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起底民進黨『網軍』謠言生產鏈

起底民進黨『網軍』謠言生產鏈

起底民進黨『網軍』謠言生產鏈:有一批幽靈操盤公司,蔡當局變著法兒給錢
2021-04-06 07:05 來源:        環球時報
島內許多觀察人士注意到,臺鐵事件發生後,為降低此次事故對民進黨的『傷害』,其豢養的『網軍』已在網絡上『帶風向』試圖脫責,發表諸如『你們只要敢指責我民進黨官員,就是只想政治斗爭』『小英這次是被迫背了一個黑鍋』等言論。『此次事故讓臺灣人民同時見識到了民進黨執政的無能和「綠色網軍」的強大戰力。』前『立委』孫大千說。不僅是『太魯閣號』列車事故,此前的『萊豬風波』『鳳梨風波』『藻礁公投』等一系列在島內掀起全社會討論的話題都被民進黨『網軍』這只無形的『手』精准操控著。而當這只『手』將目標轉向大陸或國際輿論場時,又往往伴隨著無底線的造謠和抹黑。它到底是如何攪渾臺灣網絡輿論場的?
歪曲事實,動作整齊劃一,聚焦四大主題
『在島內語境下的「網軍」,是指受僱於特定政治背景的個人或組織。他們有系統、有組織、使用假賬號,在網絡上進行政治攻防、刺探網絡情報,並試圖顛覆輿論、帶動輿論風向。』臺灣時評人、新黨籍臺北市議員侯漢廷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民進黨及其各外圍組織都擅長使用『網軍』。
『1450』是臺灣人對民進黨『網軍』的戲稱。2019年3月,臺『農委會』的『2019年度加強農業訊息因應對策計劃』被指控編列1450萬元新臺幣預算,以每月4萬元以上薪資招募人員在網絡論壇等社交平臺進行『訊息實時澄清』等工作。『這是拿臺灣人民的納稅錢養網軍』『是否只要不利於民進黨當局的消息都會被歸為「假消息」』……島內各界質疑的聲音此起彼伏。『1450=民進黨網軍』的說法也由此誕生。
熟悉臺灣網絡生態的人對下述場景應該不會陌生:配色刺眼、寫有一行看上去像『字幕』的繁體字的圖片,能在『只是堵藍』等臉書『粉絲專頁』上獲得上千評論的互動。這樣『物美價廉』的內容是如何出爐的?
臺灣中時電子報稱,民進黨『立委』陳明文的女兒陳冠穎在其去年出版的《我的老板是『總統』:817萬票的幕後小英雄》一書中提到一些細節,比如民進黨當局文宣制作團隊面試成員的一道考題是,『列舉出柯文哲講過好聽的,卻沒有兌現的五個承諾』,以及選戰期間,民進黨團隊的制圖中心7分鍾就能產出一張圖。這本書的內容被島內媒體譏諷為『自爆招募蟑螂網軍攻擊政敵』。
侯漢廷把這稱為臺灣的『唱圖文化』——『照片加口號,不需要論述,只有情緒的好壞』。他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了這種操作的大致流程:『「中央廚房」(指中樞機構)統一下令在某個議題上『帶風向』(比如攻擊國民黨),作圖團隊快速制作圖片,通過PTT、DCARD、Instagram等各大論壇、社交平臺以及臉書粉絲專頁的「友好」公眾人物(被稱為『側翼』)散發,借此獲得大量轉發,然後「友好」媒體記者加以炒作,提昇曝光度,並用假賬號大量轉發相關貼圖到各新聞留言區。主要縣市長、「立委」的粉絲專頁小編再跟風、制圖、回復,達到快速傳播目的。』
去年11月,臺灣『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總召邱顯智曾制圖曝光民進黨當局『一條龍』的『網軍』生產鏈。這張圖片顯示,上層進行『政策研擬』和輿情分析後,文字論述部分交給『側翼網軍』測試(輿情)或者『帶風向』,這個環節的受眾主要是年輕人;之後再通過網絡意見領袖發文,配合名嘴政客的政論節目覆蓋中年受眾;圖文制作則交給『中央廚房』,由『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民進黨媒創中心、網絡社群中心等下屬『制圖部隊』同步供給『側翼網軍』和意見領袖,在社交平臺進行擴散。
『民進黨「網軍」很容易識別。』熟悉島內輿論生態的臺灣網紅『寒國人』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歸納了民進黨『網軍』的特點:不分黑白,歪曲事實,煽動對大陸的恐懼和仇恨。『比如硬把「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畫等號,以及編造「鳳梨事件」是因為「國民黨把技術泄露給大陸,大陸有了技術自己種,纔不再買臺灣鳳梨」的謠言,而那些沒有分辨能力的臺灣老百姓真的會相信。』
