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禪宗故事 (六祖慧能法師)

禪宗故事 (六祖慧能法師)

禪宗自達摩祖師傳入,至六祖慧能教化,大行於世,因此,史學家視慧能為中國禪宗的真正創始人。
  
  慧能,俗姓盧,廣東人,幼年喪父,後以劈柴為生,瞻養老母。有一次,慧能上市賣柴,見一人正在讀《金剛經》,聲音朗朗,義理深微,禁不住立足傾聽良久,感悟頗深。他隨即問那人道:「先生讀的是什麼經啊?」對方回答:「是《金剛經》。」慧能又問:「您是從哪裡學的?」對方回答:「從河北黃梅山五祖弘忍學的。」慧能於是托鄰人照顧母親,自己便動身到河北求學禪法來了。
  
  一路辛苦不提。慧能走了卅多天,終於來到了河北。他不顧疲勞,立即上山去拜見弘忍大師。那時,弘忍早已名動天下,門下弟子成群。他見慧能到來,便問道:「你是哪裡人,到這裡幹什麼?」慧能回答:「弟子是廣東人,來此拜師是為了要成佛。」弘忍說:「你是廣東人,那麼說是南蠻了,南蠻之人怎麼會成佛呢?」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別,佛性如何會有北南之分呢?老師未免太瞧不起我們南方人了。」弘忍心下大奇,對慧能頗為看重,便對他說:「你這小南蠻,根性倒敏利得很,先派你到後院舂米去吧,看看以後會如何。」
  
  弘忍既看重慧能,為何卻派他做這役人的工作呢?據說,這實在是弘忍迫不得已的辦法。原來,弘忍門下有一位叫做神秀的弟子,悟性雖然不高,學問倒很篤實,在眾人心中的威望也很高,大家早認定他將是弘忍的衣缽傳人,只待弘忍一退,他便可以禪宗六祖的身分登壇說法了。但弘忍並沒做過明確的表示,他知道神秀並沒有悟到禪的根本。
  
  當慧能一來,他那敏利的根性一下子便贏得弘忍的器重,衣缽傳人的問題在弘忍心中便有了答案。但他對神秀那批人太了解了,知道如果他們明白自己的心境,必然會加害於慧能。所以,他只好裝出瞧不起的樣子,將慧能打發到後院,去幹繁重下賤的舂米差事。
  
  慧能倒也老實,得到老師的差遣後二話沒說,來到後院便磨麵舂米地忙碌起來,一幹便是八個月。
  
  八個月後,弘忍覺得時機已到,便召集眾位弟子說:「我年紀已大,該是傳衣缽的時候了。請你們將自己所悟的寫成偈子,誰真的悟道了,我便把衣缽傳給誰。」眾弟子得到老師吩咐,互相議論說:「我們根本不用作偈子了。神秀師兄智慧不凡,必是衣缽傳人。他做六祖,我們就有了依靠。所以,我們何必多費心思去作什麼偈子呢?作了也是白費,多此一舉。」眾人相議完畢,果然各回房中安歇,只等神秀大師出任祖師了。
  
  神秀得知眾人的議論,也認為自己必能接傳衣缽。想到此處,便故意做起姿態來。他想,眾人不呈偈子,推我為六祖,我若不作偈子,五祖如何能知道我的見解深淺如何?但我若作偈子呈五祖,又好像是爭奪聖位一般,說出去對自己的名聲不好。若不作偈子,衣缽便難得承繼。這可怎麼辦呢?神秀心中遲疑不決,便在夜深人靜時出房散步,一路走走停停,思思想想,不覺來到了大師堂前。大師堂前有三間房舍,牆壁已經重新刷白,準備在上面畫楞伽變相和禪宗五祖傳法圖,以流傳後代為記。一切都已準備妥當,畫師盧珍也已看好了牆壁,只待明日一早動手。神秀散步至此,心中一動,計上心來,便返回房間取來燈燭筆墨,藉著燈光在雪白的牆壁上寫下一偈。
  
  偈曰一一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試,莫使染塵埃。
  
  偈寫畢,神秀見無人知道,便偷偷回房休息去了,自以為得計。
  
  第二天一早,五祖喚盧珍作畫,忽見此偈,知道必是神秀所作,便對盧珍道:「《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勞您遠來一次,本欲請您作畫,不想這裡先有了一偈。我看畫就不用作了,不如把這首偈留下來。迷人誦此偈可免墮惡道,依此偈修行,有大利益。」弘忍隨即喚來門人,令眾人燒香禮敬此偈。他說:「你們都要背誦這首偈子。背誦此偈,方能見性,依此修行則不墮惡道。」眾弟子於是便背誦起神秀的偈子來。五祖又請神秀進堂說:「你做的這首偈子見解未到,只不過是剛入門而已。依此修行自然可有善果,但離無上菩提卻還遠著呢。你回去吧,一兩天內再作一偈給我,如果見到了本性,我便可傳你衣缽了。」神秀回去數日,苦思冥想,卻再也作不出什麼偈子來了。
  
