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村醫火燒50萬病人欠條後:研發神湯 出書印美女圖

村醫火燒50萬病人欠條後:研發神湯 出書印美女圖

2017-04-05 22:58:57來源:新京報

  “調脾胃,通腸道。這是我的核心技術。”談到治療精神類疾病患者,楊全鴻說。他寫了一本書,《論證癫痫精神病臨床治療與解析》,有150頁,其中34頁是介紹他的榮譽。

楊全鴻在診所展示與名人的合影
  短短幾天,河南省“最美村醫”楊全鴻的生活發生了反轉。
  他行醫半生,治療了數以千計的精神類疾病患者,因爲病人多來自農村,家境貧困,交不起醫藥費,他在四十多年裏攢下了超過50萬元的欠條,得用紙箱裝,摞起來有一米多高。
  欠條的事被衆多媒體報道,多年來,他的診所裏擺滿了衆多政府部門頒發的獎狀、病人贈送的錦旗和牌匾。
  楊全鴻很在意自己的聲名,他曾多次給媒體記者打電話“求宣傳”。3月10日前後,楊全鴻把成箱的欠條塞進了火爐,以期換來更大的社會關注度。
  燒欠條的視頻在網絡上被廣泛傳播,而楊全鴻等來的則是一紙禁令:新鄉縣衛計委突查診所,下發“衛生監督意見書”,要求他遣返住院的相關精神病人——作爲村醫,楊全鴻不具備治療精神類疾病患者的資質。
  他的醫德曾被衆人稱贊,“盡心盡責、仁義”;但也有人說,他的醫術並非傳言般神奇:“言過其實”、“治標不治本”。
  楊全鴻自己也糾結,是棄醫還是堅持?是靠媒體繼續揚名,還是在輿論場裏選擇隱沒。
  他感歎,“爺們,樹大招風啊。”

楊全鴻診所樓道

楊全鴻診所裏的病房
  “引火上身”
  “那個記者說,點吧,點了可以給你帶來大名譽。”楊全鴻上下抖著攤開的雙手,後悔不叠。
  事情過了不到一個月,但這位村醫有點記不清燒欠條具體是哪天了,只記得是3月10日前後,他正給病人看病,一個“記者”來診所采訪,他搬出了那箱子欠條……
  曾采訪過他的兩名記者說,展示榮譽證書、整理欠條,參觀病人送來的錦旗,是楊全鴻接待媒體的流程。
  3月10日,楊全鴻再次展示欠條的時候,那個“記者”提出建議,“這些東西都發黴了,你留著占地方,不如一把火燒了。”
  一聽說“能給你帶來大名譽”,楊全鴻真的把欠條燒了。有人在旁邊拍了照、錄了視頻。
  兩三天後,一段1分56秒的視頻在網上大範圍傳播。視頻裏,穿著白大褂的楊全鴻說,“(欠條)擱在那礙事,天天摸來摸去,看著也心煩。”他把厚厚的一摞欠條塞進了院子裏的爐火中,“不再說欠條這個事兒了,再說就沒有意思了。”
  建議楊全鴻燒欠條的人叫李孟泰,回顧那一幕,他對剝洋蔥說,“我只是跟他開了個玩笑,以爲他不敢燒,畢竟是幾十萬,但他真燒了,我都嚇了一跳。”
  李孟泰不是記者,他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自稱是多家媒體的通訊員,在楊全鴻這裏免費看過病,寫過關于楊的幾篇文章。
  這一把火,將這位河南新鄉縣的村醫置于輿論風口。村裏年輕人都知道,“楊叔比以前還火,網上到處都是他的事兒。”
  視頻傳播了沒幾天,3月14日,新鄉縣衛計委突查楊全鴻的診所,下發了“衛生監督意見書”,要求楊遣返住院的相關精神病人,並立即停止超範圍執業活動。
  楊全鴻這才意識到,那把火,讓自己出名了,但也可能燒掉他的前半輩子。
  假如停止收治精神病人,他的“專科”將和一般的村診所沒什麽區別,“前半輩子白活了,後半輩子活著也沒啥意思了。”
  接下來的幾天,楊全鴻每隔幾分鍾就接到一家媒體的電話,他不知道說啥了,“害怕,心髒突突的,出不了氣。”一著急上火,住進了醫院。
  3月24日,在新鄉住院治療心髒病的村醫回到了自己的診所,他手背上輸液時粘貼的膠布還沒有撕下,以往梳得一絲不苟的分頭,已經變得油膩,一绺绺垂在額前。
  他所在的七裏營鎮楊屯村一個村民評價,“老楊這叫引火上身。”
  欠條與志向
  那箱子欠條,是楊全鴻行醫四十多年積累下來的。他說加起來有50多萬。
  展示的時候,他會把欠條全搬出來,摞在寫字台上有一米多高。小到幾十塊錢,大到幾萬元,很多欠條最終都停留在一張處方箋上。

