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把政治圖騰鎖在倉庫

把政治圖騰鎖在倉庫

更新日期:2008-05-27 記者:顧爾德
國民黨常批評民進黨「意識型態治國」。不幸的是,新執政者在心中深處無法放棄「以意識型態反制意識型態」的念頭。老想把舊國民黨意識型態重新找回,要把舊圖騰再度立起。

故宮博物院院長新任院長周功鑫上任後宣布的「新政」之一,是要把前任院長杜正勝任內移走的孫中山銅像,搬回故宮的主要入口處,讓參觀者瞻仰。故宮提出的理由是,故宮博物館得以成立,是孫中山的貢獻,讓皇宮寶藏可以讓庶民欣賞。
這樣的理由其實滿牽強的。孫中山銅像就是個政治圖騰。雖然,孫中山的政治成就受到的肯定遠高於蔣介石,但有必要在一個博物館擺出這個圖騰讓人瞻仰嗎?遊客到故宮是為了感念孫中山當初把皇宮寶藏還諸全民嗎?
不可否認,當中華民國還存在時,國父孫中山這個政治圖騰就有其正當性。不過,問題是在於:蔣家威權統治下,強迫性地將黨國政治圖騰置入到所有的公共空間,這是種意識型態的洗腦,讓你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接受黨國正當性。二十多年來,台灣逐漸把這些政治圖騰從公共空間中移除,引起一些懷念舊秩序者的不安全感。其實,這些限縮政治圖騰、不讓它們到處氾濫的做法,才是有助於一個公共社會步向成熟的做法。
要不要立銅像,重點並不在於那個政治人物的功過如何,而在於這個社會的團結、凝聚,並不需要再藉由對一些政治圖騰莫名其妙的順服祟拜而形成,而是藉由這個社會傳承、型塑出來的價值、生活方式而形成有機體。
這些價值與生活方式是持續累積,也在持續變動中的。沒有人可以否認過去八年來民進黨執政,也對這些價值與生活方式的建構有實質的貢獻與影響--即使過去八年來民進黨也同時留下負面作用。
令人遺憾的是,國民黨班師回朝後,有著一股太強烈的「撥亂反正使命感」(或者稱之為「復辟的衝動」),對前朝留下來的事就是看不順眼,就是非把它動一動、改一改不可。
馬英九甫當選,接受媒體訪問時,就提到要把中正紀念堂改回原名;國防部長陳肇敏在立法院也大批「兩顆子彈」--「兩顆子彈」也是藍營無法忘懷的受創象徵。他們都宣稱不是主動要對這個議題發言,而是被動答覆媒體或立委。不過,他們的回應中就流露出急於否定前朝的心態。也許,覺得在中正紀念堂改名過程中,情感受傷;也許覺得在真調會過程受委屈。但不要忘了,這種反制的衝動,往往是掀開舊傷口、製造新對立的能量。
國民黨常批評民進黨「意識型態治國」,新政府信誓旦旦,不要意識型態干擾文化教育。不幸的是,新執政者在心中深處無法放棄「以意識型態反制意識型態」的念頭。老是想把八年前的國民黨意識型態重新找回,要把舊圖騰再度立起。民進黨執政時,去除國民黨政治圖騰的動作,的確有些過於粗暴,但這不代那些圖騰就具有正當性。也不代表國民黨重新執政,就可以同樣粗暴地重立圖騰。
馬英九上任後,不重視繁文縟節、元首象徵,這樣的務實精神,也應該運用到處理國民黨黨國的老舊政治圖騰問題上。不要再搞意識型態復辟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