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分享]台釣調漂新說

[轉貼][分享]台釣調漂新說

台釣的調漂理論由「調」和「釣」兩部分組成,概括為「調靈敏,調遲鈍;釣靈 敏,釣遲鈍」。其中,「調」是「釣」的基礎,是關鍵所在。「靈敏」與「遲鈍」是 描述靈敏度的簡單術語,「靈敏」是靈敏度高的意思,「遲鈍」則是靈敏度低。毫無 疑義,調漂的核心是靈敏度問題。 

  
    注意到「調」的實施對象是釣組,而「釣」是掛餌的釣組,二者的物質基礎不同, 但都打上了「靈敏」與「遲鈍」的印記。由此產生的問題是,不同的物質基礎能有相 同的「靈敏」與「遲鈍」嗎?還有,「靈敏」的上限是什麼?「遲鈍」的下限是什麼?都 應該界定。否則,「靈敏」與「遲鈍」不著邊際,似乎可以隨心所欲地延伸。因此, 正本清源,正確認識靈敏度的客觀規律,克服「調」「釣」中的弊端,使之科學化, 乃是理論和實踐的要求。

    
    一、靈敏度之本   
    釣組通過餌與魚發生作用。掛餌的釣組,即由線、漂、墜、鉤、餌五要素和返捻 環等附件組成的完整系統,稱之為釣系。垂釣中的靈敏度指的是釣系對魚訊反應的敏 感程度,而漂是其顯示元件。不言而喻,釣系是靈敏度之本,靈敏度是釣系的固有屬 性。因此,釣系是認識和論述靈敏度的基本出發點。這是個大前提,不能含糊。   
    釣組也有自身的靈敏度,並影響釣系的靈敏度,但它不能取代釣系。從整體原則 上說,釣組是釣系的一個子系統,二者是部分與整體,局部與全局的關係。這裡餌是 關鍵因素,釣組和釣系的區別就在於此。「調靈敏,調遲鈍」用釣組論斷釣系的靈敏 度,是認識上的顛倒,同時意味著否定了釣組和釣系的區別,混淆了大前提。   
    如果說,混淆大前提是認識上的糊塗,那麼,在糊塗基礎上建立理論,必然要借 助絕對觀念。即把「靈敏」與「遲鈍」普遍化,使之成為獨立於釣系之外的絕對觀念。 然後把絕對化的「靈敏」與「遲鈍」強加在釣組上,反過來論斷釣系的靈敏與遲鈍。 其結果無不漏洞百出。「調的目數越多,越靈敏」,等於說漂尾的目數越多越靈敏。 「調的目數多,墜子輕,故靈敏」,等於說無墜最靈敏。事實上,釣系半水平衡最靈 敏。 

  
    二、懸墜條件下靈敏度的上下限和靈敏度規律的定性描述    
    1.釣系的懸浮點.靈敏度上限   
    釣系半水平衡時,漂顯示的目數稱為釣系的懸浮點,記為漂點A。眾所周知,半 水平衡時,釣系水中部分的總重力被水的總浮力相平衡,處於最靈敏狀態。因此,漂 點A又稱為釣系的靈敏極限,是釣系靈敏度的上限。   
    餌重的變化影響上限。漂點A對應於初始餌重。半水是幾何條件,指釣系的水中長度(由漂顯示的目數到長腦線鉤底)小於、極限 是等於釣點水深。   
    2.墜子的懸浮點·靈敏度下限   
    為敘述簡便,返捻環併入墜,不單設項。使線、漂、墜組成的系統半水平衡,漂 顯示的目數稱為墜子的懸浮點,記為漂點B。該點是墜子懸浮的最低條件,意即漂目趨 過該點墜子沉底,否則懸浮。   
    放長水線,使墜子即將沉底,此時雙腦線、鉤和餌都完全沉底,釣系處於懸墜的 極限狀態。與此相對應的靈敏度稱為懸墜條件下釣系的遲鈍極限,是釣系靈敏度的下 限。從漂點上說,因為墜子尚未沉底,故靈敏度的下限含在漂點B內。   
    3.靈敏度規律的定性描述   
    實踐表明,在懸墜釣法中,釣目離漂點A越近越靈敏,並以漂點A為界點;反之, 釣目離漂點A越遠越遲鈍,並以遲鈍極限為界點(從漂點上說,以漂點B為界點)。   
    可見,在懸墜釣法中,漂尾上的AB段是釣系靈敏度的有效區間;該區間的大小取 決於雙鉤和雙餌的重量之和,而與墜重無關;區間中的漂點從A到B靈敏度依次遞降; 各點的靈敏度都是可確定的,但影響因素較多。 