另一個特點是大肆『招安』意見領袖,實施動作整齊劃一的輿論攻勢。『寒國人』回憶說,2020年臺灣選舉前,社交平臺突然有一批奇怪的『粉絲專頁』傳播聳人聽聞的信息。而一些之前跟政治絕緣或者立場中立、甚至偏藍的網紅突然轉向,轉發這些信息,內容無外乎是攻擊韓國瑜,或者把民進黨做錯的事情洗白。『例如網紅「館長」陳之漢,之前立場偏藍,但2019年突然轉向綠營。更甚的是一些兒童節目的主持人也開始發表挺綠言論。當時我諮詢過一些網絡輿情公司,他們的看法很一致:韓國瑜要輸了。』
『嘗到「甜頭」的民進黨當局已對使用「網軍」上癮,加上利益關聯方越來越多,「網軍」產業鏈越來越大,他們只會變本加厲地四處出擊,不會收斂。』『國家安全管理的決策體系基礎科學問題研究』課題組成員、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博士後李白楊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總結了民進黨『網軍』利用不實信息操弄輿論的四大主題:圍攻國民黨等競爭對手;操弄『社情民意』,強行向島內灌輸『臺獨』思想;抹黑大陸,塑造『被打壓』的弱者形象,欺騙世界;在國際社會制造事端,『比如疫情期間攻擊譚德塞,在泰國、緬甸、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事件中進行挑撥,針對大陸造謠,甚至直接介入美國大選的輿情,「押寶」特朗普而圍攻拜登。』
擅長利用『側翼』
臺灣『報導者』網站曾在2018年以『誰帶風向:被金錢操弄的公共輿論戰爭』為題刊文稱,在網絡行銷公司任職十多年的資深專案負責人『凱文』說,他所接訂單的『源頭』來自某政黨的外圍組織,該組織以一次數十萬元新臺幣的經費作為『網軍』的『後備金援』,先聯系上平臺與廣告代理商,再一路往下找到行銷公司負責執行。在委托過程中,每一段金流『必須切割得仔仔細細』,並在相互保持距離的狀況下進行操作,以保護出資者不受任何被揭發的風險。文章說,島內政黨或政府通過『防火牆』切斷了一切線索的追溯,讓看似中立的『民意』自我喧騰。
上述報道提到的『源頭』是政黨的外圍組織,但如果再往上追溯,是否存在一個最頂端的『控制中樞』?實際上,媒體公開報道曾提及一些。親綠的《自由時報》2020年5月20日稱,民進黨成立『網絡社群中心』,由蔡英文連任競選辦公室發言人廖泰翔擔任主任,曾成功操刀蔡英文網絡社群的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鶴明領軍督導。再比如2020年11月,媒體發現臺『行政院』幕僚於公務時間在『立法院』議場制作『網軍』圖。
『網軍』概念在臺軍方也很受青睞。《環球時報》記者檢索發現,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國防政策諮詢小組』早在2015年5月就發布過題為『2025年臺灣軍事防衛能量』的報告,其中提到要『即刻補強臺軍資訊作戰能力』,以建立世界級網絡攻防能量為目標;要在現有陸、海、空軍之外,整合臺軍資訊、通信與電子相關的單位與能量,成立『第四軍種』。
前述信息顯示,民進黨當局的『信息戰』布局已在政黨、行政以及軍事層面全面展開。『但普通人要想找出哪個機構纔是「中樞」,無疑是霧裡看花。』『寒國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果單純認為民進黨有一個網軍『控制中樞』,可能會掉進『陷阱』裡,低估了民進黨當局的操作能力。『「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小英文教基金會」等誰是「中樞」,很難說清,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機構都是收錢、發錢的,這些錢很大部分都用來培植「網軍」。』
