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123
發新話題

[轉貼]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

在家篇


問:修學既要有好老師,又要有好的同參道友。如果實在找不到,請問可以在家獨修嗎?

答:老師跟同學是可遇不可求,這都是緣分,刻意去找,很難找到。但是一定要有求老師、求同參道友的意願,你才會遇到;如果連念頭都沒有,就不會遇到。有念頭就有感,有感就會有應;有感還沒有應,這是我們自己有業障,業障消除之後,感應就會現前。實在遇不到,在家裡好好修學也是很好。21-90-33

問:世尊在世,不讓弟子結婚生子,要修清淨行。請問是不是因為會影響道業?

答:弟子有在家與出家之分。在家弟子,佛也讓他結婚生子。若是出家弟子,確實會影響道業。出家要專門做弘法利生的事業,必須要深入經藏;深入經藏是一項艱鉅的工作,最好不要分心。但是在家弟子也可以弘法利生,真正有成就的大居士,講經說法的很多。21-90-36

問:晚上睡覺時,每到三點鐘左右,總覺得有人猛推我一下,然後我就醒了。我認為是護法神催我上早課,有時晚上也會出現這種現象。請問這是病態,還是護法神叫我起床?

答:你的想法很好,就當作護法神催你上早課就好了。你也不要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要把心專注在念佛。在家居士早晚課多念佛好,古大德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除非你是在道場領眾,道場有規矩就要遵照規矩;另外是你發心講經弘法,就把心專注在經教上。如果沒有這些事情,應當專心念佛,決定求生淨土,這是這一生的第一件大事。21-90-81





TOP

孝道篇


問:弟子家中多人皆是佛教徒,父母也在多年前認識佛教,可惜在他們對佛教認識還不夠深入時,母親就得了急症過世,父親也患了老人痴呆症,因而父母都沒有接受三皈。如今弟子及家人除了給父親用藥,聽念佛機,代他在佛前求懺悔及布施之外,請問是否有必要幫他受三皈依,這樣對他有沒有幫助?
答:有幫助。幫助他受三皈依,這是你的一份孝心。你可以將講解三皈依的帶子,常常放給他聽,他明白了,這是真正皈依,對他有很大的利益。21-90-12

問:舍弟兩年前突然車禍死亡,我們兄弟姊妹為了母親的健康設想,商議共瞞老人家,藉詞他已經到外地遠方謀生,不回來探親。我們均知道如此作法是大不孝、大妄語,而又不得不犯上,欺騙老人家。如今深感艱難,步步圓謊,請問該如何是好?
答:你們的作法是一片孝心,這不叫妄語,這在妄語裡叫「開緣」,並沒有犯戒。如果老人知道後會非常悲痛,還是以善巧方便瞞著她好。勸老人念佛,對親情不要執著,要放下,這樣念佛往生就不至於產生障礙。 凡是念佛人到最後不能往生,總不外乎兩種因素:一種是親情放不下,這是貪愛;另外一種是冤家債主放不下,哪些人過去得罪他,他還沒有報仇,念念懷恨在心,這是瞋恚,都不能往生。所以,對於親情、冤家債主都要看得淡薄,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 你要常常把淨土的殊勝,念佛的好處、功德利益,以及你所知道的往生故事,講給老人聽。講經她未必能聽得懂,未必有興趣,講往生的故事她會很歡喜。用這個來幫助她,勉勵她,這樣就好。21-90-18

問:長輩沒有經濟能力,兒孫代他修福,發心隨喜供養三寶,請問是否妄語?
答:這不是妄語,這是孝心。他要是不信三寶,你就瞞著他,你花錢,以他的名義來修福,將功德迴向給他,他也能得福,這是孝心,是好事情,沒有過失。21-90-18

問:請問我是將父母度成佛後自己再往生,還是我先往生之後再來度他們?
答:佛在經論上常常教我們,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才能得自在,自己要想怎樣做,往往事與願違,反而做不到。你認真努力依照佛陀教誨去修行,常將你的功德迴向給父母,就是一個孝順的兒女。自己確實要具足深信切願,發願往生。至於你先走,還是你的父母先走,這是業力在主宰,自己做不了主,這個很難說的。最好能夠勸父母也念佛,就是大孝。21-90-23

問:父母七十多歲了,不信佛,勸他們反而被罵,請問我該怎麼做?
答:父母年歲大了,你一定要表現得比平常還要好,他就會覺得奇怪,你現在變得這麼孝順,跟過去不一樣。你說這是佛教我這麼做的,這樣才能感動他,讓他對佛法有好感,然後慢慢再勸他念佛。如果你所做的,他都不歡喜,你勸他念佛就非常困難。為了孝順父母,你可以不必到佛堂,在家裡念佛就好。如果出聲念佛,他不歡喜,你就默念,一切要順從父母。21-90-24

問:請問家中是否不應供奉歷代祖先?聽說這樣會牽制亡者的神識,令他們不忍離去? 答:這個說法似乎有一點道理,但是儒跟佛都非常重視孝道,在家裡將祖先牌位供在佛像的旁邊是正確的。如果他真的不忍心離去,牌位供在佛像旁邊,每天誦經拜佛迴向往生,這就沒問題。如果只供祖先牌位,不供佛像,可能會產生你的疑問。而且我們這麼做也給社會大眾做一個好榜樣,念念不忘祖先,這是提倡孝道。21-90-32

