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連載中)

第571章 誰為定魯第一功?


    筵席上眾人的想法,趙無恤心裡跟明鏡似的。

    漢朝人常常以萬里覓封侯為志向,春秋的士大夫們也是如此,立名於世,立家於國,得封邑田土,這就是這時代的大志向了。

    眼見主君打下了數百里山河,作為有功之臣,誰心裡不打點小算盤?但若就這麼輕易地把好容易整合的領地一一分割出去,趙無恤覺得自己這幾年就白忙活了,他會走上趙襄子分割趙國的老路,枉為後世之人。

    但不賞也不行,楚漢相爭時,劉邦之所以能成事,正是因為他派有才能的人攻佔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而項羽恰恰相反,有才不用,立功不授賞,授賞也不平均,所以他才眾叛親離,最終失敗。

    所以這一切都得小心規劃,牽一髮而動全身。

    趙無恤沒有輕易露出意向,只是面含微笑,沉穩如泰山,他一一回敬著家臣和魯國大夫們的敬酒和祝壽,卻沒提封賞之事,直叫眾人心裡發癢。

    直到宴饗將盡時,趙無恤才拍了拍手,叫停了歌舞,讓還能清醒著的眾人歸位。

    眾人精神大震,知道今晚的正題來了,卻見趙無恤起身宣佈道:「我本是游於中夏的流亡卿子,能有今日,多虧了二三子之功,本應論功行封,但功有大小、賞有先後,汝等不如各自誇功,看看誰當為定魯第一功臣,等到立春時節再統一封賞!」

    在場的家臣、士大夫們一時間面面相覷,遲遲不見人站出來自誇。最後還是大膽的田賁撓了撓頭道:「若論單場戰事,我田賁敢認勇猛第一。則別人不敢認第二,但要整個來論。我卻分不清高低。」

    虞喜也道:「歷次戰役的過程主君都讓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72章 軍功授田


    趙無恤躬身朝張孟談鄭重一拜,「今夜之事,多虧孟談了!你是定魯首功,卻只得了小小的家宰、田宅,真是委屈你了」

    張孟談連忙避開還禮:「這本就是臣之所願,主君能聽臣之言,行臣之策,下臣欣喜還來不及呢,怎會抱怨!」

    沒錯,今夜的一切,其實是趙無恤和張孟談事先就商量好,又臨時發揮了一部分的雙簧。

    這兩個月來,趙無恤一直在為定魯後如何分功的事情而苦惱,人心難測,在封土授勳如家常便飯的春秋,很難用後世的那套來要求春秋士人。就在這時,張孟談卻主動求見,主張不要將這百餘里領地分割出去。

    「將土地、民眾集中在主君手裡,禦敵時才能像一個拳頭似的打出去,若是分割得四分五裂,就成了自行其是的五指。此處一個邑大夫,那兒一個封君,雖然得到城邑的是忠心耿耿的功臣們,但人皆有私心,一旦要徵召他們出人出財出力,便不會盡力。「

    「孟談所言正合我意!」

    兩人不謀而合,趙無恤大感欣慰,沒錯,雖然歷程已經改變,但年輕的張孟談依然是歷史上那個說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國士。晉陽之圍後,張孟談既固趙宗,便奉勸趙襄子限制家臣的封地、名望,他甚至不惜捨棄自己的首功,拋下領地和權位,帶著家人避讓隱居,直到趙氏遭到齊、楚、魏、韓圍攻時,才出面解圍。

    在歷史上,是他的犧牲讓趙氏完成化封建之家為集權之國的最後一步!

    而現如今,張孟談那淡泊名利的性情,促使他在魯國,在趙無恤面臨困境時,做出了同樣了選擇。

    趙無恤又道:「但若公然如此表示,恐怕將士心寒,群臣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73章 夷為郡縣


    魯侯宋十一年的立春時節,天氣轉暖,冰消雪融。

    因為失敗本就是一種罪!

    其實直到戰國時期,被後世傳頌「以先進的封建制度取代了腐朽的奴隸制」的鐵血秦國,其實卻是個老牌奴隸制國家。有《商君書》《秦律》為證,奴隸數量不但是七國之最,其占人口比例更是超過了西周、春秋。靠著分戰俘奴隸給軍功地主來生產糧食,秦才得以維持擴張……

    軍功授田會推廣到整個右軍,萬餘基層兵卒從此有了躋身的途徑。

    這幾項舉措可謂推陳出新,卻沒能在魯國引發太大震動,因為它們侷限在趙無恤的領地上,只能算是趙卿的家事。

    以上種種封賞食邑,軍功授田的舉措,趙無恤都是委託家宰張孟談和一眾家臣辦理的,旁人難以置喙。何況,哪怕在最聰慧如子貢、韓虎等人看來,這只是在模仿晉國的「作州兵」和「爰田制」,他們沒看到這背後趙無恤希望在魯國培育一個軍功地主階層的企圖,以及對舊貴族的濃濃惡意……

    讓魯國大夫們直接感到不安的,是隨後舉行的朝會上,趙無恤公然宣佈,將會在魯國試行縣制!