楊全鴻積累的欠條
  燒完欠條一周後,再見到媒體,展示完榮譽證書,“說我是好人,是最美醫生,不是吹的,都是有證據的。”
  他起身去拿欠條,剛昂起上身,又失落地坐下了,“唉,當然了,看不成了,燒光了。”他愣了有一分鍾。
  67歲楊全鴻的身材魁梧,走進他的診所,錦旗、匾額能圍滿一個小房間,他說有三百多面,都是患者送的。“這四十多年,我收治的病人超過5000人。”
  多位楊屯村村民及楊全鴻收治過的病人說,“他最擅長治療精神病。”

楊全鴻獲贈的匾額
  楊全鴻的診所對外全稱叫“新鄉市楊全鴻手術治療癫痫疑難雜症專科”。他說他知道怎麽伺候農村的病人,“因爲我也農村人,也得過病。”
  家中兄妹八人,自己是長兄,1968年,楊全鴻18歲,剛初中畢業一年,就罹患膿敗血症,昏迷九天。手術刀在他身上留下了十三處疤痕,花了家裏六千塊錢。
  “大病一場,身體大不如前,幹不起重活,在農村相當于一個廢人了。”楊全鴻的發小楊大行(化名)說,家人就讓楊全鴻跟隨在縣醫院工作的舅舅學醫,一年多後,就開始到村裏爲村民打針抓藥。
  1971年的一天,臨村有村民帶孩子來診所,說孩子有狂躁症,坐立不安、喜怒無常。“當時我也不懂,就是摸索著來。”楊全鴻見這個孩子大便幹結,就開了些調理脾胃的中藥,“脾胃調理好了,能吃了,啥病就好了。”
  這讓楊全鴻找到治療精神病的自信,他定下了自己的從醫方向,“就是治療這個”,他指了指自己的腦袋。
  改革開放後,他開了診所。爲了提高醫術,跑到山東、安徽等地交流學習,還查資料寫論文,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楊全鴻在醫學類期刊發表了近十篇論文。
  找他看病的人,大部分來自河南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地區,到大醫院看不起,但也不能坐等病情加重,楊全鴻這裏收費便宜,是他們的一根救命稻草。
  楊全鴻說,這類病人花費很大,很多人交不起醫藥費,就打欠條,有的連欠條都不打,(以前)病人5塊錢包吃住,生活就是這樣過的。
  視頻裏,楊全鴻統計,截至2003年,他的欠條累積爲445857.57元。
  楊全鴻說,這些攢下多年的欠條讓他親身體驗到人間苦難,也是他立志從醫的行醫之本。“解除病人的疾苦。”
  楊屯村村民呂素梅說,“我親眼見過,楊大哥把病人的病治好了,最後病人沒錢付醫藥費,楊大哥讓別人打個欠條,就讓病人走了。”呂素梅自己也是楊全鴻的病人,因爲家庭條件差,經常在楊全鴻這裏免費拿藥。
  宣傳與榮耀
  2002年,楊全鴻在楊屯村村口包了一塊800平方米的地,修了個院子,院子門口沒有標牌。唯一能辨識出這是一家醫療單位的,是兩層樓的樓頂飄著的一面旗幟,旗幟是一個患者送的,有風的時候,旗幟招展,上面能看見“無私幫助”四個字。

楊全鴻站在診所前
  “整體上,他是個好人。”作爲較早報道楊全鴻的記者之一,新鄉本地媒體人翟京元這樣評價。
  翟京元向剝洋蔥回憶,二十多年前楊全鴻在當地就小有名氣,經常有外地人找過來看病。“當時他的新聞價值在于,一個貧苦的醫生,多年來踏實地爲貧苦病人看病。”
  2013年11月,翟京元對楊全鴻的報道,引起了河南省級媒體的注意。他的那箱欠條出現在報道裏,引發公衆熱議。
  後來,翟京元發現,這個村醫有點不一樣,“總想得到表揚”。
  當新聞沈寂下來,楊全鴻每隔幾個月就會給翟京元打電話,“老翟,過來宣傳一下我吧。”
  多家媒體的關注給楊全鴻帶來一串榮譽。2011年至2015年,他先後獲得多個稱號,“全省優秀鄉村醫生”(河南省衛生廳),“河南好人”(河南省文明辦、河南省廣電局)、“河南最美鄉村醫生”、“新鄉市醫德標兵”(新鄉衛計委等部門)。