問:經常聽到師父提到,如果有福報建祠堂,請問祠堂是何種模式建築?在祠堂應講什麼經典?
答:佛法是師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不知道孝順父母,就不會懂得尊師重道,這是一定之理。多年前,有些法師到國外弘法,也有移民到國外,我曾經勸他們,到國外不要蓋寺廟,要蓋祠堂,提倡孝道。大家都懂得孝道,懂得孝養父母,然後再建佛寺,佛法才有根。我講過不少次,他們到國外還是建寺廟,沒有建祠堂。這是眾生的福報,眾生沒有福,佛法是教學,教學就無法扎根。 至於祠堂是何種樣式,如何建法?可以到大陸參觀,大陸雖然祠堂多半被破壞,可是還有一些保留的。最近我看到同修們帶來的錄相帶,看到九華山附近還有不少祠堂存在,現在開放為觀光旅遊。過去祠堂是如何建立的,你們可以去看看,這是常識。看看中國從前的文化、典章制度、人民的生活,我們從裡面吸取經驗,吸取教訓。 祠堂應該講什麼經典?應當講倫理、講孝道。儒家講的五倫、五常、八德,佛經也講到這些,都可以在祠堂講解、教學。我們把祠堂做為多元文化的弘揚中心,族群團結的中心。中國民族能夠綿延五千多年,沒有在世間消失,祠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21-90-38

問:孩子婚嫁,父母不同意,請問雙方應如何處理?孩子是否完全隨順父母心意才算盡孝?
答:中國對孝最重要的是要求「順」,但孝順不是順情識,而是順本性,千萬不能錯解了。現在有些父母喜歡兒子作大官、發大財,自己好享受;兒子要是隨順父母,這就錯了。所以,順是順性德,不是隨順煩惱,不是隨順無理的要求。 中國講孝道,第一位是舜王,舜王的父母與繼母生的弟弟都不是善人,起心動念想方設法要把舜王害死。如果舜王孝順,那就只好死,死了才順父母的心,但這就是大錯,造成父母最大的過失。大舜孝順是順性德,他知道父母有錯誤的觀念,所以他用高度智慧、善巧方便,讓父母與弟弟覺悟,改過自新,這才是大孝。 今天兒女要結婚,要提醒他們結婚的目的何在?如果是為了兩個人相愛,這個婚姻是非常脆弱的,因為到哪一天不愛就完了,他的婚姻壽命就死亡了。今天社會離婚率這麼高,就是結婚的目的錯了。結婚的目的是要有共同的願望、共同的生活目標,如此才能維持長久。所謂是志同道合,雙方的興趣、志願相同,婚姻就能維持長久。 這是在現實狀況之下,還談不上道義,只有真正受過古聖先賢教誨的人,才懂得道義。婚姻是道義的結合,神聖都讚歎,但是現在沒有人教導,何人懂得道義?「道義」二字,一般人能念得出來,但不懂意思。《三字經》云:「人不學,不知義。」一定要學古聖先賢的教誨,它是真實的智慧,累積千萬年的經驗,是人生一條康莊大道。可惜現在人不肯學,我們現在明白了,就要認真努力修學。 盡孝道,在這個世間非常困難。所以,你希望小孩婚姻美滿,就必須提醒他,不能純粹為感情,要為前途、為事業,真正找到志同道合,能互相幫助的人,這樣的結合比較好。21-90-67

問:請問如何在孝親的情況下,又不會放太多的感情?
答:愛是真心本性裡面的良德良能,是性德,但是愛不能有自私,摻雜著自私,愛就變質了。你熱愛你的母親,同時也熱愛一切眾生,愛一切眾生像愛母親一樣,你就明心見性了,因為真心是平等的。若愛母親與愛其他的人有差等,就是佛講的「愛緣慈悲」。 佛說慈悲有四種。凡夫是「愛緣慈悲」,你愛他,對他就慈悲;你不愛他,對他就不慈悲,這是凡夫。修行人要把這個境界往上提升到「眾生緣慈悲」,我愛一切眾生,都像愛母親一樣,如此心量就拓開了,果報就不同,這就是古德講的「量大福大」。你的心量大,福報就大,你能愛眾生,眾生自然就愛你,「愛人者,人恆愛之」,你得的回報非常殊勝。

菩薩的慈悲是「法緣慈悲」,菩薩了解虛空法界是唯心所現,國土眾生是唯識所變,他知道虛空法界、國土眾生與自己是一體,所以他的慈悲心是清淨、平等、真誠。但菩薩的慈悲還是有條件的,如來果地的慈悲心是沒有條件,所謂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境界才達到純淨。菩薩境界與佛很相似,但不純淨,到如來果地上才真正到寂靜心現前。所以,應當把愛自己親人的愛,擴大去愛一切眾生。21-90-74






[ 本帖最後由 喜德 於 2009-8-10 20:52 編輯 ]

TOP

儀規篇


問:在家居士身穿短褲襯衫,誦經、念佛、拜佛,請問是否如法?
答:不如法。我們對於尊長要禮敬;同理,你家裡有貴賓來訪,你能穿個短褲襯衣接待他嗎?連對世間國王、大臣、總統,我們都要穿禮服接待,見佛菩薩焉能不穿禮服?我們見到佛像,應當是見佛如佛在,要生起這樣的恭敬心。這完全是一個敬意,要養成習慣。21-90-08

