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全方位抗海盜 海洋策略再定位

全方位抗海盜 海洋策略再定位

高雄籍漁船「穩發161號」疑遭索馬利亞海盜劫持。此一事件除了喚醒國人重視海盜對船東及船員所帶來的生命與財產威脅外,也凸顯我國在因應動態海洋秩序的變化過程中,除了以海軍伸張海權的作為值得繼續努力外,還有其他許多亟待加強的空間。

首先,應儘速在行政院下成立因應海盜事件的任務編組,整合國防部、外交部、海巡署、漁業署、陸委會、外事警察與船公司等,除了向國際海事組織尋求協助外,亦應吸取他國遇劫之經驗,籌組談判小組,主動並積極地協助船公司與海盜進行談判。

其次,應構思「海盜遇險基金」之設立。除了對遇害者及其家屬提供經濟的安頓外,亦可逐步充實作為日後我國船舶提升海盜防護能力與設備之增補。

第三,應強化海盜攻擊的預防與危機管理的策略訓練。包括事前對避免發生海盜攻擊的評估,如航行海域的選擇、各種類型船舶的安全防護及通訊之強化;發生海盜攻擊時所應採取的因應作為,如利用船舶之特性進行自我防衛,整合船員分工抗盜並如何積極尋求救援;以及遇劫後如何與海盜共處,如心理建設與可採取最佳利益的作為安排等。

第四,應整建各種海事安全資訊系統。包括國際海事組織與國際海事局都有海盜活動的全球回報系統,英國國防情報組織與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也都會定期發布全球海事安全報告,我國應整建各種海事安全資訊系統,對分布在全球海域的我國船舶提供及時資訊。事實上就在三月廿八日,才有一艘七人遊艇在塞席爾群島外海遭遇索國海盜劫持,如果能夠及時提供相關資訊給我國作業船隻,或能避免此一不幸之發生。

去年十二月,中國大陸「振華四號」貨輪在亞丁灣遇襲,成功逼退索國海盜的事例,值得作為海上防盜的基本教案。此外,海上防盜的合作機制與經驗交流平台亦應納入兩岸間海運合作議事的日程。

近年來,國際海事機構為了海事安全與海盜防阻建立了各種資訊整合的平台,有助於統合各種合作方案。「反海盜報告中心」亦成功研發「新型衛星追縱的船隻定位器」技術,透過網路即可將船隻精確的位置經由衛星回報,由於體積小安裝方便,不僅不易被海盜發現,並能在海盜劫斷船隻動力時,以備用電力繼續運作,有助於及時監控船隻並隨時採取必要行動,保障航行安全。

凡此種種,均盼望我國能藉此海盜劫掠事件省思全方位海洋發展策略之途徑,以期在全球海洋治理的發展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