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2
發新話題

[其它小說] 我的整形世界 作者:王竹語(全書完)

我的整形世界 作者:王竹語(全書完)

第01章  愛我,不要打我

在遠方轉角處,我又看到她。在醫院一直看到同一個人,一再出現來複診,這實在不是一件好事。她這次來是因為泌尿道感染,我問:「臀部還好吧?有沒有怎樣?」

「臀部沒事。」她很高興的回答。

一見面就關心一個女生的臀部,好像有點怪怪的。還好這裡是醫院,到處都充滿著令人難以接受的事,自然也就見怪不怪了。

她今年二十五歲,進出醫院已經十九年。十九年前,她六歲,有一天,媽媽不知為了什麼原因大發脾氣,打她出氣,竟然把她的脊椎骨都打斷了。後來經過多次開刀治療,放固定器;如果不放釘子,身體會垮下來。從此下半身癱瘓,開始坐輪椅。十九年過去了,她的容貌已經從六歲長到二十五歲;但是,她的身高還是六歲。

她的媽媽很後悔,非常後悔,現在也是媽媽在照顧她,照顧脊椎損傷病人是很辛苦的。因果,是很可怕的,如果十九年前媽媽不打她,她現在早就在上班,回饋媽媽,媽媽也有經濟來源,生活也可以好過一點。說不定她還已經結婚生子,媽媽也可以含飴弄孫,寄樂天倫。這一切,都因為媽媽一怒之下而成了泡影。

脊椎損傷的她造成臀部壓瘡,很難再開刀,群醫絞盡腦汁,想盡辦法把她的傷口關起來,還是束手無策。我接手之後,發現她的傷口極度惡臭,無法以言語形容的臭,臭到不能再臭,根本沒辦法站在她旁邊。

我跟泌尿科郭主任研究半天,問他:「膀胱是否有廔管與傷口相通?」郭主任說沒有,確定找不到廔管。可是傷口一直冒水、一直冒水,是尿嗎?顏色不像;是膿嗎?濁度不像,非常難處理。那時靠非常傳統的方式換藥,先縮小傷口,最後好不容易關起來。

可是第二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SAN0214 經驗 -20 發文前˙請先詳閱版規 不要每次發文後都需 ... 2011-10-10 11:02
  • SAN0214 金幣 -20 發文前˙請先詳閱版規 不要每次發文後都需 ... 2011-10-10 11:02
  • SAN0214 威望 -1 發文前˙請先詳閱版規 不要每次發文後都需 ... 2011-10-10 11:02

TOP

第 2 章  一個抄寫佛經的媽媽


他是剛退伍的年輕人,正要開始人生另一段新旅程,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這天他跟朋友喝完酒,騎摩托車,昏昏沉沉,撞到卡車,反彈回來,爆炸起火,全身燒成一個大火球。還好路邊剛好有人洗車,趕快拿水沖他,叫救護車送醫院。如果不是這樣,他當場就燒死了。

人的際遇是很奇妙的,那個洗車的人早不洗晚不洗,偏偏就在那時候洗,剛剛好及時滅火。我們每天發生的每一件事,跟別人每天發生的每一件事,似乎毫無牽扯,渺不相涉,但冥冥之中似乎又有著令人難以言喻的微妙關聯。

腦出血,大腿骨折,全身百分之三十七的三度燒傷。他先在別家醫院插管,太嚴重了,然後轉送來慈濟醫院。在燒燙傷中心外面,我跟媽媽說:「救活的機率不大。」媽媽聽了之後面無表情,從一種悲傷中沉默下去。

有肺水腫的併發症,骨科也開刀,還好傷口沒有感染。雖然傷口沒有感染,腦出血以及全身百分之三十七的三度燒傷還是太嚴重了。

媽媽告訴我:「鄭醫師,你知道嗎?我兒子很喜歡當義工,他都在幫助別人。他在伊甸基金會當義工,幫老人送飯,後來還跟我說,以後就算在上班,也要繼續當義工。」

「他是個好人。」
「我知道,但好人不一定會有好運。」

該我沉默了,好像被一道閃電擊中後的沉默。

媽媽又說:「他很喜歡服務別人,他是個好兒子。」

我輕聲回應:「妳是個好媽媽。」


從此這位媽媽每天到燒燙傷中心門口守候,原來她立刻把工作辭了,每天就坐在燒燙傷中心門口等我。我不知道她去哪搬來一張小桌子和椅子,燒燙傷中心一天只開放兩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她就坐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 3 章    糖尿病足
 