    ……

    「縣制?是秦國的縣、楚國的縣、還是晉國的縣?」

    「大將軍乃晉人,自然是晉國的縣……」

    縣制不是趙無恤的發明,在春秋時早已有之,早在兩百年前,楚武王滅掉權國,將其改建為權縣。隨後秦武公也越過隴山,鋒鏑直指冀戎,平定後,以族名建立了冀縣。晉國也不甘其後,至遲到了晉文公、晉襄公時已經在邊境設縣,什麼「先茅之縣瓜衍之縣」,不一而足。

    縣者,懸也,本是邊境的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


    時間進入魯侯宋十一年春,魯國過去幾個月生的劇變早已傳遍諸侯,孟孫何忌奔齊後,齊侯當然又扮演起熱心腸的東方伯長形象。他在朝堂上當著鄭、衛、北燕使節的面怒斥趙無恤是擅權奪政的逆臣,杵臼痛心疾,春耕過後,他就要兵去攻打魯國,為三桓討公道。

    在齊侯想像中,魯國的大夫們一定對趙無恤的獨裁充滿了憤怒和不滿,只要齊師兵臨魯地,魯人一定會挾壺漿以迎友軍。

    可現實是殘酷的,他在泰山南麓的幾次小規模試探均以失敗告終,趙無恤在齊魯邊境部署了整整兩師半的兵卒,據守夾谷、陽關等險隘,齊國無機可乘。

    齊侯心有不甘,想著要不要違背諾言,再度徵召都邑民眾攻魯,如今春暖花開,應當不會重演前年冬天的悲劇,陳氏也在如此慫恿。

    但他很快就沒功夫去管趙無恤了,原來趙氏得了晉侯之命,令邯鄲氏攻衛,以報復衛國背叛。邯鄲氏迫於君命和趙氏宗主的壓力,只能奮力攻之,因為王孫賈在濮陽的緣故,戰鬥力低下的彌子瑕被邯鄲氏打得潰敗,趙氏大旗居然插到了濮陽西門外。

    於是衛侯連連向齊國告急,齊侯只能將準備攻魯的一軍調去衛國,幫衛人防禦,溫縣兵和邯鄲兵這才退到大河以西。

    於是魯國人渡過了一個和平的二月,春耕6續展開,縣制改革順利進行,西魯五縣的大夫們開始打包府庫,帶著家眷和家臣前往東地。他們這會不再抱怨了,趙無恤為了安撫這些曾有助於自己的大夫,將朝廷的各種高官職位不要錢地安到他們頭上。

    什麼小司馬,小司寇,小宗伯,少傅、少師、少保,不一而足這大大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


    個人與宗族孰輕孰重?回到春秋之後,趙無恤才感受到了宗族責任的重量,這時代的人或許不愛國,但卻無人不愛家。

    季氏和孟氏的家主都不是什麼英才,但他們的選擇卻讓趙無恤嗟嘆不已。季孫斯為了保全季氏,毅然赴死;孟孫何忌為了不成為孟氏降齊的罪人,自己奔齊,讓弟弟繼承家業,延續孟氏的統治。

    其餘士大夫,可以說他們腐朽,可以說他們鮮廉寡恥,可以說他們肉食者鄙,但無論是哪家,都在為維繫自己宗族的延續而嘔心瀝血,而且其中不少人頗得領民支持。

    無恤由此認識到,魯國的舊貴族還沒枯萎死透,淘汰他們需要時間,所以在推行縣制的同時,也保留了季氏、孟氏和東地大夫們的都邑。

    他打算用改頭換面的「幕府」來強大自己,削弱群藩。

    幕府可不是日本的發明,而是從中國借用的詞彙,早在春秋戰國,列國的卿和將相就有開府的權力,李牧伐匈奴,靠的就是幕府下的門客家臣出謀劃策。

    但趙無恤的幕府卻不盡相同,他只是借用這一制度,將魯國的三卿共治變成幕府將軍的乾綱獨斷。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士將被征闢為幕府私臣,他們或是冉求、公西華這種出身貧寒的孔門弟子,或是闞止這種低級的士。

    這些士人和老前輩曹劌一樣,鄙視卿大夫萎靡的生活,他們崇尚功利,嚮往仁義,有了一絲「國家興旺,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想通過入仕創造人生價值。

