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金管會:檢討除權息日股價下調 /發股利不扣減股價 恐掀論

金管會:檢討除權息日股價下調 /發股利不扣減股價 恐掀論

金管會:檢討除權息日股價下調
2015-08-03 04:51:34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韓化宇/台北報導

[attach]96390[/attach]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 本報系資料庫

金管會將全面檢討上市櫃公司除息除權日股價下調機制,在外界建議下,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2)日首度表示,已請證期局研議此事,美國等地並無下調股價作法,將蒐集國外做法並分析對散戶利弊影響,8月底完成檢討。

金管會上周四與八家金控座談時,某金控負責人建議,最近股價不好,跟接近除權除息日期有關,國外沒有除權除息日下調股價制度,若能取消這項作法,就不會加重賣壓,也不會出現棄權棄息,其他金控負責人也立即發言呼應此觀點。

這位金控負責人表示,包括美國、加拿大及一些歐洲國家,都沒有除息除權日下調股價作法。

昨天在曾銘宗臉書上,也有民眾指出,為什麼公司賺錢配息,隔天股價卻要往下調,明明是扣自己的錢還要被課稅。建議能夠股票配息而股價不除息,這樣的話扣起稅來相信很多人都可以接受。曾銘宗首度在臉書上具體回應說,正在研究可行性。

曾銘宗表示,由於近來類似的建議不少,因此早在兩周前,已請證期局蒐集其他國家作法,檢討可行性。

曾銘宗強調,這是股市幾十年來的交易習慣,對散戶利弊影響都要分析,才能夠作出決定,8月底前應可完成。

他表示,沒有這項機制的美國,主要是以法人為主的市場,透過市場機制就會反映應有的價格;但以散戶為主的市場,若未下調股價,散戶若不知相關資訊,以為未除權除息,用高的價格買,對散戶也不見得公平,所以還要再多蒐集其他國家資料。

金管會官員表示,美國等國家大部分都是除息,且是法人市場為主,加上漲跌幅限制較大、甚至沒有漲跌幅限制,法人下單時自然會考慮到除息後的價格,透過市場機制自然反映價格。

而台灣因散戶多及過去漲跌幅限制只有7%,因此,開盤前的參考價會扣掉配息金額。舉例來說,7月30日A公司的股價是每股25元,若配現金股利1元,31日除息日時,開盤前參考價會扣除1元配息,降為24元。

曾銘宗強調,美國散戶比重只有2%、3%,所以會蒐集更多國家資料,從會計帳上、資訊透明度及交易習慣等層面,進行研究。

發股利不扣減股價 恐掀論戰
2015-08-03 04:51:35 經濟日報 記者王皓正、周克威、魏興中/台北報導
   
上市櫃公司發放股利,但可能將不扣減股價的作法,市場抱持正反不一的看法。從投資人的立場來看,領取股息後股價不該扣減;但從學理與實務上,現行的扣減制度則屬合理,預期此事將引發各方大論戰。

法人機構指出,目前只有因為除息而將使大盤指數扣減,每年因除息蒸發點數約350點,而除權則不會影響大盤指數。

金控公司財富管理主管表示,公司發放股票股利後,由於流通的股數增加,若股價仍維持在原本價位,將使整體市值虛增,進而導致台股指數失真。

另外,在除息的部分,由於公司在實際上,確實將手中現金發放予股東,在會計上,股東權益、淨值將會下降,若不將股利反應在股價上,除息前可能會湧進大筆空單,因為公司的實際資產確有減少、股價終需反映實際價值。

不過,站在投資人的立場,從機會成本與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除息就好比投資人將一筆資金存入銀行、1年後所領取的利息;將同樣的一筆錢投資上市櫃公司,公司運用投資人的資金從事經營活動,若有獲利,則應分派股息做為合理的報償(如銀行所給的利息)。但現行制度卻要在股價上扣減股息,等同投資人在除息時未領到合理報償,這樣的作法並不合理。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 本帖最後由 大昌嘉嘉 於 2015-8-3 11:00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