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中國向美國釋放信號:我們現在平起平坐

中國向美國釋放信號:我們現在平起平坐

來源: 華爾街日報網/日期: 2021-04-13



3月18日,美中官員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舉行會談。圖片來源:FREDERIC J. BROWN/PRESS POOL


上個月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事情很快就變得明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外交特使帶來的並非橄榄枝,而是一種新的世界觀。

正如拜登(Joe Biden)政府官員所料,在與中國對等官員的首次會晤中,習近平的最高外交政策助手楊潔篪和外交部長王毅要求取消川普(Donald Trump)時代一些針對中國的政策。據了解此次阿拉斯加會談情況的美中兩國官員說,中國政府希望恢複那種在美國政府看來是浪費時間的定期“對話”。

楊潔篪還出人意料地就美國種族和民主方面的一些問題發表了長達16分鍾的演講。中國官員表示,此舉意在表明,中國認爲自己與美國是平等的。楊潔篪還警告華盛頓方面,不要試圖就中國政府最終實現兩岸統一的神聖使命挑戰中方。

這對中國領導人來說是一大轉變。此前數十年間,中國領導人一直頗爲小心地不去挑戰美國的世界領袖地位,以鄧小平幾十年前定下的韬光養晦策略爲行事准則。一些中國高級官員會在私下裏把美國稱作“老大”,不過這常常帶有挖苦意味。

現在,習近平正重塑兩國關系。在他看來,中國的時機已經到來。



習近平的最高外交政策助手楊潔篪在安克雷奇會談上講話。圖片來源:FREDERIC J. BROWN/PRESS POOL


3月初,習近平在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會議上稱:“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對此中國媒體廣泛解讀爲一種宣言,中國不再仰視美國。

美國經常將中國描述爲戰略競爭對手,但北京方面很少使用這樣的詞彙,而是強調“雙贏”和合作等論調。

中國國務院參事、全球化智庫(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主任王輝耀稱,中國態度的一個比較明顯變化是,現在承認競爭的存在,這是以往從沒有表達過的。

這種日益緊張的關系促使兩國競相尋找盟友,美國外交官飛往日本、韓國和西歐,而中國外交官則在東南亞、俄羅斯和伊朗敲定協議。

競爭關系

楊潔篪在阿拉斯加就台灣統一問題發出警告是一個不祥的暗示,表明世界大國之間的競爭關系可能會導致沖突。

美國根據包括1979年《與台灣關系法》(Taiwan Relations Act)在內的承諾,致力于幫助台灣維護自治權,拜登團隊還大肆宣揚要加強與台北經濟和政治聯系的計劃。而中國政府認爲台灣是目前脫離中國的一個省份,習近平將統一台灣作爲民族複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外交部提到楊潔篪在安克雷奇發出的警告時稱:“中方指出台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外交部還表示,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余地。

盡管北京方面做出不少象征性的姿態,但幾無迹象表明中國即將采取行動收複台灣。在中美阿拉斯加會談後不久,習近平視察了台灣海峽對岸的福建省。最近幾周,中國飛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頻次也有所增加。


習近平3月表示:“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圖爲習近平今年訪問福建省。圖片來源:WANG YE/XINHUA/ZUMA PRESS


據與會者說,在阿拉斯加會談幾天後,白宮中國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加州大學聖疊戈分校舉辦的私下會議上表示,北京方面對統一的步伐已經“不耐煩”了。

今年3月早些時候,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戴維森(Phil Davidson)向參議院軍事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提出警告說,中國可能試圖在2030年之前控制台灣,最短可能只需六年的時間。一位美國高級官員說,中國可能會因爲誇張地認爲美國是一個日漸衰落的大國而貿然行動。

川普執政期間,中美關系急轉直下。雙方打了兩年的貿易戰,後來以謹慎的方式休戰,川普指責中國泄露了新冠病毒。中國否認這些指控,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是“末日小醜”。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北京的學者和官員聯系了相熟的美國人,試圖弄清楚新政府是否會改變路線。他們很快就失望了。

