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廈大“不見外”教授 重走中國看變化

廈大“不見外”教授 重走中國看變化

2019-07-03 08:32 來源:台海網
  他

  在路上

  寫傳奇

  潘維廉重走中國的線路爲杭州、南京、青島、北京、內蒙古、戈壁沙漠、延安、蘭州、拉薩、成都、昆明、貴州、桂林、湖南、江西、廣東、海南;新增福安和長樂。



  25年前在中國駕車旅行時,潘維廉一家人在車上過夜。(資料圖 潘維廉 提供)

  【他的裝備】

  25年前

  帶了180斤食物上路

  最後又全部帶回廈大

  擔心在路上買不到吃的,25年前出發時,潘維廉在豐田車裏塞了180斤的食品和罐頭,不過,他發現自己錯了。除了在西藏,他們所到之處都能買到不錯的食物,他最後把180斤食品原封不動地拉回廈大。

  昨天

  帶著團隊出發

  由四輛車組成

  潘維廉帶著一個由四輛車組成的團隊出發,還包括司機、攝影、攝像,據說還有醫生,他的妻子和孩子這次沒有隨行。某些路段,可能要坐動車。



  ▲潘維廉出發前向前來送行的人們拱手告別。(本報記者 林銘鴻 攝)

  台海網7月3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廈門大學“不見外”美籍教授潘維廉,昨天從廈大出發,准備用近一個月重走他25年前曾經走過的中國路,然後寫書,讓大家了解一位老外眼中,中國的25年發生了什麽變化。

  1988年,潘維廉舉家來到廈門。1994年,這位美國人和妻子帶著兩位孩子,從廈大出發,自己開車四萬公裏,花了近三個月時間走了大半個中國。

  昨天,56歲的潘維廉又出發了。不過,他現在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不見外”教授——今年年初,在收到潘維廉出版的《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後,習近平總書記給潘維廉寫了封回信,習近平總書記寫道,作爲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這些年你熱情地爲廈門、爲福建代言,向世界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這種“不見外”我很贊賞。

  潘維廉說,他一直想重走25年前走過的中國路,看看中國25年間發生的變化。當時,他走過的不少地方的確很落後,但是,他仍然被深深感動:在那麽偏僻的地方,政府花了錢修了路、建學校、醫院,他這次想去看看這些産生的效果。

  潘維廉此次線路,和25年前基本一樣,包括杭州、南京、青島、北京、內蒙古、戈壁沙漠、延安、蘭州、拉薩、成都、昆明、貴州、桂林、湖南、江西、廣東、海南,不過,新增福安、長樂。這裏有個背景,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潘維廉的回信中,祝他“福安”“長樂”。

  1994年,潘維廉在一個夏日淩晨四點,開著自己改裝的豐田車,一家四口人出了廈大大門。昨天,他所在的學院在廈大嘉庚廣場舉行簡短的歡送儀式後,他帶著一個由四輛車組成的團隊出發,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沒有隨行。某些路段,可能要坐動車。潘維廉透露,他將據此行程寫兩本書,告訴老外和“老內”中國發生的變化。他認爲,他會真實地寫出變化,不管好的,還是不盡如人意的。

【回憶】

  25年前,中國什麽樣?

  路

  交通標識少

  他用指南針和地圖找路

  在潘維廉的回憶中,25年前的中國,缺乏交通標識,即使是在主幹道上。因此,他們一家是這樣行走的——兒子使用指南針,他研究地圖,潘太太憑借女人直覺,大家一起猜測方向。

  有時候是有標識的,但是,它們指的方向是錯誤的,例如,在毗鄰西藏的四川省的偏遠山區,“前方彎道危險”這樣的警示標識,被當地人另作他用,在上面寫上“木柴”或者“此處吃飯”。潘維廉認爲這可以理解,因爲當地人畢竟已經知道前方有彎道,這條路也不會通向其他地方。

  問路也是一大問題。這位老外發現,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不懂路,爲了不丟臉面,不管知道不知道,他們都會指往一個方向。

  因此,這位老外的西行之路有一些曲折,例如,他們順著當地人指的方向,沒能去想去的雲南,而是折回西藏。

  人

  在路邊買水果

  淳樸的農民半買半送

  25年前的中國,設施匮乏,是可想而知的。在炎熱夏日裏,“喜怒無常”的空調令人提心吊膽。潘維廉說,在蘇州的一家三星級酒店,到晚上空調就被切斷,服務員理直氣壯地說:晚上吹空調不健康。

  不過,淳樸的中國人,讓潘維廉至今念念不忘。潘維廉的太太蘇珊在路邊買水果引起轟動,因爲當地農民沒見過外國人,潘維廉一家買了一袋杏子,他們只象征性收了一點錢,蘇珊覺得過意不去,想多付一些,他們卻推辭不拿,反而還往潘維廉的袋子裏多塞了好幾個杏子。

  潘維廉說,毫不誇張地說,即使是最爲貧窮的中國人,他們的慷慨大方也讓人自愧不如。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