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臺灣宗教資源豐富 當局擬串聯宗教團體發展產業

臺灣宗教資源豐富 當局擬串聯宗教團體發展產業

全台登記有案的寺廟、教堂達1600多座。2012年2月27日,“民政司長”黃麗馨表示,臺灣宗教資源豐富,“內政部”未來將研議將宗教團體串聯起來,發展優質產業。
“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最近他向馬英九簡報“內政部”業務,馬英九提醒可發展“宗教創意產業”,他也認為,臺灣宗教可思考走文創的路子。
黃麗馨表示,臺灣寺廟的祭祀活動蓬勃,很多已從宗教意涵蛻變成文化語言,如電音三太子不僅風靡高雄世界運動會,也多次在國際活動上露臉,又如媽祖繞境、土地公、保生大帝、甚至如慈濟的義工環保服、環保筷等,在在都顯示宗教創意產業的可能性。
“內政部”官員也說,以最近幾年盛行的神只公仔為例,神只概念已從信仰發展到藝術實用層次,不再只是過去一板一眼令人敬畏的活動,反而以日常親近“卡通化”的型態出現。
黃麗馨說,宗教團體法已在“立法院”上會期完成初審,“內政部”已列為本會期優先“法案”;這項法案目前仍有宗教團體認證、宗教團體財務結算等疑慮尚待溝通。
全台各寺廟登記有案共11000多座,其中台南市1500多座最多,高雄市1300多座居次。
Q版媽、慈濟毯民間早動起來
不待官方發動,臺灣各大廟宇多年前即已開動文創列車。台中大甲鎮瀾宮十幾年前就推出大甲媽系列產品,慈濟以回收寶特瓶製成環保衫,北港朝天宮結合布袋戲偶,收入用在慈善團體,讓宗教貼近生活,也延續愛心。
大甲鎮瀾宮表示,推廣文創產品主要是讓年輕人也能認識、親近媽祖,“大甲媽”文創產品生活化,種類琳琅滿目,例如早期的Q版媽祖就曾帶動風潮。
其他如去年由大甲媽“過火”的行車紀錄器,前幾年很夯的大甲媽隨身聽,還有醬油、酒類、印章、T恤、手機吊飾及玉石等,廟方會把與廠商的簽約金撥給鎮瀾兒童家園運用,扶助更多兒童。
花蓮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合作,將回收的廢棄寶特瓶經過抽絲及紡織等過程,由志工們重新製作成環保衫及毛毯,投入賑災救援或贈送給貧困、弱勢民眾,每件毛毯都凝聚慈濟志工的愛心,“化無用為大用”,也借此推廣“綠色新素材”。
北港朝天宮近年投入媽祖文創,總幹事陳建陽表示,除公仔、香火及紀念神像,還有人見人愛的神轎夫衣服。
廟方也與笨港文教基金會合作,結合媽祖與布袋戲,發展出各種風俗藝品,包括八家將、官將首及彩繪布袋戲偶,很受民眾歡迎。
朝天宮為承傳花燈手藝,培育不少藝匠人才,未來也將注入文創元素,帶動北港的“手工燈業”產業

TOP

還是讓宗教回歸單純的教化人心之功能罷!
何必使宗教變成了利益人士們的搖錢樹!
這些政客們的政府人士,如此的妄圖染指宗教,難道不怕招致地獄果報嗎!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