    在各縣蒙學源源不斷地量產人才前,在軍功地主們在魯國基層站穩腳跟前,趙無恤只能征辟這些士人為吏,長此以往,他們將在社會中下層形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76章 繼業者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趙無恤的家臣集團一直盼著主君能有子嗣,以安定人心。但趙無恤唯一的妾室卻毫無動靜,他們心裡著急,甚至開始勸說趙無恤大肆納妾,誰料上次勸說才過了沒幾天,就突然得到這樣的喜訊。

    張孟談心裡一塊大石頭落地,連忙祝賀道:「恭喜主君!」作為家臣他能安心了,作為朋友他也真心替趙無恤開心。

    無恤笑道:「我或許能有一個庶長子了,孟談也要努力才是,若是生下女兒,你我或能結一門親事。」

    換了尋常家臣,聽到主君如此許諾還不得喜不勝收?但張孟談卻不是,他沉吟片刻後推辭了:「主君若是想讓庶長子在魯國繼任大將軍之職,讓他娶魯侯公女,亦或是孟氏、季氏之女更為合適。」

    趙無恤有些無趣,張孟談什麼都好,就是太過冷靜了,他擺了擺手:「且等他生下來,到了及冠的年紀再說不遲。」

    伯羋有孕一事,趙無恤也是前些天才知道的,那種將為人父的欣喜和忐忑在心田混合,讓他在高興之餘,也免不了為未來的子女考慮起來。

    他可以預見,未來的自己必然是多子多孫的,如何安置這些子嗣,如何讓他們在這個大爭之世裡為趙氏做出貢獻?沒有人是完全獨立的個體,人人都要為宗族出力,這就是時代的法則!

    既然知道自己將有子嗣,那對魯國的處置便多了一個選擇,就算他趙無恤帶著五個縣歸晉為卿,在天下定於一前,老趙家在魯國的分店也得名正言順地開下去。不管新的大將軍是三歲還是五歲,總之要將這個席位牢牢佔住,有在晉國的趙鞅、趙無恤支持,被家臣們拱衛的小小趙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77章 失敗者


    帶著這種心思,師徒三人駛過大道,出了內城,然而外郭熟悉的舊景卻絲毫未遜.

    「夫子……」子路望著曾帶著師兄弟們來暢飲的那處酒肆旗幟,回頭問道:「真的不通知子貢、子有他們麼?」

    「不必了……」孔丘輕聲應了一句,隨後將目光偏向了那株老槐樹。

    往常清晨雞鳴響起時,他會帶著弟子們去大槐樹下設壇講學,而國人們會在旁圍觀,少數人帶著進學的心思,多數人只是看看熱鬧。

    「仲尼又來了。」他們會笑呵呵地打趣。「今天要講禮還是說仁?」

    孔子只是笑笑不說話,繼續自己的說教。當十幾年如一日後,那些曾經看不起孔丘身份,鄙夷他能耐的人都成了父輩,他們卻無不恭敬地將子弟送到孔子的門外,獻上束修,然後吩咐自家後生道:

    「跟夫子好好學!」

    少正卯雖然講學,卻只收大夫之家和上士的子弟,但孔丘卻有教無類。其實向他求問的大夫子弟只是少數,反倒是那些窮困潦倒的黎庶眼睛雪亮,認認真真地旁聽,不久後也努力勞動,湊齊了束修登門求學。

    冉雍,顏回等人,就是其中佼佼者。

    他的弟子裡,多數人出身貧寒,有的是耕地的農人,有的是商賈小販,有的是居於陋巷的無業游民,有的是快意恩仇的輕俠惡少年。無論身份高低,無論家世顯赫,進了他們門下,都是平等的弟子!

    教兒子什麼,他就會教弟子們什麼,他們相當於孔子的半子,是他的繼業者。

    然而這次遠行,孔丘只打算帶上子路、顏回二人,其餘弟子統統都沒通知。

    他們有他們的事業,許多人求學不是為了追求禮樂和仁義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78章 君子不器


    公良孺,漆雕開,原憲等人在雨水裡冷冷注視著子貢、竇須等同門

    「汝等是要追隨夫子而去,還是留在這裡,做趙無恤的鷹犬?」

    他們將追隨夫子離開視為唯一正確的道路,所以也將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扔在了同門的面前。

    若你們對夫子足夠愛戴,那就乖乖過來;若不願,那就是對夫子之道的背叛!

    公西赤驚恐地看著面容冷酷的同門師兄弟們,他回顧左右的子貢和樊須,卻見他倆齊齊愣住了,樊須捏緊了拳,子貢也呆立不動。

    事情發生的太快,而這條此與彼疆的界線也劃的太快了。

    若是換了從前,公西赤一定會亦步亦趨,可在趙無恤幕府裡摸爬滾打數年後,他也不再是從前那個單純聽話的少年了。

    那麼,該怎麼選呢?

