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清代四名人與茶道

清代四名人與茶道

李漁:
生二女連吃四家茶,娶雙妻反合孤鸾命。


李漁祖籍在浙江蘭溪下李村,生于雉臯(即今江蘇如臯。李漁是明末清初壹位傑出的戲曲和小說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對茶事有多方面的表現。
《明珠記煎茶》的劇情中,叁十多名宮女去皇陵祭掃,途經長樂驿。這個驿站的驿官叫王仙客,聽說他的未婚妻亦在其中,便僑裝打扮,化妝成煎茶女子,打探消息。王仙客坐擁茶爐煎茶,待機而行,恰逢其未婚妻要吃茶,他便趁機而得到了會面。在其中,煎茶和吃茶成了劇情發展的重要線索,茶,成了促進王仙客和其未婚妻情感的重要媒介。
李漁小說《奪錦樓》第壹回“生二女連吃四家茶,娶雙妻反合孤鸾命”。說的是魚行老板錢小江與妻子邊氏有兩個極爲標致的女兒,可是夫小江與妻子邊氏有兩個極爲標致的女兒,可是夫妻兩卻像仇敵壹般。錢小江要把女兒許人,專斷獨行,邊氏要招女婿,又不與丈夫通氣。兩從各自瞞天過海,導致兩個女兒吃了四家的“茶”。“吃茶”,就是指女子受了聘禮。明代開始,娶妻多用茶爲聘禮,所以,女子吃了“茶”,就算是定了親。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記述了不少的品茶經驗。其卷四“居室部”中有“茶具”壹節,專講茶具的選擇和茶的貯藏。他認爲泡茶器具中陽羨砂壺最妙,但對當時人們過于寶愛紫砂壺而使之脫離了茶飲,則大不以爲然。他認爲:“置物但取其適用,何必幽渺其說”。
他對茶壺的形制與實用的關系,作過仔細的研究:
“凡制茗壺,其嘴務直,購者亦然,壹幽便可憂,再幽則稱棄物矣。蓋貯茶之物與貯酒不同,酒無渣滓,壹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論。茶則有體之物也,星星之葉,入水即成大片,斟瀉之時,纖毫入嘴,則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覺悶人。直則保無是患矣,即有時閉塞,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難力導也”。
李漁論飲茶,講求藝術與實用的統壹,他的記載和論述,對後人有很大的啓發。


鄭燮:
墨蘭數枝宣德紙,苦茗壹杯成化窯。
作爲“揚州八怪”之壹的鄭板橋,曾當過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剛正,在任上,他畫過壹幅墨竹圖,上面題詩:“衙齋臥聽潇潇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壹枝壹葉總關情”。他對下層民衆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對民情風俗有著濃重的興趣,在他的詩文書畫中,總是不時地透露著這種清新的內容和別致的格調。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茶是鄭板橋創作的伴侶,“茅屋壹間,新篁數竿,雪白紙窗,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壹盞雨前茶,壹方端硯石,壹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
“墨蘭數枝宣德紙,苦茗壹杯成化窯”。
板橋善對聯,多有名句流傳:
楚尾吳興,壹片青山入座;
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白菜青鹽粯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在他的詩書中,“茶味”更濃:他所書《竹枝詞》雲: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閑時來吃茶,黃土築牆茅蓋屋,門前壹樹紫荊花。
他的壹首“不風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壹壺新茗泡松蘿”。得到了不少文人的共鳴。
鄭板橋喜歡將茶飲與書畫並論,飲茶的境界和書畫創作的境界往往十分契合。清雅和清貧是鄭板橋壹生的寫照,他的心境和創作目的在《題靳秋田素畫》中表現得十分清楚:
“叁間茅屋,十裏春風,窗裏幽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沒沒墨墨,絕不知樂在何處。惟勞苦貧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閉柴扉,扣竹徑,對芳蘭,啜苦茗。時有微風細雨,潤澤于疏籬仄徑之間,俗客不來,良朋辄至,亦適適然自驚爲此日之難得也。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愛新覺羅弘曆(乾隆皇帝):
何必鳳團誇禦茗,聊因雀舌潤心蓮。

