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武俠仙俠] 碧血劍 作者:金庸(全書完)

崔秋山這一露形,奉太監曹化淳之命前來搜捕的東廠番子之中,便有四名好手跟蹤下來。但見他脅下挾著一個幼童,但仍是縱跳如飛,迅捷異常,一名番子取出一支甩手箭,使足手勁,擲了出去。崔秋山聽得腦後生風,立即矮身,那支箭從頭頂飛過去,就這麼停得一停,另一人已扣住三支鋼鏢,連珠發出。崔秋山把袁承志往地下一放,左手一抄,接住兩支鋼鏢,避開了第三支,正待發回,敵人的袖箭、飛蝗石已紛紛打來。崔秋山手接叉撥。閃避暗器。拉著袁承志向山下逃去。這時他們離官兵大隊已遠,可是四名番子始終緊追不捨。其中一人大叫道:「識相的。你撇下兵器,乖乖的跟老子回去,就讓你少吃些苦頭。」崔秋山暗暗把鋼鏢交到右手,待他追近,突然兩鏢一上一下,疾如閃電般射了出去。那人「啊喲」一聲,腿上一鏢早著,登時栽倒。其餘三人略一停頓,又分頭掩來。崔秋山見敵人追近,對袁承志說:「我去奪那人的刀來給你。」把虎叉往地下一插,反奔迎敵。那使雙刀的一招「雲龍三現」,刷刷刷連壞三招,崔秋山竟搶不入去,另一個使鐵鞭的卻已欺近袁承志身旁。崔秋山見一時奪不下敵刃,而那邊袁承志卻已危急,驀地回身,滴溜溜一個旋身,已欺到那使鐵鞭的人背後,一招「金龍探爪」,五指向他後心抓去。那人鐵鞭正向袁承志後心掃去,忽覺身後來了敵人,單鞭一立,轉過身來。崔秋山以快打慢,出手迅捷異常,那人招架不住,只得連連倒退。袁承志忽地踏步上前,飛起一腿,踢中了他後臀。那人怒吼一聲,橫鞭反擊,突覺掌心一震,鞭梢已被崔秋山抓住。就在這時,那使雙刀的與使鬼頭刀的三件兵刃同時向崔秋山背後打來,這時腿上中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走出兩三里路,四下荒僻無人,啞巴忽地把崔秋山往地上一放,縱身躍到那兩名公差面前。兩公差轉身想逃,哪裡來得及,早被他一手一個,揪住後心,直向山谷中摔了下去,兩聲慘叫,都跌得腦漿迸裂而死。
  啞巴摔死公差,抱起崔秋山,健步如飛的向前疾走。這一來袁承志可跟不上了,他雖勉力對付,兩條小腿拚命搬動,但只跑了里許,已氣喘連連。啞巴一笑,俯身把他抱在手中,他雙手分抱兩人,反而跑得更快,跑了一會,折而向左,朝山上奔去。翻過兩個山頭,只見山腰中有三間茅屋,啞巴徑向茅屋跑去。快要到時,屋前一人迎了過來,走到臨近,原來是個二十多歲的少婦。她向啞巴點了點頭,見到崔袁兩人,似感訝異,和啞巴打了幾個手勢,領著他們進屋。那少婦叫道:「小慧,快拿茶壺茶碗來。」一個女孩的聲音在隔房應了一聲,提了一把粗茶壺和幾隻碗過來,怔怔的望著崔袁兩人,一對圓圓的眼珠骨溜溜的轉動,甚是靈活。袁承志見那少婦粗衣布裙,但皮色白潤,面目姣好,那女孩也生得甚是靈秀。那少婦向袁承志道:「這孩子,你叫甚麼名字?怎麼遇上他的?」袁承志知她是啞巴的朋友,於是毫不隱瞞的簡略說了。那少婦聽得崔秋山中毒受傷,忙拿出藥箱,從瓶中倒出些白色和紅色的藥粉,混在一起,調了水給崔秋山喝了,又取出一把小刀,將他腿上腐肉刮去,敷上些黃色的藥末,過了一陣,用清水洗去,再敷藥末。這般敷洗了三次,崔秋山哼出聲來。那少婦向袁承志一笑,說道:「不妨事了。」打手勢叫啞巴把崔秋山抱入內堂休息。