問:在家念經念佛,請問是否可以打法器?
答:諸位必須要知道,法器的用意是什麼?是讓大家在一起共修時,音聲、音調、動作能整齊劃一,莊嚴道場。因此,打法器至少是兩個人以上,就有必要。如果是一個人,就沒有必要。不是說打法器佛菩薩就歡喜,不打法器佛菩薩就不歡喜。法器是音樂的節奏,是為了幫助莊嚴道場,整齊劃一。21-90-12

問:念佛堂繞佛由在家居士領眾,請問是否如法?
答:如果念佛堂沒有出家法師,或者出家法師不願意領眾,由在家居士領眾,也是如法的。21-90-18

問:有同修說在家居士功力不夠,跟在後面繞佛,很容易受傷。請問這種說法對嗎? 答:這些話是沒有根據的。學佛就要遵守佛的教誨,世尊在滅度之前,講「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經上沒有說居士功力不夠,跟在後面容易受傷,所以我們不能相信。第二、「依義不依語」,只要意思對了,言語多說幾句、或少說幾句,沒有關係。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第四、「依智不依識」,「智」是智慧、理智,「識」是感情,學佛要依理智,不能依感情。如果懂得四依法的意義,對於許多與經典違背的說法就能明瞭,不會疑惑,也不被隨境界所轉。21-90-18

問:學習打法器,請問是否一定要在寺院廟堂?在家裡學習有妨礙嗎?
答:在家裡學習法器不會有妨礙。寺廟裡面敲打法器,有時候鬼神聽到會生煩惱,所以要供一個牌位告訴鬼神:我們是在學習,請你原諒!在家庭裡面不需要,寺廟常住的鬼神很多,家裡不會有這些。21-90-48

問:請問在家居士可否穿短的羅漢衫?
答:可以。諸位要曉得,現在出家人穿的衣服,是明朝一般老百姓穿的服裝。你喜歡,覺得這個衣服穿得很舒服,人人都可以穿,沒有限制;長褂、海青也都可以穿。海青是漢朝時候的服裝,寬袍大袖,這些都是中國民間的服裝。   中國佛教為何會穿這種服裝?歷史上有個故事,滿清入關時,當時明朝的大臣洪承疇投降,他與清朝提了幾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在家人投降,出家人不投降,所以出家人穿明朝服裝,在家人改穿清朝服裝。因此,出家人始終保持穿著明朝的服裝,現在就變成制服。這是出家人的服裝起源,這是常識,應該曉得。   另外,漢人男子投降,女子不投降,所以女子結婚時依舊是鳳冠霞帔,是明朝的禮服,但是新郎穿的是清朝的禮服。再者,生降死不降,活的時候投降,死了不投降,所以人死入殮的時候,還是用明朝的服裝,不用清朝服裝。   而出家人的服裝就是袈裟,這三件袈裟上面有格子,是做佛事時披在身上的,那是佛教的禮服。21-90-54

問:房間裡有躺著的人,請問可否在此地念經、聽經,對躺的人有影響嗎?
答:有影響。如果房間有人躺著睡覺,我們不在那裡讀經念佛,除非他有病,那是例外。21-90-59

問:冬天坐在床上看佛書,請問是否可以?
答:冬天天氣很冷,尤其北方是燒炕的,可以這麼做。佛法並沒有一定的方式,它是通情達理的,並不執著,規矩雖多,開緣也很多。21-90-59

問:請問聽經是否可以躺著聽?
答:躺著是很舒服,但是講經的人坐著講,你聽經的人躺著聽,這是不恭敬。但也有開緣,你生病的時候,坐不起來,可以躺著聽;你能坐得起來,為圖舒服而躺著聽,這是大不敬。世出世間法的成就,印光大師說得好,從「誠敬」中學,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縱然是佛菩薩來為我們講經說法,我們沒有誠敬心,一分利益都得不到。所以,能得多少利益,都在自己的誠敬心。   我們在威儀上表示這種誠敬,不但自己受益,也能化他。大家見到你聽經如此恭敬,他會受感動,你能多感動一人,功德就愈大。不要以為沒有人在可以隨便一點,這個想法錯了。我們聽經雖然沒有人在,但有鬼神在,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無形眾生很多。你恭恭敬敬,威儀具足,鬼神對你都尊敬;你若是輕慢,鬼神都瞧不起你。儒家言「君子慎獨」,獨自一人都很謹慎,不敢放逸,不敢隨便,這個道理要懂。21-90-59

問:請問夜間是否可以帶上耳機躺著聽經?
答:可以。只要你肯聽,什麼方式都可以。特別對於初學,如果這樣不行,那樣也有罪,一定要限制他怎麼做,他就不學佛了,這不是把他學佛的機緣打斷了嗎?這是我們的罪過。21-90-65

問:新道場建立後,要做灑淨佛事,請問是照傳統儀規做,還是稱念六字洪名?
答:用一般灑淨的儀規就可以,灑淨之後再念佛迴向,這就更圓滿了。21-90-73

問:我們做放生法事時,誦《彌陀經》,及傳三皈後念六字洪名,沒有按儀規念大悲咒,請問是否如法?
答:你念《彌陀經》之後一定有念往生咒,這樣也可以,顯密圓融。所以,你念《彌陀經》、往生咒,然後三皈,念佛放生,就如法了。21-90-73