知情人士說,在拜登上任之前,中國外交官就曾試圖安排雙方的高層會晤。拜登政府的官員從未同意這一請求,而是多次討論與盟友合作對抗中國。

今年1月,拜登提名的國務卿人選布林肯(Antony Blinken)借提名確認聽證會的機會宣稱,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進行種族滅絕。這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擔憂。中國將這一指控稱爲“世紀謊言”。

與前任一樣,拜登團隊認爲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軍事、技術和經濟對手。在美國新政府看來,中國從未停止過挑釁。中國政府因澳大利亞要求調查新冠病毒的起源而切斷了從澳大利亞的進口,還與印度在中印喜馬拉雅邊界上發生了小規模沖突,並試圖在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 中國稱南海)威嚇菲律賓和越南的船只。

如中國官員所言,北京方面試圖奪回話語權。中國外交官和官方媒體強烈譴責西方幹涉中國內政,並宣傳中國的崛起。

在3月18日和19日的阿拉斯加會議之前,美國發出了會采取強硬立場的信號。拜登與印度、澳大利亞和日本領導人進行了視頻會晤。布林肯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飛往東京和首爾與對等安全官員舉行磋商,並堅持讓楊潔篪和王毅飛往阿拉斯加參加美中會議,而不在亞洲會晤。在安克雷奇會議的前一天,美國以壓制香港親民主抗議者爲由擴大了對20幾名中國官員的制裁。

有美國外交政策專家認爲美方有些走極端,其中包括曾在克林頓(Bill Clinton)和奧巴馬(Barack Obama)兩屆政府擔任高級中國事務官員、現任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的貝德(Jeffrey Bader)。“你越是斷言自己不是一個衰落的大國,”他說,“你就越沒底氣。”


3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安克雷奇。圖片來源:FREDERIC J. BROWN/PRESS POOL



在安克雷奇會議對媒體開放時段,布林肯一度批評中國在香港和新疆的行動以及對台灣的威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對此作出了長達16分鍾的疾言厲色的反駁。中國官員表示,這是爲了展示中國的新世界觀。

在滔滔不絕介紹了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取得的成就後,楊潔篪表示,中國不承認以一小部分國家制定的所謂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他批評美國國內存在的人權問題根深蒂固,稱美國本身並不代表國際輿論。

據了解會議情況的官員表示,在隨後的閉門會議上,中方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兩國之間的分歧。第一類是比較容易處理的問題。

第二類問題則需要更多談判。涉及雙方放寬對外交官和記者限制的問題屬于前兩類問題範疇。

第三類問題主要涉及中國的主權,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第二天,外交官們討論了台灣問題。自1949年毛澤東的部隊把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趕到台灣以來,控制該島一直是中共的目標。


蔣介石1949年在台灣。自那以後,控制這個島嶼一直是中國共産黨的一個目標。圖片來源:BETTMANN ARCHIVE



毛澤東去世後,鄧小平轉向西方,他明確表示,在中國專注于發展國內經濟的同時,兩岸統一可以等一等。對習近平來說,可以等待的時間越來越少。習近平明年年底有望史無前例地迎來第三個中國國家主席任期,他關于民族複興的言論得到了廣泛支持。中國問題觀察人士說,沒有什麽能比收複台灣更有力地鞏固習近平的政治遺産了。

在安克雷奇,美國重申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但也重申了給予台灣經濟和軍事幫助的承諾。根據“一個中國”的政策,美國同意不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國問題分析師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中方擔心拜登在台灣問題上越來越走下坡路。”Glaser說:“他們正在利用越來越多的方法手段對台灣施加壓力,並向美國發出最好小心行事的信號。”

大幅轉向

楊潔篪的發言傳回中國後,他在國內成了民族英雄。這也代表著對鄧小平在中美建交後不久采取的對美合作政策的大幅偏離。據官方記載,鄧小平1979年曾對助手表示,“回頭看看這幾十年來,凡是和美國搞好關系的國家,都富起來了”,凡是和美國關系不好的國家,都還很窮,中國應該和美國搞好關系。