我看了一下行事曆,確認去台北上課的行程,接著就去看一個病人。她叫顏曼,可是她的人生卻不太圓滿。

四十歲,糖尿病患者,精神狀態不是很好,因為身體內都是毒素。人體內所代謝的廢物和水份都要經由腎臟排除,她的腎臟功能不到正常人的十分之一,毒素累積在體內,常常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身體狀況已經夠糟了,醫生說的話又不配合,菸癮又大,全身菸臭味薰人,更是糟糕。

她的右腳有兩個傷口,也可說是有兩個洞:腳底一個,腳背一個,叫「糖尿病足」:足部因為神經病變而失去知覺,因血管病變又使得血液循環變差,傷口容易感染,換藥不方便,沒辦法碰水,傷口越來越髒。我想起早期慈濟委員訪視的時候,探望一位長年臥床的老爺爺,委員一邊問他的生活現況,一邊看到老鼠正在咬他的腳而他毫無感覺。

我來到病房,仔細幫她檢查了一下,發現她腳的血液功能不是那麼好。我告訴她:「我可能要把妳的腳截掉,不然妳的傷口不會好……再怎麼換藥也不會好。」

她搖搖頭:「我不要截肢。」

「妳本身狀況不好,在洗腎,而且妳有糖尿病。」

「我不要截肢。」

「傷口真的不會好。如果再拖下去,恐怕會很嚴重,我打算下週一幫妳截肢。」

「如果不截肢呢?」

「細菌感染,會從腳一直上去,最後全身血液都是細菌。」

「然後呢?」

「敗血症。」

「然後呢?」

「休克。」

「然後呢?」

「死亡。」

她簡單問,我簡單答。病人不配合醫生,醫生配合病人。

多年來的經驗,病人一定會問我的意見,要我建議最佳處理方式。而我向病人宣布我的決定時,只要有一點婦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  4 章  兩份

他身高一米八,高人一等,高了三十多年,後來出車禍,下半身癱瘓,從此坐輪椅,比別人矮了一截。

他來看我的門診,原來他被燙傷,屁股破一個洞。因為脊椎損傷,他沒有感覺。一般人一燙就跳開了,但是他下半身沒有知覺,所以燙傷特別嚴重。燒燙傷的傷口護理很重要,因為病人感覺差,容易發生褥瘡,一有褥瘡更不容易照料,也更不容易好。

我先把他的燙傷醫好,然後醫他的褥瘡。可是他的傷口經常復發,經常來找我。我覺得很奇怪:明明控制得不錯,怎麼還是會經常復發?

於是我問他:「你有用墊子嗎?」

他搖搖頭,「我沒有很好的墊子。」

一般人坐著的時候,就算坐的是最舒服的沙發,十分鐘之後一定會稍微挪動一下身體,可能根本不自覺,但就是會不由自主的動一下,為什麼?身體有自動保護系統,動一下,就是減壓。屁股承受整個上半身的體重,上半身其實是很重的,所以屁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 5 章  地獄來的教材

阿傑:

今年花蓮的冬天似乎特別冷,但是你寄來的一張耶誕卡趕走了寒意。謝謝你的問候,我過得很好啊,就算不開心,抱怨這、抱怨那,也於事無補。總有人過得比我糟,不如隨遇而安,心存感恩。

我從這家最有愛心的醫院寫信給你,至少我是這麼認為。很多方面,它還滿接近事實的。多麼熟悉的時節,那一年你受傷送來醫院,大概也是這個時候吧?

那時我一個月才值一天燒燙傷中心的班,你就剛好在那一天被送來。三十分之一的機率,你都能遇上我。三十分之一的機率不能說不大,遇上了就是你的。機率沒有大小的問題,只有「有無」,機率再大,遇不上就是遇不上;機率再小,樂透頭獎機率千萬分之一,那麼小,還不是那麼多人中。但只要有機率,一旦遇上了,人生就從此不同。

我是注定要遇上你的。你為了生火而燒木柴,但是下大雨,木柴全濕了,又濕又冷,木頭燒不起來,於是你灑松香油,以為可以助燃,沒想到發生大爆炸,立刻引燃熊熊烈火,你衣服全燒光了,差點當場死掉。送來醫院時,全身有百分之四十四的三度燒傷,加上百分之二十一的二度燒傷,總共百分之六十五燒傷,存活率大約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

你是注定要遇上我的,一接到你,我跟你媽媽說,因為燒傷面積太大,會不會活,很難說。阿傑,你知道嗎?如果我一生必須對一千個家屬說一千次「會不會活,很難說」的話,我確定我第一次和第一千次是一樣的沉重和難過。因為通常外科醫生對家屬說「會不會活,很難說」的時候,大部分就是救不活的意思。我們做醫生的,根本不可能對還抱著希望、跟死神搏鬥的病人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 6 章    我送病人一首詩

