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海外華人婚戀老大難 紛紛回國相親(圖)

海外華人婚戀老大難 紛紛回國相親(圖)

 
  來源: 萬維
  2013-5-1
  2013年5月1日新華網轉載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中國新聞網文章說,海外華人“剩男剩女”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婚戀難是華人群體面臨的一大難題。近年來,中國電視上相親節目的海外專場越來越多,不少婚戀網站開辟跨國婚戀服務,許多定居海外的單身華人男女回國相親。
  今年初,28歲的日本華人張先生就踏上了回國相親之旅。本不抱太大希望的他,竟與相親姑娘一見鍾情。如今,他與女友已在商量結婚成家的事。
  隨著回國相親的華人越來越多,相親形式也日趨多樣化。不少華人選擇中國的電視相親節目的海外專場,希望借助這種相對“摩登”的相親方式,尋找“另一半”。“雖然成功牽手幾率不高,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旅居美國的葉先生說。
  在中國,還有不少家長自發成立了“相親角”,其中的“海外角”甚至細分爲“美國角”、“日本角”等。每逢周末,家長們便紛紛展開替海外子女相親的活動。
  另外,不少華人“剩男剩女”熱衷于參加“連軸轉”的傳統相親。在新加坡工作已有兩年的朱先生表示,春節期間,他回家過年的日程就被家人安排的10余場相親占據。
  文章分析,其所以出現如此情形,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社交圈窄。
  2003年移民美國的林先生說,華人想在美國成家並不容易,因爲身邊年齡相當的華人本來就不多。而且,爲了在異國他鄉站穩腳跟,華人努力打拼事業。繁忙的工作使得他們的生活圈更窄,無暇顧及終身大事。
  比如定居美國的李先生,2004年畢業于中國著名的高等學府,並于同年到美利堅闖蕩。作爲第一代移民,李先生一心撲在事業上。經過一番打拼,李先生成爲一家著名公司的高級分析師。
  


  
  溫柔可愛的女海歸總會得到衆人的青睐。圖中這位女士在活動中身邊總是坐著男士,賺足了人氣
  


  已步入而立之年的李先生感情生活卻還沒有著落。談及擇偶標准,李先生說:“我料理家務能力一般,想找一個‘會照顧人’的妻子。”他認爲這樣的女性在美國不好找,“她們總是希望能與男人做一樣的事,甚至有朋友責怪我不會生孩子。”
  這樣的事就是在與中國文化較爲相近的日本也屢見不鮮。
  陳先生的女兒麗曉,今年26歲。從東京大學畢業後,進入日本的研究機構工作。麗曉平時忙于研究工作,無暇顧及個人戀愛問題。對陳先生介紹的人選,麗曉並不積極。陳先生說,有時候父母之間談得很投機,只等著雙方兒女點頭答應,但這種父母做主的“親事”,通常得不到子女的應承。
  不過,社交圈窄只是外因,文化差異才是內因。
  康先生10年前到加拿大留學,現已在加定居並結婚生子。他表示,在加拿大,華人更願意與華人聯姻。一方面是大家文化背景相似,另一方面則是外國人並不太願意選華人做配偶。
  旅居澳大利亞的王先生說,他的一位中國女性友人就嫁給了澳大利亞當地人。兩人在日常生活的小問題上尚能遷就對方,但每年農曆新年常常成爲爭吵的理由。“剛結婚那會兒,她丈夫還願意跟她回國吃團圓飯。時間長了,他就覺得特地請假、安排行程很麻煩,不願意回去。他不理解春節對中國人的重大意義。”
  其實,2011年10月31日新聞網轉載的新京報記者馮中豪報道《國外生活圈小生活單調 海外華人熱衷回國相親》早已注意到上述文章所說的現實情形並且歸納出同樣的兩大原因,只是具體敘述和論述多有差異。看來海外華人婚戀難已成爲一個持續發酵的老大難問題。
  2011年的新京報這樣寫道:俊朗帥氣的外表、優渥的薪水、開朗的性格,來自紐約華爾街投行的優質“剩男”楊凱,10月9日甫一出現在國內某電視相親節目現場,便引來現場女性陣陣尖叫。
  如今,“剩男”、“剩女”似乎已經成爲國際現象。和楊凱一樣,越來越多條件優秀的海外華人“舍近求遠”選擇回國相親,找個中國老婆。
  