問:弟子想在家持八關齋戒,請問有無任何儀規?
答:八關齋戒有儀規,但是自己可以在佛菩薩形像前受持,不必每天請法師來主持儀式。八關齋戒的期限是一天,如果第二天要再繼續受持,還要再做這個儀式,也就是天天持,天天要做儀式,因為它的效果只有一天。   八關齋戒最重要的是「齋」,齋一定要做得清淨,才能幫助你得清淨心。在形式上,齋要過午不食,也就是日中以後就不食。但每天日中的時間不同,每天是相差四秒鐘,所以你要持八關齋戒,最好參考天文日曆,裡面註得很清楚。通常十一點到十一點半是肯定不過中,過中之後只能喝水,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才能吃東西。凡是有沉澱的東西,喝了之後統統是破齋。經戒告訴我們,蜂蜜、糖水不會沉澱,可以食用。這要慢慢練習,心清淨了,需要的飲食自然就少,感覺就不困難。所以,持八關齋戒,心地要非常清淨,若受持時有煩躁就錯了,那也只是形式,沒有實質的內容。21-90-76

問:集體修八關齋戒,如果沒有出家人帶領,請問是否如法?
答:可以的。只要對八關齋戒儀規的意義、修行的道理方法都了解,個人可以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發願受持。其期限是一天,如果第二天要繼續受戒,還要繼續做這個儀式。若有出家人為你主持就更好,沒有出家人,自己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發願也可以。而居士當中有長者大德對儀規熟悉的,也可以請他來為你們主持。21-90-84

問:在家每天中午供養米飯給佛菩薩,不施食、不念咒,請問是否如法?
答:可以!只要你有真誠恭敬心,雖然不會這些儀規,佛菩薩不會計較的。如果要施食供養鬼神,這些儀規與咒語都很簡單,很短的時間就能學會。21-90-84

問:請問修淨土的居士是否可以行大禮?

答:佛門的大禮是接足禮,像我們拜佛一樣,頂禮三拜。這個問題沒有說清楚,是學佛的居士可否接受別人給你行大禮,還是學佛居士自己可否行大禮?但是在原則上講都可以。為什麼?普賢菩薩的第一願是「禮敬諸佛」,常不輕菩薩見任何人都頂禮三拜,不敢輕視一切眾生,對於一切眾生與佛同樣的恭敬,這是正確的,這是普賢行。21-90-88






[ 本帖最後由 喜德 於 2009-8-10 20:50 編輯 ]

TOP

學經篇


問:弟子發願講經,但弟子生性內向,不善交際,且擔心外緣太多影響清淨心,請問可否以心念默禱與大眾結緣,或是一定要有所接觸和互動,才算是善緣圓滿?

答:結緣方式很多,最重要的是心。心一定要真正尊重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一定要捨己為人,這樣的存心、行事,才是與一切眾生結善緣。結緣決定不是攀緣,對自己修學有障礙的是攀緣,結緣決定不會產生障礙。所以,結緣、隨緣、攀緣的界限,一定要很清楚,希望同學們多學習。

  講經法師與廣大群眾結緣,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祖祖相傳。佛法言「佛不度無緣之人」,你將來修行成佛了,眾生與你沒有緣,你度不了他。你講經講得再好,與他沒有緣,他不喜歡聽,不喜歡與你接觸,就無可奈何!

  這種現象我們親自看到,當年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師學講經,法緣最殊勝的是林看治老居士。這位老居士是小學畢業,很多佛經裡面的字都不認識,但是她很了不起,非常謙虛,所以學成功了。她學成之後,在台灣地區到處講經,學得雖然不怎麼樣,但無論在哪個地方講經,她的聽眾總是最多,大家最喜歡聽她講經。同學當中有許多講得比她好的,就是沒人聽,這就是各人緣分不相同。

  所以,結緣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能以真誠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都是結緣。我們到講堂聽別的法師講經,利用這一點時間,關懷一般聽眾。我們自己有座位,在沒有開講之前,我們不必坐在那個地方,我們到門口當招待,這就是結緣。我們與聽眾親切打招呼,告訴他從哪裡走、到哪邊去坐,這都是結法緣,這對自己修行沒有一點妨礙。所以,要懂得隨時隨處幫助別人。21-90-67

問:我們是發心以講經弘法的方式來自度度他。從理論上來講,若是能常隨師學,當然成就是最快速、最殊勝的。但是現在的困難仍是存在的,譬如說出家在僧團當中修行,首先就必須為大眾服務,而且不能自己有選擇,這也是符合修行的精神,因為修行要徹底破除我、法二執。請開示。

答:這個話靠不住。一天到晚跟在老師旁邊,跟一輩子不能成就的人很多。世尊當年在世,這個例子很多。如何才能成就?百分之百依教奉行的人能成就,不一定是在老師面前就能成就。

  學講經,在老師面前是學什麼?學《內典講座之研究》的運用方法,因為這個方法沒有辦法教的。你觀摩的時間愈長,自然在台上就得心應手。你可以觀摩老師講經,也可以觀摩同學講經,任何人講經都是學習的對象。你能看出別人的缺點,自己就進步了,想想自己在台上有沒有這個缺點?看到別人的優點,想想自己在台上有沒有這個優點?所以,學講經的人只要自己沒有講經,無論是什麼人,乃至於初發心、初學的人上台講經,都要去聽。這是跟講經的人結法緣,跟道場結法緣,跟聽眾結法緣,如此法緣才能殊勝。別人講經,我不喜歡去聽,我講經也沒有人來聽,這是因果報應。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不管什麼人講經都歡喜聽,法緣才會殊勝。