楊全鴻的榮譽證書
  在坊間,楊全鴻被人們稱爲“中國最美村醫”。
  接觸媒體多了,楊全鴻已經准備好對記者的一套通用表達。今年3月24日下午,不到十分鍾,楊全鴻就當著三個客人的面利索地脫下褲子,數自己身上的傷疤。
  他想表達“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但沒有說完整,就用“我經受過人間疾苦。”
  “怎麽說呢,你就寫我是個大好人,最美醫生,免費給病人看病。”楊全鴻不停地告訴記者,該怎麽提問,怎麽寫報道。
  楊全鴻很重視自己的榮譽,他去領獎的胸牌至今挂在他的房間,在他自己印刷的一本150頁的《論證癫痫精神病臨床治療與解析》書上,有34頁是介紹他的榮譽,包括患者送他的錦旗、感謝信,還有媒體對他的報道。
  之前沒有媒體關注楊全鴻,他給病人免費看病,“有個條件,你要到民政局開個證明,證明我給你免費治病了,我做了好事,政府要知道。”
  對這次燒欠條事件,翟京元“感到不對勁”。“楊全鴻越來越會宣傳自己。”假如他只憑自己的本事,不過度依靠媒體,也能在病人中享有很高聲望。
  但翟京元覺得,楊全鴻更靠近前者。
  鄭州的一名病人說,“感覺這個醫生跑偏了。”

楊全鴻查找爲病人免費治療的“證明”
  名聲與醫術
  家人都不怎麽支持楊全鴻的“自我宣傳”。
  他希望妻子接受媒體采訪,說說他從醫的坎坷經曆,但妻子反而表達了不滿,“別人看病掙錢,他掙欠條。”
  楊全鴻馬上怼了過去,“名利不能雙收”,我要“名”。
  覺得妻子不理解自己,楊全鴻十年沒有在家睡過覺,“我們實際上和分居差不多。”
  在楊屯村,楊家條件一般,村民張素芝說,他家連件像樣的電器都沒有。楊全鴻在診所住的小屋,不到十平方米,牆是用一層塑料布糊的,屋裏擠著一米二寬的床和一米見方的書桌,一些日常用品沒地方放,就堆在床頭。
  楊全鴻的確擁有著不錯的名聲。在楊屯村,村民們說他“出名了,也樸實,沒有改變農民的樣子,對誰都沒有架子。”
  發小楊樹林說,“老楊好事兒幹了不少,幹得不小,就是沒致富。不知道他圖個啥。”

楊全鴻在打理診所院子裏的菜園
  剝洋蔥走訪了楊全鴻收治過的七位病人,其中四人對他的醫術表示信服,“大醫院看不好的病,在他這看好了。”
  對其醫德,幾乎所有的病人都表示“盡心盡責,仁義。”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一名老師曾帶學生到楊的診所實習,她回憶,有一名病人得不到家人關心,自己跑到楊全鴻診所,住了很長時間,楊全鴻幫他看好了病,家人不來接,是楊醫生掏路費送他回家。
  但也有三位病人認爲,楊全鴻的醫術“言過其實”、“治標不治本”。
  婁軍旗的愛人患有先天性精神病,在楊全鴻的診所住院,“第一個月2000元,接下來每月減少200到300,住了半年,我老婆病情好轉,行爲正常了。”
  各種費用共計1.2萬元,交完8000元,婁軍旗就給不起了,剩下4000打了欠條。
  婁軍旗說,本來打算掙夠錢就把欠的4000元一分不少給楊醫生。但妻子的病又複發了。“他沒把我老婆的病治好,剩下的錢我沒必要給他。”
  楊全鴻也不追究,“他不是給了一部分嘛。”
  “當時整個社會都窮,大家不比掙錢,比本領,我最喜歡接受病情比較複雜的病人。”談到攻克疑難雜症,楊全鴻的臉色變得越來越紅潤。
  “有一次來了一個病人,在大醫院花了七八萬沒看好,三天沒大便,臉都憋黃了,我給他吃瀉藥,三天不到就好了。”提到自己攻克的疑難雜症,楊全鴻總離不開“調脾胃,通腸道。”
  “這是我的核心技術。”楊全鴻對剝洋蔥說,他發現所有的精神病人都有個特征,脾胃不調,大便幹結,就總結出治療精神病的獨門技術。
  此外,楊全鴻還發明了精神治療法:讓病人抄誦名言警句。比如“知人知面不知心,知江知海不知深”。
  “這些精神藥方配合中藥治療,療效顯著。”
  3月24日,楊全鴻還當場展示了他最新研制的藥物——十二味早湯。
  在三個客人面前各擺一個紙杯,在每個杯裏撒入黃色的藥末。倒水、用一雙筷子一一攪拌。“喝喝喝,這東西,神湯。”說著,他端起自己的那杯一飲而盡。
  他設想這“神湯”能獲得批號,推向市場。
  楊全鴻還展示了自己出的書《論證癫痫精神病臨床治療與解析》,書的封面印了兩個美女頭像,旁邊是兩行字: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即在眼前。
  這本書沒有書號,印了1000本,每本成本5塊錢,定價12元,但一本也沒賣出去,最後都送給了自己的病人。

