新興大國必然要沖破這種壓制,戰爭這樣就變得不可避免。這曾經被視爲國際關系的“鐵律”。但人類已到21世紀,難道中美還是無法走出舊時代惡性循環的“修昔底德陷阱”?
  若再考慮蔡英文1月16日贏得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同時率民進黨贏得“立法院”過半議席的勝利,若不能積極回應“九二共識”,承認“一中”,兩岸關系將進入新對抗或危機階段。這就意味著東亞的朝核問題、南海、釣魚島和台灣問題四大安全危機呈現出前所未有、相互交織且同時迸發的局面,這對中美兩個世界性大國來說將是空前挑戰。
  東亞的危險性遠遠超過了中東。這裏是世界的增長極,這裏也有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一心想恢複其超級大國地位的俄羅斯,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他們之間的直接博弈與短兵相接,稍有不慎便後果嚴重,甚至可能是世界大戰,其激烈程序將超出想像。
  總體上看,台海危機仍處可控之中,而朝核問題、南海、釣魚島危機均與美國重返亞洲政策相關聯。小布什打爛了中東,15個年頭過去了,中東動蕩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現任奧巴馬另起爐竈,試圖重返亞太,分享東亞的繁榮,但再次掀起的是仍是驚濤駭浪,在很大程度上,東亞已成爲另一個“火藥桶”。現在,是該美國反思並調整“重返亞太”政策的時候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