    就在眾人猶豫的時候,一直將身體隱藏在眾人身後的宰予卻猛地跪地,在泥地裡啪啪啪三稽首:「夫子,諸位師兄弟,恕予不能相隨!」

    他隨即起身,將深衣上的泥水一揮,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子貢等人,轉身就走。

    孔子不言,宰予的離去在他意料之中,而漆雕開則朝宰予的背影唾了一口,罵道:「叛徒!」

    宰予是第一個徹底投靠趙無恤的孔門弟子,他繼任中都宰,卻沒有繼承孔子之道,而是改用趙無恤那一套,甚至公然對孔子說,趙氏之法優於所以的周公之禮!

    這不是叛逆之徒,不是反覆小人,還能是什麼?

    宰予猛地停住了腳步,轉頭看向憤怒的漆雕開,眼睛裡滿是平靜,你這個受刑的殘人,又哪能懂得我的志向?

    他冷笑著回應道:「子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之,亦勿施於人!夫子大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


    送別者們義無返顧地去了,雖然他們得到了孔子的原諒,但公良孺對子貢等人成見已深,接下來的路上還不在住地嘟囔道:

    「夫子這是第二次放子貢離開了,真的需要如此麼?為政者用卑劣手段來對付夫子,夫子何必一次又一次地豁達寬容」

    最懂孔子的顏打斷了他的抱怨:「子正,夫子之道,不過忠恕二字,二三子還得多多體會才行。」

    「沒錯,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僅此而已」孔丘亦如此作答,他還有更深一層的考慮。

    「有子貢、子華替趙氏做事,有他們堅持仁與義,幕府在魯國的施政也會保留幾分底線何況汝等隨我出國,可曾想過留在魯國的家眷怎麼辦?」

    雨又開始下了,孔丘目光掃過車旁眾人,讓其中不少弟子都心裡犯虛。

    他們中入學早的人多已成婚,且生有子嗣,比如曾點就有個五六歲的兒子。他們本來就沒什麼家產,因為不願在幕府裡供職,也沒有固定的俸祿,並無積蓄。一句為了夫子,為了理想,甩甩手說走就走了,讓上有老,下有小的家人如何維生?

    子路先表態:「我乃衛人,孤身一人在魯,夫子就算乘桴浮於海,我也要跟著去!」

    顏也早就想好了:「我早已與父親商量好了,我父子二人皆師事夫子,我二人分工,父親在家照料族人,我則跟著夫子遠行,照料夫子。」

    「我父我弟還能力田,我母也能織布,當不至於餓死」漆雕開,原憲等一窮二白的人是最支持孔門所有弟子一起跟隨夫子離魯的,這時候也不免猶豫片刻,卻咬著牙,狠心說了這麼一句。

    孔丘斥責他們道:「糊塗!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我不強迫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


    幾個月前,這個吳地女子的出現,可把桃丘的冶鐵匠人們嚇壞了。

    最初眾人阻攔她入內,因為她是女人,在中原攻金之工的圈子裡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千萬不要讓女人進入工坊,否則就會發生不吉利的事情,好不容易才修築起的高爐會破裂,銅錫五金的礦塊遲遲不能熔化,鑄造時也會出現毛刺和不整齊,不均勻的地方……

    更何況,她還帶著一個年幼的孩子,那孩子沒有紋身,只是眉間有一點深紅色的胎記,與他母親一樣,看周圍眾人時,眼中帶著濃濃的不信任。

    這對母女,絕對不能進入桃丘!

    鐵官的曹邴氏站出來,向帶著那女人來到此處的言偃解釋了緣由,但言偃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反問道:「將生鐵加工為可鍛的熟鐵,可能辦到了?大將軍需要的鐵兵器,可能量產了?」

    曹邴氏滿頭大汗,言偃笑道:「是不是都不能?但這個吳越之地來的女子卻自稱能辦到,大將軍發《求賢令》,聲明要唯才是舉,若是真有能耐打造出國之利器,自然也不會避諱工匠是男是女,速速打開工坊,讓她進去!」

    魯國和晉國的鐵工匠們悶悶不樂地照辦了,放她進去。

    她也不言語,先到了鑄造工坊處,為自己打造順手的工具。本來沉默而木訥的吳女,在穿戴上熟牛皮裙,站在爐子邊傾倒金液時,就彷彿變了一個人。汗水在古銅色的皮膚上流動,臂膀上的龍蛇紋身彷彿要活過來一般。工具成型後。她手持銅削切去毛刺,手腳麻利地將它們修正成型。一件件精良的工具便被做出來了。

    桃丘鐵匠們目瞪口呆地看著這女子表演,輕視之心紛紛收了起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