  常隨佛學,就是不離開經卷,這個重要。佛所講的重要綱領,我跟李老師十年,真正得力的是「一門深入,至誠感通」這兩句話,我這一生受用無窮,要真幹才行!對人對事對物決定用真誠心,真誠到極處就是「至誠」。別人對我們的態度與我不相干,我們一定要以真誠心待人,不管別人誤會或毀謗,隨他如何都好,我們決定不改初心,就成功了。

  別人對我們的種種,或者是不善的見解,我們曉得這全是誤會,他如果明白就會珍惜。為什麼?人在一生中遇到一個真心對待的朋友,太難得了!這一生中,茫茫大海,哪個人以真誠心待你?李炳南老師、章嘉大師、方東美先生都是以真誠心待我,我一生都感激。他們是真有學問、真有德行,而學問、德行不離真誠,不離一門深入,因為一門深入成就學問,至誠感通成就德行,這是成就自己。所以,一定要修自己,不要被外境所轉。

  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習,為何許多同學都被淘汰?就是禁不起外境的影響。特別是逆境,別人以不善的心行來對你,你馬上就退心了,這樣吃虧的是自己。我們必須要不退心、不變心,才會有點成就。我們遇到這種境界,古人教給我們,關起門來反省、檢點自己,捫心自問:「我有沒有對不起別人?」沒有,自己就心安理得。若別人有所誤會,假以時日慢慢自然會化解。這個時間可能要好幾年、幾十年,最後他終歸會明白的。

  為大眾服務就是自己修學的落實,如此修學才能起用。若不肯服務大眾,自己所修學的沒有用處,沒有地方表現。所以,修行在何處修?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修行,這是真功夫。不是關著門盤腿面壁,那學不到東西,一定要跟人接觸,在這裡面增長智慧與定功,所以戒定慧三學都在這裡成就。

  戒學就是懂得規矩,它是活活潑潑的。我們跟中國人在一起,有中國人的習俗;跟外國人在一起,有外國人的習俗,這些都要懂,才能與他們融成一片。以外國人來看,美國人跟澳洲人就不同,他們的觀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交際應酬之習尚也不同,這些都要懂得,然後才能與大家融洽在一起。他歡喜跟我們接觸,歡喜跟我們往來,這個最重要,這是度化眾生的首要條件。如果對方不喜歡你、討厭你,不願意跟你往來,佛法再好,你也沒有辦法教給他。經論云:「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一條多重要!所以,我們到一個地方,一定要打聽那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多向當地人請教,以免失禮,我們能入鄉隨俗,就能歡喜和睦相處。21-90-69

問:對於初學經教的人來說,還是必須依賴有安靜的空間和連貫的時間,才有能力安住在經教上。若是出家在僧團中學習,除了要遵守團體的生活常規之外,也總難免會遇到強過自己定力的業緣來考驗。請問該如何是好?

答:這是有的,不但有,而且很多。這種業緣來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功夫境界到什麼程度,所以要時常檢點自己,在當中求進步。若你不能克服生活上所遭遇的種種境界,就被淘汰了。所以,修學的人很多,成就的人不多,原因何在?就是無法克服。修行的功夫說穿了,就是在克服。佛教給我們與人相處,與眾生相處,相處得非常融洽,就是成佛了。

  佛何以能與一切眾生相處融洽?第一是平等心;第二是清淨心,清淨心是不受污染,順境不生貪愛留戀,逆境不生瞋恚,與人就能處得很好,就很快樂了。我們滿面笑容,歡歡喜喜對人,這是布施。布施快樂,布施歡喜,這不要花錢的,別人一定會接受。所以,一定要用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要在這裡落實。別人不高興,我們想想:「自己有沒有做錯?」做錯的地方要改進,改過就能進步,不改就沒有進步。所以,真正修行人,障礙愈多,進步愈快,都是在這裡面磨鍊成就的。21-90-69

問:老法師說過,學經教要趁年輕,在記憶力尚好的時候全心投入,並且不能離開講台太久。如果出了家,不能常有這樣殊勝的因緣,而又必須隨順僧團裡的生活型態,可能就面臨學教和隨順僧團兩難。請問如何才能常隨佛學,又不會面臨這種困擾?

答:這在目前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如果僧團沒有辦法體諒學講經的人,唯一的辦法就只有退出僧團,這是不得已的作法。退出,雖然僧團裡面有批評,也給你壓力,但還是要看你自己有沒有成就。我當年就是遭遇這種情形,僧團給我非常大的壓力,不准我講經,叫我跟大家一起趕經懺佛事,我沒有辦法只好離開僧團。我到了許多道場,沒有一個道場肯收容,他們會客客氣氣招待我吃一餐飯,但我要在寺廟裡住一晚則不行,逼著我走投無路,後來才遇見韓館長。

  韓館長是我的聽眾,知道我遭遇這麼大的困難,她跟我說,她家是獨立的兩層樓洋房,樓上是她小兒子一個人住,有兩間房是空的,是否可以住在她家?我就到台中把這個情形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說可以。之後,由韓館長租地方給我講經,我的講經始終沒有中斷。因此,問題在於你要把這條路走通,要有很大的決心與毅力,這也感應佛菩薩來照顧。