  
  《非誠勿擾》美國專場男嘉賓楊凱
  


  針對這股“回國相親”熱,某電視相親節目近期特別策劃推出了澳大利亞、美國和英國征婚嘉賓專場。欄目第一次赴美宣傳時,就吸引了3000名海外華人踴躍報名,而剛剛啓動的英國專場,報名人數首周便超過了500人。
  在這些留洋的單身男女中,不少人來自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大都是活躍在金融、股票、醫學、教育等領域的精英。在三期美國專場中,這些“含金量”頗高的男女嘉賓不僅創造了專場節目最高的牽手率,他們的擇偶標准、婚戀觀以及回國相親這一行動本身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
  事實上,電視相親這種相對“摩登”的相親方式只是衆多海外華人回國找伴侶的方式之一。不少海外僑胞假期回國的重頭戲就是參加“連軸轉”的傳統相親。
  引領這股熱潮的還有他們的父母。2005年,一群家長就自發在上海人民公園成立了一個“相親角”,專門爲自己的兒女操辦終身大事。最近,這個相親角已經出現了“海外角”,甚至細分爲“美國角”、“日本角”等。每逢周末,這些家長便紛紛展開“占領角落”活動,替遠在海外的子女相親。
  在“忙、圈子小、選擇少”小標題之下,2011年的新京報寫道:
  “澳洲生活其實跟大家想象的並不太一樣,我們華人的生活圈其實很小,業余生活也比較單調、乏味。”28歲的澳洲華人王宇(化名)說。他十年前到了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市念高中,研究生畢業後,王宇留在澳洲自主創業,開了一間酒吧。
  他身邊的華人並不多,很多已經成家立業,雖然偶爾會有一些聚會,但平時大家忙于工作,往來甚少,而且國外的人很注重隱私,也不會有人幫著給他張羅婚事。于是王宇選擇回國參加電視相親。
  “我們平時沒有太多交際活動,工作之余也就是唱歌、健身等。”在他看來,當地澳大利亞人大都有完整的家庭,而他們這些海外華人大都獨身一人忙于生計,因此生活顯得更加孤獨。
  一些社會學專家分析指出,海外華人要在異國他鄉取得成績,必須付出更多努力,繁忙的工作可能讓他們的生活圈更窄,選擇余地更小,這是很多人未能找到另一半的重要原因,因此,他們不得不返回國內這個“大圈子”尋覓伴侶。
  而在“文化差異不可回避”的另一小標題下,新京報報道說:
  對于海外移民而言,文化差異是他們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即使我這個酒吧老板,也很難在當地交上知心朋友。比如大家講個笑話,他們說的,我覺得很無聊,我講的,他們又聽不懂。”王宇說。
  身在海外的華人在選擇伴侶時,表面上似乎比國內的人多了一項選擇,可以跟來自更多國家的人組建家庭。然而據《經濟學人》最新的調查顯示,在日本的華人,到適婚年紀的人數高達68%,卻很少有人能找到適合的伴侶。2004年,中日跨國婚姻有13019對,而離婚的則有4888對,二者比例達到了2.6:1。
  王宇還觀察到一個細節。在他的酒吧裏,一些年輕的華人朋友常常帶著自己的外國伴侶來參加聚會。最近這些海外華人迷上了國內很流行的“三國殺”遊戲,常常“殺”得不可開交。“但那些老外怎麽會懂三國殺呢,他們連三國都不清楚,只能孤零零地坐在旁邊一頭霧水地喝悶酒。”他說。
  在他看來,雖然自己喝了幾年的“洋墨水”和“洋酒”,但身上中國文化烙印永遠不會磨滅,還是希望找到一個同樣經曆和文化背景的伴侶。
  


  
  


  接著新京報例舉在美國生活了十年之久的35歲華人“老鄭”的故事。2009年老鄭前往英國完成了研究生學業。目前,他在倫敦的一家華文媒體擔任撰稿人。去英國之前,老鄭和自己的美國女友本已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但二人在家庭觀念和婚姻生活上産生分歧,最終分手收場。
  在老鄭看來,跟外國女性談戀愛還能接受,至少能體驗下“跨文化”的沖擊,但真正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老鄭無奈地說:“我和一些華人朋友也常常討論婚姻觀問題,對中國人而言,婚姻需要經營。但對于美國人來說,婚姻好像過家家一樣,合得來就一起天翻地覆,不高興了就任性地一拍兩散。”
  他眼中的美國女性,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性格很獨立,“自我”意識比較強。在相處中,老鄭常常會改變自己的一些習慣遷就女友,而當他指出女友的一些讓人難以接受的習慣時,對方反而無法接受。老鄭說:“她最討厭的詞就是‘應該’,總是指責我不能教她‘應該’如何,因爲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唿吸的空間。”
  老鄭還笑著說:“我的一名朋友對此也深有體會,他常說還是希望回國找一個小鳥依人的老婆,那些深受美國女權主義‘毒害’的女王,實在‘hold’不住。”
  此外,新京報的報道注意到前述海外相親專場的一大特點是,很多參加者都帶了父母到現場。他們在節目上表示,希望找一個顧家、孝順父母的伴侶。父母成爲他們回國相親的重要因素。
  老鄭表示,他的母親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美國女友時其實很高興。“她以前看過一部電視劇叫《摩登家庭》,裏面的老太太就有一個中澳混血的外孫,很可愛。”老太太經常催促二人趕緊結婚,生個混血的漂亮孫子。“這是我們的事情,爲什麽你的母親經常讓我們生孩子,這很不禮貌。”女友常常抱怨。她早已做好完備的職業規劃,希望婚後5年內不要孩子。但老鄭的母親年事已高,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看著自己的孫子頂著一頭金發在院子裏玩耍。
  他原本計劃婚後返回國內住上幾年,讓母親有個團圓的晚年。但女友卻認爲,他們已經長大了,應有獨立的家庭,不能繼續跟父母住在一起。
  至于電視相親,在老鄭看來,對于很多海外華人而言,這不失爲一個找到伴侶的途徑。但他個人對此有所保留,擔心電視上找來的人不真實,害怕對方爲了綠卡跟他結婚。“其實有時候,這種海外移民的身份反而成爲我們尋找伴侶的羁絆。”




 

TOP

呵呵,“全剩”時代 A女D男沒人要

TOP

Taipei outside Songcha line:hm1588

Line:hm1588
Line:tess5918
Skype:hm1588
yahoo:hm15888
WeChat:hm1585
QQ: 3087509968
Email:hm1588@hotmail.com
URL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URL: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