“韬光養晦”是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的格言。圖爲鄧小平1979年在得克薩斯州。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鄧小平的繼任者秉承了這一原則。江澤民推動了中美之間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問題進行談判;中國最終于2001年“入世”。他向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首席執行官們示好,以展現中國更大程度的對外開放。之後一任領導人胡錦濤在跟隨美國的腳步方面走得更遠。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在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George W. Bush)出台金融救助計劃後不久,胡錦濤也加入其中,推出了一套旨在刺激中國經濟、幫助世界擺脫衰退的方案。

習近平執政之初也走了類似的道路。他的“中國夢”口號與令人向往的“美國夢”有相通之處。2017年底,他在故宮設私人晚宴招待了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盡管後者揚言要懲罰中國。

習近平經常對下屬中國官員和訪華的外國人士表示,中國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系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系搞壞。

但隨著川普政府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並以竊取美國知識産權和與中國軍方有關聯爲由將多家中國重要公司列入黑名單,習近平的態度發生轉變。在習近平看來,美國已經變成一個不可靠的合作夥伴,他努力讓中國減少對美國的依賴,特別是在技術領域。

在中國政府高層中,川普被揶揄爲一個偉大統戰者,指的是美國咄咄逼人的舉動加強了中國國內對中共和習近平的支持。


2017年11月,時任美國總統川普與夫人梅拉尼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北京。圖片來源:JONATHAN ERNST/REUTERS


中國官員表示,先是美國對于新冠疫情的糟糕應對,隨後是夏季爆發的種族沖突,之後又發生了1月6日國會大廈遭暴力沖擊事件,這一切都強化了習近平對中國制度優越性的信念。中國官員稱,習近平在內部會議上把美國的民主制度比作“一盤散沙”,並宣稱一黨制讓他能夠實現治國目標。

拜登入主白宮後,中國繼續采取強硬態度,暗示那些不遵守中國政府規則的企業將失去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瑞典服裝品牌Hennes & Mauritz AB最近因不采購新疆棉花的立場,在中國遭遇了社交媒體怒潮並受到消費者抵制。中國當局限制本國軍方人員和某些國企員工使用美國特斯拉(Tesla Inc., TSLA)生産的電動汽車,理由是車內攝像頭可能泄露隱私,諸如此類的問題會帶來國家安全風險。H&M不予置評。特斯拉沒有回應記者的置評請求,但該公司上周表示,特斯拉車內攝像頭目前在北美以外市場並沒有激活。

“沒有人強迫他們留在中國,”楊潔篪在安克雷奇會談上提到在中國做生意的美國公司時說。

尋找盟友

自阿拉斯加會談以來,中美兩國在尋找盟友方面展開競爭。布林肯在一周之內發起了與加拿大、歐盟和英國的聯合譴責,共同譴責中國的新疆政策,其中涉及歐盟因人權問題對中國實施制裁。這是自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歐盟首次對中國實施這類制裁。

就連一向不願激怒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日本,似乎也在加緊與美國捆綁。在首相菅義偉(Yoshihide Suga)前往華盛頓參加4月16日與拜登的峰會之前,上周日本外相茂木敏充(Toshimitsu Motegi)呼籲北京方面改善維吾爾人的人權狀況,停止對香港的壓制。


2012年,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和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在華盛頓。圖片來源:CHIP SOMODEVILLA/PRESS POOL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3月底會見了俄羅斯外長,對此中國民族主義報紙《環球時報》打出了大標題“中俄將打破美國把持的‘世界秩序’”(China, Russia to break US hold on 'world order')。隨後王毅前往中東,與伊朗簽署了內容廣泛的經濟和安全協議。

印度等國家則在努力避免陷入中美之間左右爲難。拜登計劃舉行一場民主峰會,將使這種分歧更加尖銳化。

中國對上述歐盟的制裁進行了反擊,將一些歐洲議員和智庫列入黑名單,盡管這可能會給懸而未決的中歐投資協定在歐洲議會獲得通過增加難度。

“對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場高風險的博弈,”奧巴馬政府時期的中國事務官員、現任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總裁的拉塞爾(Daniel Russel)說,“但他們並非注定失敗。”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