  那少婦收拾藥箱,對袁承志道:「我姓安,你叫我安嬸嬸好啦。這是我女兒,她叫小慧,你就耽在我這裡。」袁承志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回  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

安大娘拉著袁承志,走到內室,並排坐在床沿上,說道:「承志,我一見你就很喜歡,就當你是我的親兒子一般。今天你不顧性命救了小慧,我更加永遠忘不了你。今晚我要到一個很遠的地方去。你跟著啞伯伯去。」袁承志道:「不,我和你一起去。」安大娘微笑道:「我也捨不得你啊。我要啞伯伯帶你到一個人那裡。他是你崔叔叔的記名師父。你崔叔叔只跟他學了兩個月武藝,就這般了得。這位老前輩的武功天下無雙,我要你去跟他學。」袁承志聽得悠然神往。
  安大娘道:「他平生只收過兩個真正的徒弟,那都是許多年前的事了,只怕他未必肯再收徒弟。不過你資質好,心地又善良,我想他一定喜歡。啞伯伯是他僕人,我請他帶你去求他。你好好去吧。要是他真的不肯收你,啞伯伯會把你送回到我這裡。」袁承志點點頭。
  安大娘又叮囑道:「這位老前輩脾氣很古怪,你不聽話,他固然不喜歡,太聽話了,他又嫌你太笨,沒骨氣,只好碰你的緣法吧。」從腕上脫下一隻金絲鐲子來,給他戴在臂上,輕輕一捏,金絲鐲子已經收小,不再落下,笑道:「等你武功學好,成為大孩子時,別忘記安嬸嬸和小慧妹子!」袁承志道:「我永遠不會忘記。要是那位老前輩肯收我,安嬸嬸你有空時,就帶小慧妹妹來瞧瞧我。」安人娘眼圈一紅,說道:「好的,我會時時記著你。」
  安大娘寫了一封信,交給啞巴轉呈他主人。四人出門,分道而別。袁承志與安大娘及小慧雖然相處並無多日,但母女二人待他極為親切,日間一戰,更是共經生死患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一晃三年,袁承志已十三歲了。這三年之中,穆人清又傳了他「破玉拳」和「混元掌」。「混元掌」雖是掌法,卻是修習內功之用。自來各家各派修練內功,都講究呼吸吐納,打坐練氣,華山派的內功卻別具蹊徑,自外而內,於掌法中修習內勁。這門功夫雖然費時甚久,見效極慢,但修習時既無走火入魔之虞,練成後又是威力奇大。蓋內外齊修,臨敵時一招一式之中,皆自然而有內勁相附,能於不著意間制勝克敵。待得「混元功」大成,那更是無往不利、無堅不摧了。袁承志練武時日尚淺,「混元功」自未有成,但身子已出落得壯健異常,百病不侵。穆人清有時下山,一去便是兩三月、三四月不等,回山後查考武功,見他用功勤奮,進境迅速,每次都是獎勉有加。這一年端午節,吃過雄黃酒,穆人清又請出祖師爺的畫像,自己磕了頭,又命袁承志磕頭。說道:「今天教你拜祖師,你知為了甚麼?」袁承志道:「請師父示知。」
  穆人清從至內捧出一隻長長的木匣,放在案上,木匣蓋一揭開,只見精光耀眼,匣中橫放著一柄明晃晃的三尺長劍。袁承志驚喜交集,心中突突亂跳,顫聲道:「師父,你是教我學劍。」穆人清點點頭,從匣中提起長劍,臉色一沉,說道:「你跪下,聽我說話。」袁承志依言下跪。穆人清道:「劍為百兵之祖,最是難學。本派劍法更是博大精深,加之自歷代祖師以降,每一代都有增益。別派武功,師父常常留一手看家本領,以致一代不如一代,越傳到後來精妙之著越少。本派卻非如此,選弟子之時極為嚴格,選中之後,卻是傾囊相授。單以劍法而論,每一代便都能青出於藍。你聰明勤奮,要學好劍術,不算難事,所期望於你的,是日後更要發揚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穆人清棋力本來不如木桑,這時又是勉強奉陪,下得更加不順,不到中局,已是處處受制,眼見一塊白子形勢十分危急,即使勉強做眼求活,四隅要點都將被對方佔盡。他拈了一粒棋子,沉吟不語,始終放不下去。