『民進黨很擅長利用「側翼」來走「地方路線」。』『寒國人』說。相比於邱顯智爆料圖中對『側翼』的定義,『寒國人』認為『側翼』還包括『時代力量』『基進黨』等綠營政黨和外圍基金會,而一旦有人當上『立委』,『極獨』勢力就會大把捐錢給他們。『比如罷免韓國瑜,當時他們搞的造勢活動算下來要好幾千萬,韓國瑜肯定募不到,但是「基進黨」裡跟我年紀差不多或者比我小的幾名年輕人就可以募到。當大家問這些錢從哪來時,他們絕對不會告訴你,更不會有人查。』
『寒國人』對記者形容,可以將民進黨理解為『一杆旗』,那些外圍政黨、基金會只需聽指揮『就有飯吃』,不過他們之間也存在競爭,爭的是如何更受民進黨青睞。『至於資金來源,我認為民進黨直接撥款、外圍組織出資、挪用公共資金或者境外勢力資助都有可能。』他補充道:『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民進黨上臺後屢次被「邦交國」「斷交」,但「外交經費」卻比馬英九時期沒有「斷交」時還高,這怎麼能不讓人懷疑呢?』
媒體界更是被民進黨網羅了『大半江山』。國民黨文傳會曾在2020年7月質疑,民進黨當局為宣傳自己,在4年時間裡為媒體提供破百億的標案,在45家媒體中,臺灣公視、三立、民視3家親綠媒體中標金額佔一半。數據顯示,納入統計的標案共計113億元新臺幣,公視中標金額近23億元新臺幣,三立為17.6億元新臺幣,民視為16.5億元新臺幣,共超過57億元新臺幣,而排在第4位的華視僅獲得不到10億元新臺幣。
幽靈操盤公司『來去自如』
『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都有了,執行層面的事務則被民進黨交給操盤的網絡行銷公司。侯漢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16年民進黨一上臺,行政機關就給各部門一份『公關公司政治背景資料』,詳細寫明哪些公司背景偏藍、哪些偏綠。
《環球時報》記者查詢臺灣『監察院』政治獻金公開查閱平臺發現,2019年,蔡英文的政治獻金收入高達5.6億元新臺幣,其中最大額的一筆支出項目為『Line社群系統互動技術服務、社群分析與顧問費第一期』,項目金額為750萬元新臺幣,支出對象為『大橡科技有限公司』,其他支出對象不乏與民進黨關系密切的『幫推公司』『凡工有限公司』等。
臺灣前『立委』邱毅去年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從之前的『惟勤公關』『南風整合行銷公司』到『深口袋行銷公司』,此類公司每隔半年至一年時間就不再繼續運營,形同幽靈。詭異的是,名不見經傳的『凡工公司』曾拿下新臺幣2784萬元的訂單,且『恰巧』在競選期間成立,選舉結束後解散。有臺灣媒體曾爆料稱,『幫推』『投石』兩家公司承辦過多個政府標案,獲利近億元,它們與民進黨的關系十分密切,其幕後掌控者就是蔡英文的『文膽』林錦昌以及民進黨文宣部門出身的李厚慶。
資金充足,撒錢自然非常『豪爽』。『寒國人』透露,他有朋友曾在網絡行銷公司工作,據了解,民進黨的訂單明顯比國民黨多好幾倍,出手也更大方,相比之下,國民黨的訂單總顯得經費不足。
『寒國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在一些基層團體也會被民進黨滲透,甚至在一些毫無政治色彩的活動上,經常有綠營的人士到處交換名片、上臺講話。『我曾經參加國民黨的一個青年論壇,黨主席江啟臣也出席,但沒有簽名或者安檢等措施。如果現場來了一個親綠的人,江啟臣的話很容易被揪住炒作。相比之下,民進黨的防范非常嚴密,我曾經想去民進黨黨部借廁所都不讓進。』
『民進黨起家於媒體(美麗島雜志社),骨子裡就擅長操弄「社情民意」。』李白楊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綠營早期的新媒體攻勢主要服務於政黨選舉,蔡英文上臺後,開始打造專門服務於民進黨甚至蔡英文自己團隊的『網軍』,這既包括所謂『臺軍第四軍種』的網絡部隊,也包括整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民間『網軍』力量。目前,民進黨『網軍』已壯大,實現了對島內傳媒渠道的全面控制,頻繁制造網絡事件,已成為蔡當局的『私家打手』。【環球時報】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