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美歐“禮節性”新制裁:既沒有影響,也沒有意義

美歐“禮節性”新制裁:既沒有影響,也沒有意義

原標題;俄羅斯嘲諷美歐“禮節性”新制裁:既沒有影響,也沒有意義
來源:環球時報
2021-03-04 07:21

【環球時報記者 林日 柳玉鵬 任重】“我們與歐盟和英國的合作夥伴一起反對俄羅斯的行動,並呼籲釋放納瓦利內先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于當地時間3日淩晨發的推特,用了似曾相識的句式,只不過前幾天他寫的是“美國跟香港人站在一起”,呼籲“立即釋放”的是被香港國安法起訴的47名反中亂港分子。如今,爲了給俄總統普京的反對派納瓦利內撐腰,白宮與歐盟同步,于2日宣布對包括俄安全局局長和俄總檢察長在內的7名俄羅斯中高級官員進行制裁。路透社3日稱,這是拜登迄今針對俄羅斯的“最直接挑戰”,“與前總統特朗普不願正面對抗普京的做法大相徑庭”。對此,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3日回應稱,美歐的新制裁就是幹涉俄羅斯內政,所有針對俄羅斯的指責都是荒謬的。

拜登展示強硬姿態

據俄羅斯《消息報》3日報道,歐盟2日宣布就納瓦利內被監禁事件對4名俄高官實施制裁後,美國緊隨其後宣布了對俄的新制裁,將7名俄高官列入黑名單,包括俄安全局局長博爾特尼科夫、俄聯邦懲罰執行局局長卡拉什尼科夫、俄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基裏延科、俄總檢察長卡拉斯諾夫、俄國防部副部長克裏沃魯奇科、俄總統辦公廳內政局局長亞林和俄國防部副部長波波夫。同時美方將14 家“生産生化武器”的機構列入制裁名單。據美國廣播公司(ABC)3日報道,拜登政府還表示,它正在限制與俄羅斯航天工業的某些形式的合作。

據路透社報道,被制裁的7名俄官員在美資産將全數遭到凍結,並禁止美國公民與他們有商業往來。此外,任何與他們做生意的外國人也可能面臨制裁。報道稱,目前並不清楚這7名俄官員是否擁有美國資産,因此難以判斷這些制裁是否僅止于“象征性意義”。白宮強調,制裁是經過與歐盟夥伴緊密協商後作出的,是向莫斯科發出的“明確信號”,即莫斯科是納瓦利內被害事件的“幕後黑手”。

“我們向克裏姆林宮和全世界發出了強烈而明確的信息:莫斯科肆意踐踏法律而且有罪不受罰的時代已經結束”,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3日在推特上寫道。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稱,克裏姆林宮“使用化學武器陷害政治對手”,與國際通行標准“公然作對”。美聯社報道稱,拜登政府宣布制裁令之後重申有關“立即釋放”納瓦利內的呼籲,凸顯拜登將對莫斯科采取比其前任特朗普更強硬的立場。

不過,《華盛頓郵報》3日稱,納瓦利內的“反腐敗基金會”(FBK)對白宮此次“沒能懲罰普京身邊的寡頭感到失望”。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日報道,FBK 1月下旬表示,在給拜登的信中提交了35人的名單,其中有8人被建議爲“制裁重點”,包括俄羅斯億萬富翁阿布拉莫維奇和俄衛生部長穆拉什科,但這兩人均未出現在白宮周二的制裁名單上。

莫斯科警告“不要玩火”

佩斯科夫3日表示,歐美的制裁對雙邊關系産生了絕對的“破壞性影響”。他說,俄羅斯不會在回應西方的新制裁時“放棄對等原則”,相關報複措施將在有關部門向領導人提出建議並被批准後宣布。當被問及爲什麽美歐不禁止購買俄羅斯國債或對俄大企業進行制裁時,佩斯科夫表示,解釋某種動機並不是克裏姆林宮所關心的,“作爲一個整體,我們認爲這樣的決定是荒謬的,沒有任何道理的。最重要的是,它們既沒有影響,也沒有意義”。在被問到美國打算“停止對俄援助”時,佩斯科夫嘲笑說,他不知道美國對俄羅斯“有任何援助”。