  袁承志在一旁觀看,實在忍不住了,說道:「師父,你下在這裡,木桑師伯定要去救。你再下這著,就可衝出去了。不知弟子說得對不對。」穆人清素來恬退,不似木桑那樣自負好勝,也就照著徒兒指點,下了這著,一大片白棋果然真衝了出來,反而把黑子困死了一小塊。這局棋穆人清本來大輸特輸,這麼一來一去,結果只輸了五子。木桑大讚袁承志心思靈巧,讓他九子,與他下了一局。袁承志雖然不懂前人之法,然而圍棋一道,最講究的是悟性,常言道:「二十歲不成國手,終身無望。」意思是說下圍棋之人如不在童年成名,將來再下苦功,也終是碌碌庸手。如蘇東坡如此聰明之人,經史文章、書畫詩詞,無一不通,無一不精,然而圍棋始終下不過尋常庸手。成為他生平一大憾事。他曾有一句詩道:「勝固欣然敗亦喜」,後人讚他胸襟寬博,不以勝負縈懷。豈知圍棋最重得失,一子一地之爭,必須計算清楚,毫不放鬆,才可得勝,如老是存著「勝固欣然敗亦喜」的心意下棋,作為陶情冶性,消遣暢懷。固無不可,不過定是「欣然」的時候少,而「辦喜」的時候多了。穆人清性情淡泊,木桑和他下棋覺得搏殺不烈,不大過癮,此刻與袁承志對局,竟然大不相同。袁承志與此道頗有天才,加以童心甚盛,千方百計的要戰勝這位師伯。這一局結果雖是木桑贏了,可是中間險象環生,並非一帆風順的取勝。次日一早,木桑又把承志拉去下棋,承志連勝三局,從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大威和小乖越養越馴,袁承志一發命令,雙猩立即遵行無違。這一天,兩頭猩猩攀到峰西絕壁上採摘果子,這絕壁一面較斜,尚可攀援,另一面卻如一大堵平牆,毫無可容手足之處。雙猩摘果嬉戲,小乖忽然失足,從樹上跌了下來,直向絕壁一面溜下。這絕壁離地四十多丈,一掉下去自是粉身碎骨。大威嚇得魂飛魄散,趕到山壁上看時,見小乖幸喜並未掉下,兩條長臂攀在山壁上一個洞裡。這洞穴年深月久,本來被泥土封住,小乖掉下來時在山壁上亂抓亂爬,湊巧抓破封泥,手指勾住了洞穴。只是身子掛在半空,上不得,下不去,十分狼狽。大威無法可施,飛奔下山,來討救兵。袁承志正在練劍,見它滿身被荊棘刺得斑斑血跡,神態驚惶,不住跳躍,口中吱吱亂叫,知道小乖必定出了事,忙招呼了啞巴,一起跟大威出去。大威指著峭壁,亂跳亂叫。袁承志和啞巴奔近一看,見到小乖吊在半空。袁承志回到石屋取了幾條長繩,和啞巴、大威從斜坡爬上絕壁,將三條長繩接了起來,懸垂下去。小乖這時已累得筋疲力盡,一見繩子,雙手雙腳死命拉住。啞巴和大威一齊用力,將它拉了上來。小乖身上被山石擦傷了數處,受傷不重,但它吱吱而叫,把手掌直伸到袁承志面前。袁承志一看,只見它手掌上釘著兩枚奇形暗器,鑄成小蛇模樣,伸手一拔,竟拔不下來,小乖卻已痛得亂跳,知道暗器下面生有倒刺。
