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資訊]流動的黃金

[資訊]流動的黃金

弗裡德黑姆˙施瓦茨(Friedhelm Schwarz)/-經濟議題觀察家

■ 編按:2004年12月26日傍晚,全世界終於醒悟,人類在對抗大自然的威力時有多麼無力了。幾波海底地震引發的巨浪形成海嘯,席捲了孟加拉灣和印度洋沿岸十二個國家的海岸,導致27萬人喪生及數十億美元的財物損失。對許多受難者而言,前不久還是令人讚嘆不已的自然美景,卻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轉變成一次最嚴重的自然災難。我們長久以來認為可以掌控並預測大自然的認知,也因此動搖了。為此,特節錄轉載臉譜出版的《氣候經濟學》 ,供讀者進一步思考氣候與經濟的關係。


 現今飲用水已成為地球上一種短缺的物資,不是因為水不夠,而是因為大家使用時過於草率。德國一般的消費者幾乎都沒意識到,其實自來水是一項很珍貴的生活必需品。而用來沖馬桶的水,就可能沒什麼價值了。

 目前只有大型企業才適於將水分為飲用水和使用水,他們擁有自己的循環再利用設備,且由於需求量大,需要同時裝設兩種供水管線。對於絕大多數民眾和大部分企業而言,尤其是人口稠密、工業集中的地區,並沒有計劃要在管線和設備上做這樣的投資,還沒有!

 不過由於氣候變遷和天氣推移的緣故,這一切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早晚會改變的。以後會用洗過衣服的水或是衝過澡的水來沖馬桶的人,將不只是具有環保意識的人而已。

 在這個「藍色星球」的表面有71%的面積為水所覆蓋,全世界水的總蘊藏量約有14億立方公里,但只有2.5%(3500萬立方公里)是淡水,其他97.5%都是鹹水。96.5%是海水,1.77%是位於南北兩極或是高山上的冰川,處於冰凍狀態,1.7%是地下水,剩下的0.03%則分佈於河流、湖泊和沼澤,或是蒸發散佈在空氣中。現有的淡水中,有70%位於南北兩極的冰層中,其餘的30%則以大面積分佈的土壤溼氣形式,存在於地下水層、地面水域或天空的雲裡。

 天氣和氣候使得全球的水循環持續進行,且讓地球的水資源能夠彼此交換。全世界的海洋每年大約有50萬5千立方公里的水蒸發進入大氣層中,而其中大部分(45萬8千立方公里)又藉由降雨的方式回到大海中。每年有4萬1千立方公里的水從地表流入海洋。

 其中2萬8千立方公里的水是地表水,1萬3千立方公里是地下水,兩者均經由河流注入海洋。7萬2千立方公里的水在陸地上蒸發,而且主要是以植物的蒸發(evaporation)和蒸散(transpiration)作用的形式(7萬1千立方公里)。之後有11萬8,700立方公里的水以降雨的形式從大氣層中又回到陸地上。

 全世界的淡水可以分為所謂的「綠水」和「藍水」兩類:綠水指的是儲存於土壤中的雨水,其後蒸發或為植物所吸收;藍水指的是可再生利用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每年約有4萬立方公里的藍水可供使用,目前約有9.5%的藍水為人類所使用。1995年全球所抽取的水量為3,800立方公里,是1900年的六倍之多。

[ 本帖最後由 philxyz0316 於 2006-12-21 22:09 編輯 ]

TOP

很多公司都準備投資"藍金"~~
畢竟世界上每個人都要用水吧~~~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