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沒有尊嚴與榮譽的軍隊如何保國衛民?

沒有尊嚴與榮譽的軍隊如何保國衛民?

國軍將官升遷爆發買官案,陳水扁所升七百餘顆星星,被懷疑有無價碼,此種氛圍映襯出一個難堪的圖像,戍衛台澎金馬安全的中華民國國軍,難道是一支形神俱毀的部隊?

今日軍隊受到議論,從上到下,從內而外的各層面都出現問題。軍人的面貌儼然已從堅毅果決、綱紀嚴明,滑落至如今的上下交征利,節操與胸懷俱皆受到質疑的境地。

一支國家的防衛力量,絕不僅是武器與人員的堆砌。戰力之計算,除了有形的裝備質量,與兵士之戰技訓練,無形的精神戰力往往更是戰爭的勝負關鍵。而今日的中華民國國軍,卻似正好與此相悖,在無形戰力上的傷病至足憂慮。

概略而論,一支國防武力的組建,差可分魂、氣、體三層結構。魂者,神聖不可褻瀆也,其與民族與國家乃密不可分,發動亞洲戰爭的日本皇軍之軍魂就是繫於大和魂,而與之抗衡最終取勝者,也正是以「一寸山河一寸血」號召整個中華民族總動員的國軍部隊。

在台整軍後,國軍仍是以「反共」為其精神砥柱。然而自李登輝掌權之後,國軍所倚恃的傳統信仰與價值,遭到刻意的掏空與剝蝕,卻並未替這支軍隊建立新的信仰價值。

軍人之節操無非是「執干戈以衛社稷」,但這支國軍的軍魂,卻在所保衛之「社稷」發生了定義的動搖。李登輝所掀起的國家認同爭議,對於軍魂信仰製造了強烈的傷害。到了陳水扁更達狂亂之境,一方面操作「正名制憲」,一方面說「中華民國是什麼碗糕」,對軍魂的戕害尤是不言可喻。

而氣者,殆可稱作軍人之武德。孫子兵法稱「兵者,死生之地」,軍人於戰時,在戰場的思維武裝就是一種「捨身取義」的氣概。為一種價值體系或生存制度,乃可慷慨赴死,是一種必須長久韜勵的志節,方可以在死亡的威脅下,果決向前。但在國家認同撕裂的政爭環境下,軍人沒有真正的精神填補,大約就形成一種犬儒的虛無心態,國軍要如何回答「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問題?

最底端的「體」,則是部署與建制。國防部每年以數千億預算,用於處理台海與區域之戰略構想,因應對岸軍力之變遷,以及國軍應採購孰種武器,以維持兩岸軍力之相對平衡,並釐清究竟要決戰於境外,還是用天價購置飛彈防禦系統,及究竟應繼續徵兵,還是全盤改採募兵。更細微處,就是阿兵哥每天的吃喝拉撒,操演訓練,然後,就是軍官尤其是將官的升遷。

但由於近十餘年來軍隊上層結構的空洞化,在下焉者的部署建制,不過就是一種上班打卡;軍人的心思,就貫注於何時可以與如何升將官,因此結黨朋營,攀龍附鳳;無可升遷者,軍紀亦告鬆弛。因此,李登輝任內,發生了尹清楓命案,以及各種軍購弊案。而圍繞於陳水扁周旁的集團,更是變本加厲,他們看穿了這樣無神無魂的國軍幹部,因而制定價格,欲從校官升到將官,欲由一顆星添加另一顆星者,或由二星躍至三星,都有一個曖昧的路徑與清晰的價格,終而爆發了這種舉世無雙的軍隊賣官鬻爵的奇案。畢竟,將官是軍隊棟樑,亦是國之重器。鬻售將星軍階,不啻就是賣國。

解嚴前,在政治上這支軍隊被指為統治者禁衛軍,而職業軍人則受到如社會邊緣人的歧視;那時的軍隊,缺少尊嚴。至解嚴後,陳水扁八年來則打著軍隊國家化的口號,把將官染綠,把將官當商品鬻售,更以錯亂的國家認同窒息軍魂;這樣的軍隊,沒有榮譽。軍人保國衛民,原應具有高度的尊嚴與榮譽。但舉世之內,恐再無任何國家之軍人,如中華民國軍人之無尊嚴與榮譽;而沒有尊嚴與榮譽的軍隊,如何保國衛民?

軍隊賣官已是膏肓之病,但今日國軍中,其病恐有更甚於賣官者。軍中袍澤應猛醒,國家與人民需要你們!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