楊全鴻自己出的書
  棄醫還是繼續?
  自從李孟泰慫恿燒欠條之後,楊全鴻很是不滿,“這個報道不行。”
  他也有很多事情不理解。新鄉縣衛計委突查診所,叫停楊全鴻的超範圍診療活動,是因爲他沒有治療精神病病人的資質。“那些證書不是政府發給我的嗎?怎麽現在政府突然說我不能做了?”
  楊全鴻隨便說出了兩個稱號,兩次獲得“全省優秀鄉村醫生”,都是河南省衛生廳評的;2015年的“醫德標兵”,是新鄉市衛生局、新鄉市計劃生育委員會評的。
  對此,新鄉縣衛計委辦公室主任禹磊對剝洋蔥說,“之前沒有發現楊全鴻有超範圍執業的情況,我們正是從燒欠條到報道裏看到楊全鴻在治療精神病人,才去調查的。”
  但楊屯村裏的村民說,楊家診所多年來一直有病人住院,大部分是精神病人。楊全鴻發表的論文中,也多次提到治療精神病的病例。“政府不可能不知道。”
  “以前都只關注他的名聲了,媒體得到了料,當地官方得到了正能量,楊全鴻得到了名,皆大歡喜,誰在意他的瑕疵?”與楊全鴻相熟的一名媒體人說。
  楊全鴻也生氣,“說你好時你就好,說你不好的時候你就不好。”
  一氣之下,他對外界說,累了,以後不當醫生了。
  最近幾日,楊全鴻的診所格外安靜,手機也漸漸安靜了,楊全鴻總是怔怔地坐在診所裏,“等政府的人給我聊天,但一直沒有等到。”
  3月23日,新鄉縣衛計委向楊全鴻下發了證據先行登記保存處理決定書,將楊全鴻的病人信息登記本收繳。
  對于楊全鴻來說,他的事業正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
  楊全鴻本來有長遠的打算。楊全鴻曾不顧家人反對,擴大了診所規模,現在的診所是兩層樓,有70多間房,“2002年借錢修這個院子,花了十幾萬,今年才把錢還清。”
  楊全鴻一籌莫展,他知道自己沒資質收治精神病人,“不收治精神病人,我還能幹啥,還有啥價值?”
  他希望被“特赦”,“你給有權力的人說說,給咱們這邊打個電話,一下子都解決了。”
  楊全鴻還以爲,自己還是不夠出名,“哎呀,你看看,假如我站上感動中國、國家級的最美鄉村醫生的領獎台上,明星給我頒獎多好,我把照片往牆上一挂,誰還敢說我不行?”
  說完,他從一個房間裏搬出一個一米長的相框,裏面是他和一名全國最美鄉村醫生的合影。
  但要出名,還要靠宣傳,但在是否接受媒體采訪這個問題上,楊全鴻猶豫不決。
  前一天還關機躲避媒體,第二天就主動給記者撥打了五個電話。3月31日,一個小時沒有見到記者,他主動撥打20個電話聯系,但一小時後,他又在電話裏說:“你的稿子不要發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