  
    三、虛無飄渺的「調靈敏,調遲鈍」   
    釣組半水平衡時,漂顯示的目數記為漂點C,稱為釣組懸浮點或調目。漂點C到漂 點A的距離取決於雙餌重,到漂點B取決於雙鉤重。    
    按「調靈敏,調遲鈍」的說法,調四目比調三目靈敏,比調五目遲鈍。那麼,四 目是由靈敏到遲鈍的轉折點,應是非靈非鈍的中性點。推而廣之,漂尾上的點都是中 性點。事實並非如此。作為AB段內的漂點C不可能是中性點,而有自己的靈敏度。例 如,鉤輕餌重,C點靠近B點,靈敏度偏低,等等。   
    出現這樣錯誤的原因是,以調目作為靈敏度的標準,劃分「靈敏」與「遲鈍」。而 調目並無客觀標準,憑經驗任意選擇,於是形成了靈敏度的多標準。多標準其實是無標 准。漂尾上的點都變成了中性點,還有什麼「靈敏」與「遲鈍」之分呢?   設想將漂點C向下移動,相當於減小墜重,增大調目。對已定的餌重,漂點間的距 離AC和CB保持不變,漂點A和漂點B隨之下移。這就是說,增大調目只是改變了區間AB 的起止目數,並不能改變有效區間及其表示的釣系靈敏度。反之,漂點C上移,也不會 改變釣系的靈敏度。     
    通過以上正反兩方面的論述,可以得出結論:「調靈敏,調遲鈍」是虛無飄渺的 不實之說,應予以否定。

  
    四、調漂新說   
    「釣靈敏,釣遲鈍」來自實踐體驗。隨著人們對懸墜釣法認識的深入,「釣靈敏, 釣遲鈍」顯得淺薄空洞。試想,對著漂尾上的AB段,指手劃腳地說:釣漂點A比釣漂點 B靈敏,釣漂點B比釣漂點A遲鈍。豈不幼稚可笑!在這種背景下,調漂新說應運而生。   
    「調」是為了「釣」。不同的釣法有不同的調法。從懸墜釣法上說,無非是:1 釣浮;2釣「上餌懸浮,下餌沉底」;3釣「雙餌沉底」。若要兼顧三種釣法,需要 掌握三個關節點。這三個關節點是:釣系的懸浮點(漂點A),墜子的懸浮點(漂點B), 及上餌懸浮點(記為漂點D)。下面定義漂點D。    
    掛上餌的釣組半水平衡時,漂顯示的目數稱為上餌懸浮點。漂點D是上餌懸浮的 最低條件,意即漂目趨該點上餌沉底,否則懸浮。   
    三種釣法的區分是:    
    漂點A是釣浮的標記。調節水線長度可進行不同水層的釣浮。   
    漂尾上的AD段是上餌懸浮的有效區間。把釣目控制在此區間中,就是釣「上餌懸 浮,下餌沉底」。   
    漂尾上的DB段是懸墜條件下雙餌沉底的有效區間。把釣目控制在此區間中,就是 釣「雙餌沉底」。    
    這種建立在釣系的靈敏度規律上的調漂法簡稱「三點、三釣法調漂法」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