  韓館長也不是普通人!我住在她家裡,造謠生事、毀謗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別人給她壓力,她統統不在乎,這一招就很厲害。不管外面如何造謠、毀謗、謾罵,隨你去,你總不可以來打人,總不可以到人家裡擾亂,那是犯法的。所以,我們這段日子度得非常辛苦,我在她家住了十七年,然後在景美才建立一個圖書館,我才搬到圖書館去住。很不容易!但是只要真正發心,一定得到諸佛護念與龍天善神擁護。不要怕走投無路,確實有佛菩薩照顧,有龍天善神照顧,只要心真、念頭正,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弘法利生。

  年輕的時候,很多人替我看相算命,都說我活不過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一年,我確實害了一場病,我曉得壽命到了,醫生能醫病不能醫命,所以關起門來念佛求往生。當時台灣大學有四位學生輪流照顧我,我一個月就好了。現在算起來,大概多活了三十年,我活不是為自己活,是為佛法、為眾生活。真正發心,自然得諸佛護念,諸佛菩薩把你當寶貝看待,一定得感應,不必求就有感應。

  我們也是有感於現前佛教的這種僧團狀況,所以在古晉建道場,在澳洲建道場,這些道場可以說完全是如理如法,現在一般道場的這些壓力,我們那裡完全沒有。我建這個道場,就是專門提供同修專心修學,成就自己的學問、道業、德行,我要求的就是這三樣。

  同修們住在那裡,每天上午、下午、晚上都要上課,上課的方式是同學們自己準備。上課的時候抽籤,抽到哪一個人,那個人就上台講,講完之後,大家批評幫助改進。這個人講完了再抽籤,下一個人接著講。他們沒有早晚課誦,我給他們定的早晚課,早晨起來拜佛一百五十拜,晚上拜一百五十拜,每天三百拜做為早晚課,其他時間則全心全力投注經教上。我要求的功課要能背誦、能講、能做到,就要求這三點。

  道場決定沒有經懺佛事,也沒有法會,完全是在學習。澳洲這個道場建立之後,已經開始有影響了,那邊同修跟我說,有很多在家、出家人都想到山上來學習。所以,我想每個星期天辦一個講座,完全招待外面的人到這裡聽經,解答問題,並為他們上課,上午、下午各兩堂。他們上午來,中午在這裡吃飯,晚上回去。而喜歡做法會的人,就到別的道場去。

  我們這個道場與其他道場不會發生利害衝突,我們絕不拉信徒,絕不要求信徒對我們道場供養。我們道場的生活費從何而來?生活靠佛菩薩,佛菩薩照顧,我們真有信心,我們決定要靠佛菩薩。我們一切都隨順經典上的教誨,我們深信感應道交。

  我自己學佛五十年了,我二十六歲學佛,今年七十五歲,都是感應道交。章嘉大師告訴我:「真心!你一生不要求任何人,也得佛菩薩照顧。」他教我連出家都不要求人,我說:「不要求人,誰給我剃度?」他說:「求佛菩薩。求人,若他不肯給你剃度,你不是生煩惱嗎?」不求人,求佛菩薩,佛菩薩靠得住。如果求佛菩薩,求得沒有感應,這是你有業障。你必須反省,把業障消除,感應就會現前。21-90-69

問:弟子練習講經,內容是《無量壽經》,請問弟子是依照老法師錄音帶一字一句照講,或是選比較生活化的段落來講?

答:兩種方法都可以,完全看你修學的實際狀況。21-90-70

問:弟子深知正法久住的重要與使命感,現在與四、五位同修學習覆講,方法是先抄全卷錄音帶再整理,採全部的內容不敢取捨,在背熟幾次以後覆講,講時不看稿。經過如此,弟子獲益極大。平常聽經頂多用一成至兩成的心力,所謂是聽過了;可是透過死背覆講,便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明瞭真正的佛法,才知道恩師講經之中沒有一句多餘的話,讓弟子受益良多。請開示。

答:你講的話很正確。往年我們在台中學經,李老師常講:「如果沒有輪到你覆講,大概你只聽到二、三成;如果輪到你覆講,大概可以聽到五、六成。」因為覆講要專心聽。

  你用這種方法,從錄音帶上寫成文字再整理,背熟後再覆講,效果至少能達到八成,這是非常好的方法。這種方法繼續不斷的用上三、五年,你的佛學根基就紮穩了,往後修學會一帆風順。我們現在培訓班也是這樣要求同修,自己要真正做到,才會得到真實利益。

  但自己還是要萬緣放下、老實念佛,自度要緊。你要曉得,這種方法覆講是自度,也是念佛。念佛的方法非常多,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在抄襲經典、準備覆講,心裡都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是屬於憶佛,而憶佛與念佛是一不是二。21-90-70

問:培訓班的同學,第一次大座學講《無量壽經》,請問應用多少時間為宜?

答:你必需要考慮現代的社會,要想到別人給你限定多少時間為準。別人請你講一個星期,一天講兩個小時,你只有十四個小時,你要在這個時間內把這部經講圓滿。你要懂得,時間愈少講得愈精彩,因為講的是精華。時間愈長愈難講,怕的是廢話連篇,反而得不到好印象,所以愈短愈好。

  早年,台灣有一位住在彌勒內院的慈航法師,在研習中有人請他講《楞嚴經》,時間是兩小時。請法者是做大官的,沒有那麼多時間聽經,所以要以最短的時間把這部經的精華介紹出來,這是真正高明!

