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一觸即發:關鍵時刻G7表態 川普遭全面倒戈

一觸即發:關鍵時刻G7表態 川普遭全面倒戈

來源: 北京日報/日期: 2019-09-20
近日,沙特油田遇襲,刷爆國際輿論場。事件發生後,雖然也門胡塞武裝認領了這次襲擊,但美國仍強行給伊朗扣帽子,稱其爲“幕後黑手”。

  從6月的阿曼灣油輪遇襲事件以來,美國對伊朗極限施壓,各種栽贓甩鍋,禍心包藏已久。美國總統川普15日晚發推稱“目標已被鎖定,炮彈已經上膛”。外媒表示,美伊局勢已一觸即發。

  但關鍵時刻,連G7傳統盟友也已看不下去。日法公開唱反調,德英呼籲不可著急下結論,意大利和加拿大也保持緘默。傳統盟友全面倒戈,環顧無人策應的美國,不知該如何收場……



不低調的反調

  站隊是個技術活,尤其是在外媒渲染局勢一觸即發的背景下。但偏偏,就有傳統盟友在和美國唱反調,而且不止一家。

  除了美國,G7還剩下英、德、法、日、意、加,此外還有他們的前夥伴俄羅斯,此刻也有重要發言權。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一貫跟隨美國腳步的日本,這次出人意料、且態度鮮明地倒戈,稱沒有證據表明伊朗是“幕後黑手”。


18日,日本防衛相河野太郎表示,“我們沒有獲取到任何情報指向伊朗,就像胡塞武裝發表的聲明一樣,我們相信是胡塞武裝帶來了攻擊。”

  當天,共同社還報道了一條重要消息: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首相安倍晉三在出席近期舉行的聯合國大會期間,將在24日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談。

  安倍此舉,顯然是一個鮮明的姿態。關注時事的小夥伴應該還記得,無論是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還是總統魯哈尼,都曾作出類似的表態,即:伊朗永遠不會和美國談判。



唱反調的還有法國。8月底G7峰會上剛剛“搞定”川普,法國總統馬克龍又亮明了態度。

  17日,法國外長讓·勒德裏昂表示,現在法國沒有證據證明這些無人機來自什麽地方,他也不知道“有誰有證據”。“現在我們需要一項爲該地區緩和沖突的策略,在當下的形勢下,任何制造沖突的行爲都是很糟糕的行爲。”


馬克龍還親自給沙特王儲薩勒曼打了一通電話。新聞官隨後宣布,應沙特政府請求,法國將派專家到沙特參與調查襲擊事件。

  不選邊的站隊

  不公開唱反調,不意味著不跑調。

  德國、英國和俄羅斯,就呼籲謹慎對待襲擊事件、不要倉促下結論。



德國總理默克爾17日直接表態:沙特油田遇襲事件應被譴責,襲擊發生在地區局勢已經非常緊張的背景下,德國正在等待各方調查結果。

  她還給英國首相約翰遜打了個電話,討論了沙特事件。值得推敲的是,新聞通稿中提及:雙方認爲,需要與國際夥伴合作,以達成一個聯合回應方案。

  這間接表明,憑美國一家指控“伊朗是幕後黑手”,G7中的歐洲兩大國,是不認賬的。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細節是,德國政府發言人18日說,德國決定將對沙特的武器禁運再延長半年,任何已經批准的出口都不能交貨。要知道,這一禁運令源自去年10月,沙特籍記者卡舒吉被害後,德國隨即宣布對沙特實施武器禁運。

  一切外交皆爲政治。德國此時宣布禁運延期,也頗有些意味深長。


G8雖已名存實亡,但如此地緣大事,俄羅斯仍是無法繞過的存在。

  克宮的態度已很明顯。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克裏姆林宮不掌握“誰操縱襲擊沙特油田”的情報,俄方不支持倉促斷定、指責誰策劃支持了此次襲擊。

  而G7中僅剩的意大利和加拿大,對于此事,也選擇保持緘默。

  不消停的甩鍋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沙特油田遇襲事件刷爆國際輿論場,不僅因該事件在國際原油市場産生軒然大波,更是因爲美國強行給伊朗“甩鍋扣帽子”。

  9月14日淩晨,沙特內政部稱,遇襲地是“世界最大石油加工設施”。

  事件發生後,也門胡塞武裝組織同日認領襲擊,該組織表示動用了10架無人機進行襲擊,並警告沙特停止攻擊也門,否則情況會變得更差。

  但即便有人“認領”襲擊事件,美國卻異常堅定地指控伊朗是“幕後黑手”。當然,伊朗隨即予以否認 


 美國指控伊朗,看似無厘頭,實際上禍心包藏已久。

  今年6月中旬,兩艘分別屬于挪威和日本公司的油輪,在阿曼灣海域遇襲發生爆炸,船上燃起大火。美國隨即指責伊朗制造了這起襲擊,伊朗則反駁美方的指控毫無根據。

  美國方面稱,美方情報顯示是伊朗實施了襲擊。美國中央司令部還發布了據稱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人員,從遇襲油輪上取下未爆炸裝置的圖像。

  伊朗外交部長紮裏夫則表示,油輪遭襲事件相當可疑,美國的指責是美國敵視伊朗勢力的破壞行動計劃之一,是美國對伊朗極限施壓的拙劣手段,也是美國慣用的破壞外交伎倆。

  在這起事件中,雖然美國也在努力建立“伊朗是襲擊事件幕後主使”的“國際共識”。但他們拿出的證據,仍無法說服日本、法國、德國等主要盟友。


沙特油田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曾宣稱,德黑蘭是對沙特發動近100起襲擊的幕後黑手,呼籲所有國家公開且明確地譴責伊朗的所作所爲。

  可惜,並沒有國家響應他的呼籲。

  如此美國,難怪衆人離心。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