  袁承志一驚,心想:「難道來了敵人?」忙打手勢問小乖,暗器是誰打來的?小乖指手劃腳,示意說伸手到洞中時刺上的。袁承志很是奇怪,心想這絕壁上的洞穴素不露形,而且上距山頂、下離地面都是甚遠,怎會有暗器藏在其中?想了一會,難以索解,便去見師父和木桑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袁承志心想:「我好人做到底,索性照你的吩咐做吧。」於是又向地下挖掘,這次泥土較堅,時時出現山石,挖掘遠為費力。他此時武功頗有根底,但也累出了一身大汗,堪堪又將挖了三尺,忽然叮的一聲,鋤頭又碰到一物,撥開泥土,果然又是一隻鐵盒,不過這只盒子小得多,只一尺見方,暗想:「這位怪俠當真古怪,不知這盒中又有甚麼東西。」打開盒蓋看時,只驚得一身冷汗。原來盒中一張箋上寫道:「君是忠厚仁者,葬我骸骨,當酬以重寶秘術。大鐵盒開啟時有毒箭射出,愈中書譜地圖均假,上有劇毒,以懲貪慾惡徒。真者在此小鐵盒內。」袁承志不敢多看,將兩隻鐵盒放在一旁,把金蛇郎君的骸骨依次搬入穴中,蓋上泥土,點上了香燭,拜了幾拜,捧了鐵盒,回身走出。火光照耀下見洞口是用石塊砌成,想是金蛇郎君當日進洞之後,再用岩石封住。否則的話,從這具骷髏看來,他身材高大,又怎進得洞來?只是時日已久,洞外土積籐攀,又生滿了青苔,卻看不出來,只道洞口是天生這麼細小的。袁承志挖開石塊,開大洞口,以備師父與木桑道人進來查看。出洞後啞巴將他拉上。他拿了兩隻鐵盒,去見師父。穆人清與木桑正在弈棋,見他過來,便停弈不下。袁承志把經過一說,兩人看了幾封書柬,都是暗暗心驚,又把大鐵盒中寫著「啟盒之法」的封套拆開,裡面一張紙寫道:「鐵盒左右,各有機括,雙手捧盒同時力掀,鐵盒即開。」木桑向穆人清伸了伸舌頭,道:「承志這條小命,今日險些送在山洞之中,要是他稍有貪心,不先埋葬骸骨而即去開啟盒子,只怕難逃毒箭。」
  叫啞巴搬了一隻大木桶來,在木桶靠底處開了兩個孔,將鐵盒掃開了蓋放在桶內,再用木板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當下假裝昏倒未醒,眼睜一線偷看,只見一人身材瘦削,四十多歲年紀,面容乾枯,另一個頭頂光禿,身軀高大,瞧身形就是適才與自己交手之人。他想:「山上有甚麼貴重東西,值得他們來搶?這裡就只有師父留下給我做盤纏的五十兩銀子。但這二人絕非尋常盜賊,這禿子武功不弱,想那瘦子也自了得。若說是來找師父報仇,為甚麼不殺我,卻到處搜尋東西?」暗運功力,想崩斷手上所縛繩索繩子。不料敵人知他武功精強,已在他雙手之間插了一支空竹,只要一用力,竹子先破,立發聲響。袁承志微微一掙,便即發覺,於是停手不動,尋思脫身之計。那禿子忽然高興得大叫起來:「在這裡啦!」從床底下捧出一個大鐵盒來,正是金蛇郎君的遺物。瘦子臉露喜容,與禿子坐在桌邊,打開鐵盒,取出一本書來,見封面上寫著《金蛇秘笈》四字。禿子哈哈大笑,說道:「果然在這裡,師哥,咱們這十八年功夫可沒白費。」揭開秘笈,見書頁上畫著許多圖形,寫滿小字,喜得晃頭搔耳,樂不可支。
  瘦子忽叫:「咦,那人要逃!」說著向袁承志一指。袁承志吃了一驚。禿子回過頭來,那瘦子手腕翻處,波的一聲,一柄匕首插進了禿子背脊,直沒至柄,隨即躍開數尺,拔出長劍,護住門面。禿子驚愕異常,忽然慘笑,說道:「二十幾個師兄弟尋訪了十八年,今日我和你才得到這寶貝,你要獨吞,竟對我下這毒……手……哈哈……哈哈……你……你當然連石樑派也叛了。可是要瞞過五位老爺子,只怕沒這麼容易,我……瞧你有甚麼好下場……哈哈……」
  靜夜中聽到這慘厲的笑聲,袁承志全身寒毛直豎。那禿子反手去拔背上匕首,卻總是夠不到,驀地裡長聲慘呼,撲在地上,抽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回: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