說起著名的龍井茶,就會想到乾隆皇帝。乾隆是清代壹位有作爲的君主,他多次南巡,有四次到西湖茶區,並爲龍井茶作了四首詩。
公元1751年,即乾隆十六年,他第壹次南巡到杭州,去天竺觀看了茶葉的采制,作了《觀采茶作歌》詩,詩中的炒茶的“火功”作了很詳細的描述,其中“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地爐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風旋旋炒,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幾句,十分貼切准確。
到了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第二次來到杭州,他到了雲棲,又作《觀采茶作歌》詩壹首,對茶農的艱辛有較多的關注。
詩中吟到: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
今日采茶我愛觀,關民生計勤自然
……
雨前價貴雨後賤,民艱觸目陳鳴镳。
由來貴誠不貴僞,嗟我老幼赴時意。
敝衣粝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
五年以後,即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第叁次南巡,這次來到了龍井,品嘗了龍井泉水烹煎的龍井茶後,欣然成詩壹首,名爲《坐龍井上烹茶偶成》,詩曰:
龍井新茶龍井泉,壹家風味稱烹煎。
寸芽出自爛石上,時節焙成谷雨前。
何必鳳團誇禦茗,聊因雀舌潤心蓮。
呼之欲出辨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品嘗龍井之茶後,乾隆意猶未盡,時隔叁年,即第四次南巡時,他又來到龍井,再次品飲香茗,也再次留下了他的詩作《再遊龍井》。
另外,相傳乾隆在品飲龍井獅子峰胡公廟前的龍井茶後,對其香醇的滋味贊不絕口,因封廟前十八棵茶樹爲“禦茶”,這壹遺地至今尚存,已作爲壹個著名的旅遊景點。
乾隆皇帝還善于品水,他有壹個特制的銀鬥,用以量取全國名泉的輕重,以此來評定優劣。
乾隆年高退位後,對茶更是鍾愛,他在北海鏡清齋內專設“焙茶塢”,用以品鑒茶水。他飲茶養身,享年88歲,是曆代帝王中的高壽者。



曹雪芹:
倦鄉佳人幽夢長,金籠鹦鹉喚茶湯。
曹雪芹壹位見多識廣,才氣橫溢,琴、棋、書、畫、詩詞皆佳的小說家,對茶的精通,更是壹般作家所不及。他在百科全書式的《紅樓夢》中,對茶的各方面都有相當精彩的論述。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提到的茶的類別和功能很多,有家常茶、敬客茶、伴果茶、品嘗茶、藥用茶等。
《紅樓夢》中出現的名茶很多,其中有杭州西湖的龍井茶,雲南的普洱茶及其珍品女兒茶,福建的"鳳隨",湖南的君山銀針,還有暹羅泰國的舊稱)進貢來的暹羅茶等等。這些反映出清代貢茶在上層社會的使用的廣泛性。
曹雪芹的生活,經曆了富貴榮華和貧困潦倒,因而有豐富的社會閱曆,對茶的習俗也非常了解,在《紅樓夢》中有著生動的反映。
此外,《紅樓夢》中還表現了寺廟中的奠晚茶、吃年茶、迎客茶等的風俗。
曹雪芹善于把自己的詩情與茶意相融合,在《紅樓夢》中,有不少妙句,如寫夏夜的:“倦鄉佳人幽夢長,金籠鹦鹉喚茶湯”。寫秋夜的“靜夜不眠因酒渴,沈煙重撥索烹茶”。寫冬夜的“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
茶在曹雪芹《紅樓夢》中的表現,處處顯得濃重的人情味,哪怕在人生訣別的時刻,茶的形象還是那麽的鮮明。晴雯即將在去世之日,她向寶玉索茶喝:“阿彌陀佛,妳來得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這半日,叫半個人也叫不著”,寶玉將茶遞給晴雯,只見晴雯如得了甘露壹般,壹氣都灌了下去。
當八十叁歲的賈母即將壽終正寢時,睜著眼要茶喝,而堅決不喝人參湯,當喝了茶後,竟坐了起來。茶,在此時此刻,對臨終之人是個最大的安慰。由此也可見曹雪芹對茶的壹往情深。

TOP

看來古代文人和茶道有不解之緣

TOP

茶文化已成爲中華民族的壹種曆史文化和現代保健必需。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