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人民幣國際化的得失

人民幣國際化的得失

人民幣國際化的得失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6.18 05:31 am



「金磚四國」已於本周二在俄羅斯舉行首次領袖高峰會,討論如何在全球經濟發揮影響力,會中俄羅斯總統雖呼應3月間中國所提新的超主權儲備貨幣主張,但會後正式公報並未提及。此明顯的刻意淡化此一課題,以免對國際社會造成紛擾。

然而中國大陸最近之所以提出超主權儲備貨幣主張,為人民幣國際化採取各項行動,其目的除提高其在國際發言權外,也在獲取人民幣國際化的重大利益。

這主要包括:一、為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作準備,提高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及影響力;二、降低大陸對外交易以人民幣清算的匯兌風險,及便利國外資金的調度;三、提升大陸金融機構對外競爭力與服務品質;四、提高大陸金融市場的廣度與深度,促進資源的合理分配,加強培訓當地專業國際金融人才,並創造就業機會與提高所得。

不過,一國貨幣的國際化,有如刀的兩刃,有其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在人民幣國際化後,資金大量的自由流動,對大陸當局所主導的匯率、貨幣與利率政策衝擊甚大,其主導性遭到挑戰,使大陸國內經濟金融的穩定性大為降低。

此外,大陸為使人民幣國際化,最近已與若干貿易對手國簽署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協定與貨幣互換協定,但為數究屬有限,為使人民幣國際化,大陸應提供足夠的人民幣供交易對手國使用,以及被其他國家將人民幣列為儲備貨幣,就必須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包括貿易入超。

美元之所以能成為儲備貨幣,目前仍然在全球外匯存底中高占64.6%,美國對外貿易的年年巨額入超,為必要條件,這也是日圓難以取代美元的重要原因。

人民幣要國際化,日本的兩項經驗值得重視,一是1984年日圓國際化後,在1980年代後半期,日圓在全球外匯存底中,曾占到7.9%,當時日本對外貿易雖仍有巨額出超,但由於日圓大幅升值,日本對外投資大幅增加,使資本帳及金融帳出現巨額逆差,超過經常帳順差所致。可是進入1990年代後,由於日本對外投資銳減,國際收支轉為順差,因此,日圓在全球外匯存底中所占比率,迅速下降,目前已降至3.1%,不及以前的一半。

二是日圓國際化後,匯率失去主導權,大幅升貶。如國際化前日圓兌美元匯率是240日圓兌1美元,國際化後三年內升至120日圓,後又貶回160日圓,1995年4月19日再升至79.75日圓的歷史新高,後1997年又回貶至130日圓,目前又升至90餘日圓。日圓如此暴升暴貶對日本經濟造成極大負面影響。日本淪入「失落的十年」其形成原因固多,但日圓的大幅升貶,應是其關鍵因素之一。

大陸在此波金融風暴中受創較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金融開放自由化程度不高,而今為了人民幣國際化,將上海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金融及資本市場必須全面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就面臨日本上述的考驗。尤其大陸各地發展差距大,承受衝擊程度不一,對外貿易依賴程度高於日本一倍,再加上13億人口,能承受如此重大的衝擊嗎?有無此能耐?大陸當局應再審慎思考。

儘管人民幣國際化問題很多,但在令出必行的人治國家,是不會改變的。而台灣與大陸貿易關係如此之深,人民幣國際化,自然對台灣造成影響,如何趨吉避凶,就考驗當局的智慧與能耐了。

TOP

據小小所知,當年日圓的大幅升貶,政治因素為大,中國的國力與武力,不易受國際政治或某國干預,
人民幣之國際化與日圓應該不同論比。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