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討論] 空義 四

空義 四

空義     四

+  但空   知道一切事物有空理的一面.然不知其反面同時存有不空之意義.

    稱為但空.偏空.  同時亦知不空之理.此稱為 不但空. 不可得空

註 ..  一義   藏通別圓四教中藏通二教不明空.假.中三諦 .關一切法皆悉虛幻.

  據此空理.而引至極之理但見於空.不見不空.故稱   但空

別圓二教所立之空為三諦相即空.非但見空.煎件不空.不空即中道.故稱不但空

..   二義    藏教所詮之析空為但空.通教所詮之體空觀為不但空.此係因體空之內

   暗含中道.之理

..   小乘之空為析空.界內空.但空

..   大乘之空.性空.不但空.不可得空


+  性空   自性為空.本性空.佛性空.諸法自性空.

..   佛家論諸法為空.就其體性稱性空.(就其相狀則 稱 相空)

    諸法之性未生時為空無所有.遇眾緣和合時則生起諸法.

    若無眾緣亦空無所有


+  佛性即空  佛性乃諸法之自性.為真實性.真實相.為無體.

    無相.無生無滅.寂靜之自性涅槃

..   天台宗進行  一空(法性實相) 之觀法時.若從破執之 形相

      差異來分別.可將所觀之空法分為  性空 . 相空 兩種.

    性空者以  不自性  不他生  不共生  不無因生  等四句來推檢諸法

   破遣  有  之妄執.並以行  諸法性空   之觀


+   大空   十方世界為空.又作身所住處空

     無十方等之方位實體.稱為  大空.  (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等.稱為十方)

    遮有為空.其空亦空.即說有空亦.是為究竟之  大空

..   小乘之   偏空  析空   界內空   但空

..    大乘之  性空  不但空  不可得空  .而大乘究竟之空寂為  大空 .極大乘之涅槃

註 .. 六空一說..五蘊 (果報空) 十二入空 (受用空) 十八界空 (性別空) 六十法空(遍到空)

        四諦空(境空) 十二因緣空(義空)


+  一切法空   五蘊 十二處  十八界  有色無色  有見無見  有對無對  有漏無漏

    有為無為 等一切諸法皆空..   而不執其為   空


+  相空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皆為空  又作自相空  自共相空

   諸法之相有總別之分  無常苦空等相為總相  火之熱水之溼等相為別相.

   此等總別之相亦屬空性.終不可求

..   相空者 謂化身非生死 .非涅槃  故無生死虛妄之相.亦無涅槃真實之相

..   諸法之自性與共相均空. 又作自相空

..  一切法之自相 如 色變礙.受領納.想行識等之自性皆空

..  般若經所謂諸法之總別同異等諸相之不可得


+  真空  真如之理體遠離一切迷情所見之相杜絕  有空  之相對故稱 真空

..  大乘起信論所說之空 真如

..  唯識所說之二空 真如

..  華嚴所說三觀中之真空觀.等均屬之

..  大乘之非有之有 .稱為妙有.非空之空稱為真空 . 此乃大乘至極之真空

...  緣起本空  緣起之前本無(本空)


++ 註    相性無異 ..僅係稱別   如 諸法實相 即 諸法實性.  (指 體性與相狀)

      其別為  性為其體   相為可識  又有內外  遠近  初後  之別

   如    緣起論   實相論

TOP

感悟起源。。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