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多休息+對症用藥 照護母體健康安定胎兒狀態

多休息+對症用藥 照護母體健康安定胎兒狀態

因為表姊最近在懷孕初期,又算是高齡產婦,所以都在幫忙找一些資料,看到這個覺得很受用,所以來分享。
---

來源:2017-03-07 媽媽寶寶雜誌 第 361 期
作者: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扶原中醫診所台中院區院長林家曲
               
目前懷第二胎且即將邁入第6個月的林家曲院長,深知「安胎」對母體和胎兒的重要性。因此,就算忙碌於工作和家庭間,她仍隨時關注自身狀態,必要時對症使用合適中藥材來調理身體,如此才能保有健康氣色。

中醫古籍記載,安胎是指「安定欲墜之胎」,即希望透過中醫調理,安定胎兒,減少滑胎(習慣性流產)、胎漏(陰道不定期出血但無腰痠腹痛)、胎動不安(下墜感、腰痠腹脹且少量出血)等狀況,進而降低發生「胎墜(流產或早產)」的機率。

3大類需要安胎的孕婦

為了養胎,體內血液會往骨盆腔集中,使其他部位血液減少,被稱為「陰血不足」,但此時孕婦轉為偏熱體質,若又過度服用燥熱補品會造成,陽氣旺盛,火氣較大,因此胎動不安。扶原中醫診所台中院區院長林家曲建議,孕期請勿自行服用中藥補品,若有上述情況,在中醫師評估許可下,孕婦可適度服用具滋陰清熱作用的藥材。

然而,若是下列3種狀況的孕婦,比起一般女性,其需要安胎的機率較高。林家曲院長特別針對這三類孕婦的症狀、體質和建議中藥材,說明如下:

習慣性流產者

  • 症狀:手腳冰冷、易腰痠、出血(血色淡)、頻尿、夜尿。
  • 建議中藥材:附子、人參、續斷、杜仲、白朮、茯苓。
  • 此類孕婦的腎氣腎陽虛弱,難以養胎而易滑胎,特別需要可補足腎氣的中藥材。

容易貧血者

  • 症狀:疲勞、臉色偏白或偏黃、噁心、胃口不好、頭暈。
  • 建議中藥材:當歸、川芎、熟地、生地、黃耆、阿膠。
  • 此類孕婦的氣血虛弱,連帶影響胎兒發展,因而需要補氣養血的中藥材。

腹腔、骨盆腔曾受傷或開刀者


  • 症狀:下腹部墜脹、易腰痠、背痛、脹氣、便秘。
  • 建議中藥材:益母草、蒲黃、當歸、川芎、阿膠、丹參。

在家安胎的4要點

針對上述需要安胎的孕婦,除了接受治療外,回到家中,也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才有助於度過孕期各個階段。

1.臥床休息:儘可能平躺休息,不要太過勞累。身心放鬆,母胎狀態比較穩定。
2.減少腹壓:提重物、彎腰、騎機車或腳踏車、跳躍等動作,容易增加下腹部壓力,進而影響子宮狀態,建議儘量避免。
3.注意胎動:從懷孕中期開始,孕婦應密切關注胎動狀況。若頻率跟前幾天同時段有明顯落差(例如次數大減),建議先就醫檢查較佳。
4.觀察跡象:若有出血、持續下腹疼痛、腹部下墜感、陰道有明顯水狀液體流出等狀況,儘快就醫,必要時可能需要安胎。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