  弘忍令眾徒口誦神秀所作之偈是別有用心的,目的是為了讓慧能知道此事。
  
  慧能作為一個勞作僧,根本沒有資格參加僧眾大會,弘忍傳法的事他聽都沒聽說過。這天,一位年幼沙彌從舂米房經過,口中不停地念著神秀的偈子。慧能一聽,便知作偈者尚未見性,便問沙彌說:「你剛才誦的是什麼偈?」那位沙彌便把幾天來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慧能,說是神秀所作,五祖令人傳誦。慧能說:「我在這兒舂米舂了八個月,從末到過大師堂前。道友能否領我前去,也讓我禮拜此偈,盡盡僧人的本分。」沙彌立即答應,便領慧能來到神秀題偈之所。慧能不識字,便請一讀書僧代讀一遍,然後自己也作了一偈,請讀書僧代寫在牆壁之上,
  
  偈曰一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院內僧眾見慧能作偈,都怪他多事,給神秀添亂,慧能只好又回後院舂米去了。不一會,弘忍來到,見到偈子,便知慧能已經開悟,為防眾人心疑,他對院內眾僧說:「這首偈子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尚未見性。」
  
  及至深夜,弘忍偷喚慧能入堂,傳以衣缽信物,說:「你從今而後便是禪宗六祖了,希望你能把這自古傳來的佛法傳下去,勿使之斷絕。你不要住在這裡了,住在這兒只怕會遭人殺害,趕快向南方傳法去吧。」
  
  慧能於是立即出發,到廣東一帶傳教去了。後來終使江南禪法大盛,六祖慧能的名字也在世間盛傳起來。

慧能逃到南方後.終年混跡於漁樵.過著隱居的生活。39歲時.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開始在世上露面了。

公元676年.他來到廣州法性寺.當時印宗法師正在講<<涅盤經>>。

忽然廟裡的旗子被風吹得擺動了起來.於是小和尚們便爭論了起來。

[是風動。]

[是幡動。]

[動是因緣。]

大家爭論不休.互不相讓。

於是慧能站起來說:[風也不動.幡也不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

一言才出.四座皆驚。

這話傳到了印宗法師那裡.印宗法師被這話深深地打動了。

他心想:[誰能有如此高深的智慧呢?難道真應了那句(禪法南傳.能者得之)的話了嗎?]

於是他把慧能居士請到身邊.兩人深談了佛法大義.果然此人正是六祖慧能。

印宗向他請教五祖法門。

六祖告訴他:[五祖沒有什麼特別的法門.只是強調見性的功夫.也沒有談到什麼禪定和解脫法門。

因為凡可言傳的.已是二法.而禪乃是不二法門。我們人人皆具佛性。禪沒有善惡是非美醜這些對立.

在生命中看到二法乃是凡夫俗子.真正的智者才能見到自己的本性。]

接著印宗便替慧能落髮受戒。由於對六祖非常敬佩.他反而拜六祖為師。

六祖後來便大興禪法.門下出了南嶽懷讓.青原行思.荷澤神會這些偉大的禪師.

南宗禪至慧能而大興於天下。


這個故事在佛教史上是廣為人知的,依據此故事所說,圍繞禪宗六祖的人選問題曾發生過激烈的爭奪。實際情況是否如此,現在已經很難作出定論。
  
  但禪宗史上確實有過祖位之爭,事情卻發生在神秀的弟子與慧能的弟子之間。普寂曾立神秀為六祖,以自己為七祖。神會則指責普寂,說禪宗六祖是慧能而不是神秀。從這段史實來看,上面的故事完全可能有後人誇張的成分。拋開這點不談,上面的故事實際上反映了中國禪宗的一次公開分化。
  
  弘忍之後,禪宗實際已成南北兩宗。南宗由慧能開創,提倡頓悟,北宗由神秀開始,重視漸修,兩宗皆欲爭奪傳法正統。幾代之後,北宗絕傳,慧能的六祖地位便自然而然地確定下來,再也沒有異議了。

[ 本帖最後由 老鼠愛小米 於 2008-11-4 11:06 編輯 ]

TOP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非正傳 而是後人曾改的
壇經已非原味了
何以為據?
最古老壇經為敦煌古本
其間並非如此書寫記載
而神秀也非吳下阿蒙之輩
能做為國師 會如此不濟嗎
被人追奪缽?非也,軍官追是因逃兵
哈  善意的謊言  多啦
48願  非也  僅 46而已
8願    非也  僅 6願而已
後人增加也
修持者對此並不重要
重要  要的是真理
寓言任何宗教都有
一笑置之吧

TOP

哎呀,看看故事也好

沒誤導人就也Ok,況且,您不是來解說了

呵,謝謝您,我又多懂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