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賈巴羅夫稱,歐美的制裁是非法的,因爲沒有人提供德國診所的調查結果或測試樣本來證明納瓦利內是中毒。俄必須對此作出回應。俄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科薩切夫表示:“這一制裁對我們來說並不奇怪,歐盟如果繼續走這條路線,就是一條絕對的死路,絕不符合歐洲國家本身的利益。”

此前,俄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2日對歐美的制裁進行了猛烈抨擊,她稱美方對俄實施制裁的理由“荒謬透頂”,“所有這些都是繼續毫不掩飾地幹預我國內政的借口,我們對此無意妥協。俄方將以對等原則進行回應,但不一定是對稱的。”她還警告美方“不要玩火”。同時,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評論稱,白宮在國內問題上陷入困境,試圖再次尋找外部敵人。當前美國對俄政策缺乏邏輯和理智,只會越來越多地削弱雙邊關系,直到把這一關系徹底凍結了。

美歐“團結對抗”俄羅斯?

如今美俄歐似乎都在強調彼此間的“新關系”。俄外長拉夫羅夫日前放狠話稱,如果歐盟實施威脅其經濟的制裁,俄羅斯將與歐盟“斷絕關系”。“歐洲政策將向美國靠攏,對俄羅斯采取更強硬立場”,《華爾街日報》則稱,自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歐盟已經顯示出在敏感問題上與美國結盟的迹象。而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2日表示:“對俄關系將繼續成爲挑戰,我們爲此做好了准備:既不尋求與俄重建關系,也不尋求沖突升級。”

但美歐是否就此走上“團結對抗”俄羅斯之路?美俄歐的媒體卻普遍認爲“沒那麽簡單”。

《紐約時報》稱,拜登呼籲建立一個更加統一的西方戰線,以應對俄羅斯和中國構成的“反民主威脅”。在經曆了特朗普4年任期中常常帶有輕蔑侮辱意味的外交動作後,這樣的言論對歐洲盟友來說像一種“溫暖的按摩”。但“歐洲人已經不習慣在華盛頓定義的戰鬥中充當副手了”。不論是歐盟與中國的投資協議,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可能成爲下一任德國總理的拉舍特對莫斯科的和解言論,都表明歐洲在對待美國的兩個主要競爭對手方面“有自己的一套利益和想法”,這將使拜登的外交工作複雜化。

“歐盟觀察家”網站3日稱,歐美聯合制裁俄羅斯,彰顯跨大西洋團結的回歸。不過,美歐在對俄政策上仍存在重大分歧。比如,美國希望德國停止與俄修建“北溪-2”天然氣管道。而此次美國制裁的14家“生産生化武器”的機構中,有3家總部位于德國。分析人士認爲,這應被視爲對“柏林方面過于接近莫斯科”的警告。

歐洲議會網站在介紹歐俄關系時稱,納瓦利內事件是歐俄關系緊張的一個最新源頭。盡管如此,歐俄在許多領域有共同的利益和關切。比如,俄羅斯在伊朗核協議談判中發揮了建設性作用,而到目前爲止,歐盟仍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和投資夥伴,歐盟2019年占俄羅斯出口的42%。即便美俄之間也不乏合作領域。《華盛頓郵報》3日稱,拜登表示,他將就傷害美國及其盟友的行爲與普京對峙,同時尋求在軍備控制、氣候變化和其他問題上與莫斯科合作。報道稱,由于西方在俄羅斯的影響力越來越小,2日實施的制裁效果也不會太大。

美歐此輪對俄制裁看似“級別很高”,其實正如媒體所說“象征意義更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日引用俄議員卡拉什尼科夫的話稱,歐盟采取了“禮節性制裁措施”,這一步驟雖不友好但對俄沒有影響。被制裁者在歐洲國家沒有資金,也沒有生意。“在我看來,這就是歐盟爲保留面子的一種妥協行爲”。報道稱,俄方估計將對4名歐洲政客實施類似的制裁,“但雙方的生活不會因此改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