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海水箱網養殖病害之防治

海水箱網養殖病害之防治

一、前言
  
海水箱網養殖魚類的疾病因魚種不同而有不同的重點疾病,每種魚在海水箱網養殖期間所發生的所有疾病必須要有完整的調查,如發病海域、時間,用藥效果、死亡率、病原種類,如此才能掌握疾病防治的方法,為來年提供更佳的防治服務。疾病的管理也不能只仰賴醫療人員,養殖業者對於魚病防治的觀念,平時的管理與準備也和養殖魚類的存活率有明顯相關。天然災害雖然難與應付但若有適當的準備其損失可以降到最低。本章節擬以疾病防治觀點列出海水箱網養殖在放養前、放養期間應注意事項及減少天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等方面提出一套基本方法提供給現場業者參考。
  
二、養殖管理:
  
1.進苗時機:
進苗當然和苗期與貨源有關,但從魚病的觀點若有下列情況則最好暫停進苗 。若一個海水箱網養殖場只有2-3公頃養殖區,此時早批苗正在感染病毒或 細菌性疾病,則不宜進同種魚苗,否則新苗非常容易感染到相同的疾病,即 使魚苗服用預防性的抗生素也常在停藥後感染,如此細菌會不斷的在該海域 感染寄主,使疾病不易根治,養殖場也因長時期使用抗生素,最後將導致抗 藥性菌株產生,為來年的魚苗存活率埋下隱憂,業者必須嚴防此類情況發生 ,特別是養殖單一魚種,而又無法將病魚搬離或新魚苗遠離發病區的養殖場 。
此外,當前一批苗進入箱網已經穩定後,勿因前一批苗密度仍低就將新來的 苗放入。
2.魚苗搬運前後的處理:
(1)購買健康的魚苗:
購買箱網養殖魚苗時首先要注意苗池的海水鹽度,曾有業者購進黃錫鯛因 鹽度相差太大在兩星期內死亡90%。除此之外,從臺灣到澎湖的苗常見的疾 病有寄生在鰓部的車輪蟲,這種疾病放入箱網後由於水質較好,在兩星期 後就完全痊癒。脊椎骨彎曲的魚苗在黃錫鯛最為常見,海鱺也有,在海鱺 還可發現有短軀症者,前者可成長到出售,後兩者由於攝餌能力較弱常常 過不了冬天所以最好挑除。
進苗前最好能與魚病防治人員討論整年度的魚病防治策略,且每一批新進 魚苗必須請魚病防治人員進行特殊病原菌篩選,以海鱺為例就必須進行鰓 部檢查及脾臟細菌培養,檢查是否帶有魚虱及巴斯德桿菌或鏈球菌。
(2)魚苗運送與水質及密度有關:
過去澎湖的魚苗均以水車從臺灣經臺華輪船運到澎湖來,從清晨出發約在 下午2-3點到達。魚苗業者均會在前一天要禁食,運送時維持適當密度、水 溫與溶氧。然均以過去運送鯛類及石斑苗經驗來處理,故經運送的海鱺在 放入箱網後常有連續3-4天的死亡,調查發現這些死亡常和運送時的密度和 水質有關,這些受到緊迫的魚苗對隨之而來的疾病有絕對的相關,業者必 須要注意。目前多數業者均以活漁船運送,死亡率及爾後的疾病發生率均 明顯下降。
(3)進苗後之藥浴處理:
在澎湖的養殖鯛類進苗後一般不需要進行任何藥浴處理,但石斑苗及海鱺 ,前者可能在捕捉過程而後者為運送時密度偏高及水質不良造成損傷,故 常在進苗後發生身體皮膚潰爛或死亡的情形,故有必要進行藥浴,以備有  打氣設備的藥浴袋在海水操作,每次20分鐘一星期進行3次,可降低死亡 率。
(4)預防性用藥或飼料添加劑:
石斑及海鱺在進苗後,若在餌料中連續添加7天適當抗生素或抑菌劑將有 利於這些魚苗適應新環境,避開因搬運及新環境所造成的緊迫,對於往後 而來的疾病有明顯的預防效果。
多醣體可強化蝦類非特異性免疫系統,也有報告顯示服用多醣體也能加強 魚體對抗巴斯德桿菌。研究發現在嘉臘進苗後,或海鱺在中間育成期間服 用多醣體可分別加強隨之而來的虹彩病毒之抵抗力及整體存活率。
3.業者每日例行的魚病防治工作:
疾病的防治不能只靠魚病防治人員,海水箱網養殖場也必須提供一些基本 的資料,對於疾病的防治才有事半功倍之效。這些工作包括:
(1)記錄早晚水溫變化,
(2)記錄每日每個箱網攝餌量,
(3)記錄每個箱網每日死亡魚體數,並設計表格確實紀錄成月報表。
餵食浮性飼料可記錄到非常精準的每日每個箱網的攝食量,沉餌則必須仰 賴有經驗的管理人員來記錄。由水溫高低及每日設餌量多少有經驗的管理 者可輕易判斷出箱網內魚群的健康情形。若攝餌量非因氣候因數或魚網破 洞而降低時則最好檢查網底使否有死魚,來決定是否用藥。
只觀察箱網內的魚群行為做為判斷箱網魚群健康指標的作法,偶會因魚種 不同而有誤判的情形發生,故建議最好能拉網底檢查或派潛水人員下網檢 查,調查發現即使非常有經驗的管理者也無法早期觀察出海鱺已經嚴重感 染巴斯德桿菌或鏈球菌,並有很多的魚苗或小魚死在網底。故當在水面發 現魚不正常時,死亡率可能已達50%以上。然其他一些鯛科魚類死亡後大 都會浮出水面,則較易觀察。
4.疾病防治
海水箱網養殖場平時就應具備有一些常用的藥品,如紅黴素、歐索林酸、 OTC…,了解其使特性及使用方法,並將他人及自己的用藥經驗詳實紀錄 以備不時之需。平時熟練藥浴袋的使用方法及條件,一旦需要時就派得上 用場。另外每個養殖場一定要熟識一位以上可信賴的魚病防治人員,當魚 病一開始發生時就必須和其保密切聯絡。有經驗的魚病防治人員會就其水 溫、攝餌量及死亡魚體數的變化進行檢驗、採菌及藥物敏感性試驗及追蹤 藥物使用情形直到康復為止。
此外,箱網養殖場雖然在同一個海域,但發病時往往先從某一個箱網開始 而非所有箱網同時得病,故魚病的防治應以每一個箱網為單位,一但第一 個箱網得病應立即將之拖離(隔離)及進行藥物處理,如此大都可避免疾 病蔓延。隔離區往往遠離養殖區,此區必須水流較強,水質也較好,隔離 期間可考慮減少或停止餵食。嘉臘魚虹彩病毒患者一般每2-4天才投餵一 次,每次投餵量也要降的很低。