  我也曾經在香港用了二十個小時講了一部《無量壽經》,往常都是請我講一個月。所以,學講經先學短講,一開始就學長講很不容易,到最後真正契入境界,長講、短講,深講、淺講,都得自在,都能圓融。

  現在要考慮到,別人請你講經,時間不可能超過兩個星期,一次是講兩個小時或是一個半小時,要以此為考量。在工業繁忙的現代社會,撥出長時間來聽經,一般都不可能。特別是在美國,美國人聽經不能超過五天,因為他只有那麼長的假期,超過五天以上,他就沒有興趣了。最理想的是三天,他會抽時間出來聽;若是五天,可能有兩天缺席,所以一定要顧及當前的社會。我們在此地長講,這是特殊的因緣,如果沒有這樣的因緣,也不可能長講。21-90-71

問:講經的態度、語氣,請問是否隨著講經者的身分、年齡、出家在家、男眾女眾,而有所不同?

答:是的。你要是不顧及自己身分,你講得再好,結果還是失敗,所以一定要曉得自己是什麼身分。21-90-71

問:請問講經的人是要謙虛,還是要自信?

答:謙虛與自信是一不是二,要自信,更要謙虛,你才會有進步。你講經不夠謙虛,換言之,沒有人批評你,沒有人指教你,別人在旁邊聽,只是笑話你而已,你永遠不會進步。所以,要虛心接受大眾的指導,才有人喜歡幫助你。

  唐太宗是中國了不起的帝王,任何人在他面前都可以批評他,他有這個雅量。當然,也有人說得不對,但皇帝也沒有制止他,這是什麼理由?唐太宗是希望任何人在他面前都敢講話,若制止了,以後就沒有人敢在他面前說話,這是正確的。所以,要自信更要謙虛。21-90-71

問:講經如果像是在演講,請問是否是過度時期,又應如何克服?

答:講經與演講沒有兩樣,只是講經時端莊一點,規矩多一點而已。我們決定要遵守《內典講座之研究》裡所說的原則,對於「實用講演術」及「內典講座之研究」都要熟悉。21-90-71

問:弟子想講勸人向善的錄音帶給大家聽,請問應如何學習才能讓人聽得法喜充滿?

答:你想勸人向善,講勸人向善的錄音帶給大家聽,就講《了凡四訓》。你每天看一遍《了凡四訓》的光碟片,一年都不間斷,看上三百六十遍,自然就會講了,熟透了就變成自己的。自己會講,自己又能做到,你就是活的了凡先生,了凡先生又出世了,這個功德無量無邊。21-90-71

問:講經之人因身分、年齡不同,故講經口氣與態度也隨之不同,弟子對於講經應注意之事項不解,請開示。

答:這必須把《內典講座之研究》提到的講經態度重講一遍,這需要一、二十個小時才能說得圓滿。但就算講了,你懂得這些原則了,還是用不上。

  我以前在台中學講經,我一個星期就學會了這些方法,在講台上運用得心應手。它是活的,必須在你上台的場合中,告訴你應該如何做,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譬如「孫子兵法」,你一個星期可以學會,但你能作統帥去打仗嗎?這是要平時細心觀摩的。

  講經的人聽經很重要,因為從看別人在講台上的表演,自己長時間誠懇細心的去學習就能學到,這是老師無法教導的。若要老師教導你,你每次上台,老師就跟著你,給你提醒,你還得一點一點的改,總要改上二、三百次以上,你在講台上才能像個樣子。所以,這種事情要誠懇謙虛的求三寶加持,並請聽眾指教,這是進步最快速的方法。不論在家、出家,在講台上所應當遵守的原則,都在《內典講座之研究》與《實用講演術》裡,都要去學習。21-90-72

問:培訓班同學在大座覆講時,期盼老法師能親自蒞臨講評。

答:你們同學講經,我都在閉路電視裡面看,因為我一進講堂,你們講得就完全走樣了。但是最後我一定要進講堂,如果我進講堂時,你們也能像平常一樣講話,這樣就好了。將來你們講經時,突然之間來了一位大德,你們就手忙腳亂,那就錯了,這一定要訓練。記得往年我去參觀一個佛學院,佛學院正在上課,我坐在最後一排聽了半小時,這個老師在台上就手忙腳亂,說話都哆嗦,我一看情形不對,就趕緊離開讓他恢復正常。所以,這是一定要學習的。21-90-75

問:初學取稿時,應確實做到破字到合講,然後在過門之處將經文義理簡明之,這是《內典》裡一再強調的簡易詳明。唯有如此才能對整部經的義理有深入理解和貫通,也能成就戒定二學。但是有人理解取稿原則,是可以依個人根性不同而自行放寬標準,請老法師解惑,以供遵從。

答:這種方法古人至少用了兩千年,許多人遵照這個規矩成就了,所謂不守規矩即不成方圓,所以我們還是按照古人的規矩做。他不守這個規矩要另外搞一套,他能成就當然很好。而且現代社會崇尚民主自由,所以我們只能提供而不能勉強,成就是個人的事情。今天任何人都無權約束任何人,所以父母無法管兒女,老師也無法管學生,現代社會如此,我們必須認清楚。由此,我們也深深體會到「佛度有緣人」,他不守這些方法,這是他無緣。21-90-76

問:培訓班的同學們,每個人都有一、兩次的機會到「竹林寺」講經。因為次數不多,只從《無量壽經》取一小部分,特別提出來做專題講經,請問是否如法?