袁承志在十三歲上無意中發現鐵盒,這些年來早把這件事忘得幹幹淨
淨,眼看這張春九與禿子的神情,《金蛇秘笈》中定是藏有重大秘
密,否則他們不會連續找上十八年之久,找到之後,又如此你搶我奪
的性命相搏。「到底秘笈中寫著甚麼?」此念一動,再也不能克制,
於是在床底角落中把那只塵封蛛結的小鐵盒找了出來。這只盒子小得
多,張春九和禿頭一時沒發見。兩人一見到大鐵盒中的假秘笈,便欣
喜若狂,再也不去找尋別物了。

袁承志打開鐵盒,取出真本《金蛇秘笈》放在桌上。翻開閱讀,前面
是些練功秘訣以及打暗器的心法,與他師父及木桑道人所授大同小
異,約略看去,秘笈中所載,頗有不及自己所學的,但手法之陰毒狠
辣,卻遠有過之。心想,這次險些中了敵人的卑鄙詭計,日後在江湖
上行走,難保不再遇到陰惡的對手,這些人的手法自己雖然不屑使
用,但知己知彼,為了克敵護身,卻不可不知,於是對秘笈中所述心
法細加參研。一路讀將下去,不由得額頭冷汗涔涔而下,世上原來竟
有這種種害人的毒法,當真是匪夷所思,相較之下,張春九和那禿子
用悶藥迷人,可說是毫不足道了。

讀到第三日上,見秘笈所載武功已與自己過去所學全然不同,不但與
華山派武功無絲毫共通之處,而且從來不曾聽師父說起過,那也並非
僅是別有蹊徑而已,直是異想天開,往往與武學要旨背道而馳,卻也
自具克敵制勝之妙。他一藝通百藝通,武學上既已有頗深造詣,再學
旁門自是一點即會。秘笈中所載武功奇想怪著,紛至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袁承志見了這等情景,心想:「無怪闖王聲勢日盛。百姓飢不得食,
也只好殺官造反了。」向一名飢民問道:「這位大哥,可知闖王是在
哪裡,我想前去相投。」那飢民說道:「聽說闖王大軍眼下在襄陵、
聞喜一帶,不久就要過來。我們大伙也正要去投軍呢。」袁承志又
問:「剛才聽得大家唱的歌兒甚好,此外還有沒有?」那飢民道:
「還有好多呢。那都是闖王部下的李公子所作。」於是又唱了幾首,
歌意都是勸人殺官造反,迎接闖王。袁承志沿途打聽,在黃河邊上遇
到了小部闖軍。帶兵的首領聽說是來找闖王的,不敢怠慢,忙派人陪
他到李自成軍中。

闖王聽得是神劍仙猿穆人清的弟子到來,雖在軍務倥傯之際,仍然親
自接見。袁承志見他氣度威猛,神色和藹,甚是敬佩。闖王說他師父
去了江南,想是穆人清在言語中對自己這愛徒頗為獎許,是以闖王對
他甚加器重,言下頗有招攬之意。

袁承志聽得師父不在,登時忽忽不樂,再問起崔秋山,則是和穆人清
同到江南蘇杭一帶籌措軍餉去了。袁承志說要去尋師,稟明師父之
後,再來效力。闖王也不勉強,命制將軍李巖接待,又送了五十兩銀
子作路費。袁承志謝過受了。那李巖雖是闖軍中帶兵的將官,但身穿
書生服色,談吐儒雅。原來他是前兵部尚書李精白之子,本是舉人,
因賑濟災民,得罪了縣官和富室,被誣陷入獄。有一位女俠仰慕他為
人,率領災民攻破牢獄,救了他出來。那女俠愛穿紅衣,眾人叫她為
紅娘子。李巖實逼處此,已非造反不可,便和紅娘子結成夫婦,投入
闖王軍中,獻議均田免賦,善待百姓。闖王言聽計從,極為重用。闖
軍本為飢民、叛卒所聚,造反只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