  
三、降低天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在臺灣海水箱網養殖會遭遇到的天然災害有夏季高水溫、颱風及冬天的低水溫,這些氣候的不穩定現象並非不利於所有養殖魚種。
澎湖夏季水溫可高達29℃,非常不利嘉臘,特別是一齡以上的嘉臘,過去經驗發現即使添加抗生素也無法有效控制疾病,其預防對策為平時勿餵食高油脂的飼料、夏季減少餵食量及養殖在水流較強及水直較好的區域可減少嘉臘少數長時期每日少量的死亡。不然就得等到颱風過後,疾病就自然消失。
冬季水溫一般在16-18℃間,一般鯛科魚類都可穩定的成長,也少死亡發生,然體質不好的當年海鱺則不怎進食並且陸續少數死亡,所以必須在入冬前加強海鱺的肥滿度使其達最佳狀況,故可知平時特別是入冬前飼料的品質及管理對海鱺這種魚顯得非常重要。然在澎湖1999年12月到2000年2月的水溫卻降到12.6℃,調查發現若養殖密度降低(如300尾,1-2公斤的海鱺在7x7x4公尺箱網)存活率可達80%以上。同樣水溫在其他魚種(嘉臘、石斑、青嘴龍占、赤鰭笛鯛)則沒有死亡現象發生。
澎湖在2001年6月奇比颱風前,所有的海水箱網業者並不討厭颱風,因為自韋恩颱風後,15年來所有的颱風均未曾造成澎湖箱網養殖任何大的損失,所以都認為以澎湖內灣的環境、現有的箱網架構及多年經驗可抵擋14級的颱風,還可清除掉箱網底部底質上很多的汙物,所以颱風對澎湖的箱網業者而言其實事件好事。然奇比颱風打破了這個迷思,目前認為箱網養殖區必須加以規劃,特別是箱網養殖區內的延繩式牡蠣必須遠離箱網,至於浮式消波塊或採用沉式箱網則因為財力及觀念因素目前暫不考慮。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