答:對初學的人,別人請他講開示、講佛法,可以在經典裡面取一段講。但是取經文一定要觀機,應以現前聽眾的需求為考量。我們也可以不從《無量壽經》選,《觀經》的「淨業三福」很好,對初學太重要了,而《十善業道經》前面一段,講一小時、兩小時也很好。總而言之,講得愈淺愈好,一定要聽眾真正得利益。

  現在聽眾學佛很可憐,不知道什麼是佛法,如果你有能力講「認識佛教」,我覺得這是接引初機最理想的。與大家第一次見面,要讓人認識佛教,把佛教的內容講清楚,不要叫人迷信。類似這些小教材很多,甚至於《華嚴經》裡的小段,若合適也都可以取材。這是小場合沒有關係。如果有人指定請你講《無量壽經》,你就要從頭到尾講一遍;沒有指定,你可以自己選擇。21-90-77

問:「竹林寺」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如果講席中勸大家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請問言詞上應注意什麼?

答:你先要詢問「竹林寺」是否專修觀音法門,若不是,勸大家念阿彌陀佛就沒有問題。若道場常年專修觀音法門,就不應再教他們念阿彌陀佛,只勸導他們念觀世音菩薩發願求生淨土就好。21-90-77

問:師父講修學從讀經下手,讀到心清淨有悟處時才看註解,心不清淨看註解會看錯意思。弟子常聽師父講《無量壽經》,請問這與看註解有什麼分別?

答:聽經與看註解有分別。聽經,特別是現場,可以說是精神貫注在當中,有一種攝受力,比較容易體會經典的教義。若要看註解,初學人應以讀經為主,看註解為輔助,這是正助雙修。

  若自己有悟處,情形就不同,註解是給你做參考;自己沒有悟處,往往就被註解轉了。因為一部經往往有很多人註解,他註的是不是完全正確,是不是會誤導,這都很難講。即使古大德註解裡面也有這種情形,所以能有悟處再看註解是最好的。

  另外,沒開悟學講經,一定要依靠古人的註解,方法就是依一家之言。我們講他的註解,他註錯了,他負責任。我們完全依靠他,這是初學講經不得已的辦法。古人講經不如此,古人是悟後才講經,沒有開悟決定不能出來講經,也不可能著作。但是現在要等開悟之後再講經,恐怕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講經,因此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方法。從前李炳南老居士教導我們,講經一定要守這個原則,所以我們不是講經,是講古人的註解,這一定要辨別清楚。21-90-79

問:沒有受菩薩戒的人,請問能否講法師的「法語」,是否如法?

答:你沒有受菩薩戒,講一般開示可以。但講經要搭衣、升座,所以一定要受菩薩戒,不受菩薩戒不可以搭衣。21-90-79

問:請問學講經如何才能自己成就又利他?

答:講經有講經的規矩,我們的培訓班第一堂課,就是學習講經的方法,這裡有錄相學習的資料,你可以請一份回去,依照這個學習。但是學習有一定的難度,這個難度與用兵打仗一樣,譬如你讀了《孫子兵法》之後,能否指揮軍隊打仗?所以,訓練很重要,培訓班提供的就是訓練。你在這裡實際上台講,接受所有同學的批評,幫助你改進缺點。你沒有這樣的機緣,學經就非常困難。所以,培訓班就是提供你一個學習的場所和機會。21-90-80

問:請問學習講經應選哪一部經,對自己最能得益?

答:這是各個人根性不相同。往年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學講經,同學有二十幾位,因為根性不一樣,每個人學的經都不同。如果再細分,也會因所從事的行業、生活而不同,這些都要觀機。李老師用的原則,就是讓你去挑選最合適的、最喜歡的,你選了之後送給他看,他覺得這個不適合你,你還要再去選,選了三次都不合適,老師才替你選。選經不但是要選對自己有利益,還要考慮對社會有利益。21-90-81

問:居士只受五戒,請問是否可以覆講《太上感應篇》等?

答:行!講《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受三皈就可以了。如果是講佛教經典,一定要受菩薩戒。《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這些都不是佛經,可以講。21-90-86

問:居士上台講經,請問是否先受菩薩戒?

答:一定要受菩薩戒,為避免別人譏嫌。白衣升座是佛不許可的,在家人受菩薩戒就不是白衣,他可以搭縵衣,沒有受菩薩戒則不可搭縵衣。

  現在有很多人不懂道理,受了五戒就搭縵衣,這是錯誤的。五戒是白衣。受菩薩戒才有資格搭縵衣,才可升座代佛說法。所以,這個形式是避免別人的譏嫌,我們也要真正發心去學菩薩。21-90-86

問:我發心先聽經念佛幾年,等有定慧之後,再出來學習講經說法、弘法利生,請問是否正確?

答:正確的。要想弘法利生,確實自己先要有基礎,最重要的是善心善願,對一切眾生都以善心對待,不可以有惡念對待眾生。聽經念佛,初學最好聽《十善業道經》和《了凡四訓》,先從這裡下手,再聽《阿彌陀經》或者《無量壽經》,並且專心念佛。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決定與十善業相應,如此才能奠定根基。21-90-86

TOP

 24 123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