我每週四下午要坐火車到玉里慈濟醫院看門診,習慣兩手空空,不會提個袋子什麼的,兩袖清風,自在輕鬆。

有一天,一走出花蓮車站,奇怪,好像有東西忘了拿。過一會兒,才猛然想起:「糟了!人家送我的東西忘了拿。完蛋了,人家特地送我的,竟然忘了拿。如果是吃的,那也就算了,可是那是別人的心意。」我趕緊跑到服務台,服務台馬上打給北上列車,說第三車廂七號座位,遺留了一個東西,請送回花蓮車站。東西送到花蓮後,我才又去車站拿。

東西拿到手,我才仔細看內容。是一張裱好的圖:左邊畫著綠葉荷花,右邊題著一首詩:

立志濟世多積福,
大而化之勝恩師。
醫病整形變魔術;
一針見血淚不流。

每一句的第一個字和最後一個字相連,就成了「立福大師醫術一流」。說到大師,我真的不是大師,不過是個小醫師;至於醫術,倒還有那麼一點;關於一流,那是萬萬不敢當。

看著這位病人的用心,我想起為她治療的情形。

她是因為腳趾甲受傷來看我的門診。原來她家裡是開百貨行的,常常搬這個、挪那個,有一次不小心,架上的飲料罐掉下來,打到右足的大腳趾,趾甲跟趾甲床分家,一定要拿掉趾甲。

「我不要拔!我不要拔!我不要拔!我會瘋掉。」她竟然歇斯底里起來。

我淡淡地說:「不拔趾甲,不會好。」心裡卻覺得奇怪:不過是拔個趾甲,有那麼可怕嗎?

「我上一次也是因為甲溝炎要拔腳趾甲,那是我第一次被拔趾甲,我差點哭到死,為什麼那麼痛?比我生孩子還痛!生產已經很痛了,拔腳趾甲竟然更痛?」

我不知道她所謂「上一次」拔腳趾甲是什麼時候,但是她現在說話的表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 7 章  一個甦醒的植物人




老張從玉里慈濟醫院轉過來的時候,昏迷指數三分(正常人是十五),我檢查了一下:右手肘壞死性肌膜炎。他原來是做大冰塊的,切割冰塊再賣給剉冰店。有一天不小心撞到手肘,有個小傷口。

他長年勞動,身體粗壯精勇,如此一點小傷,怎可能放在心上?

一點小傷就會要人命。老張的傷口感染一種叫鏈球菌的細菌,引發壞死性肌膜炎;傷口紅腫熱痛,然後開始發燒,併發敗血症;接著急性休克,最後重度昏迷。而這些,全都是忽略傷口形成後一週之內發生的事情。

我先為老張引流,讓膿和一些髒東西流出來,再做清創,最後植皮。一切處理完畢,老張還是昏迷。

雖然昏迷,生命跡象還算穩定,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老張的太太一直在旁邊陪著,偶爾也跟老張說說話。昏迷的人還是會聽到別人對他說的話,即便他們醒來後不記得。

我來到老張床邊,看了一下他的傷口,狀況還好,沒有進一步惡化。老張的太太在旁邊,眼淚忽然流了滿臉。我微微一怔,正要安慰她不用擔心,她伸手抹了抹臉,「不好意思,我沒那麼堅強。」

「沒關係,這裡是醫院。」

「我們結婚二十多年了,我從來沒有覺得我跟他距離這麼近。」

這是一句很令人震撼的話,她又說:「有一天半夜,我醒來,他就睡在旁邊。我看著熟睡的他,不禁想到我是如此幸運,有一個這樣……這樣……這樣好的丈夫。」

她說話聲音都啞了,面容疲倦,眼中始終含淚,我輕聲說:「妳應該休息一下。」

她像是完全沒有聽到我說什麼,又繼續說:「很多時候人們遇到災難,都會問:為什麼是我?我想的是:為什麼不是我?。」

老張的太太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 8 章  千載難「縫」兩斷指

一個小女孩,一歲十個月,家裡是賣鹹酥雞的,吃鹹酥雞免不了要配飲料,所以店裡也有封口機。晚上九點多是生意最忙的時候,爸媽忙生意,沒注意,小女孩在一邊玩,左手伸進封口機裡面,右手亂揮,按中開關,封口機強力回縮,厚重的「啪擦」一聲,左手食指和中指應聲而斷。

爸媽火速將小女孩送來急診室,我和住院醫師緊急看了一下傷口,我跟住院醫師說:「這個情況很嚴重,不可能動手術,這兩根指頭大概接不回去了,為了避免傷口感染,最好現在就把傷口關起來。」

住院醫師回答:「是。不過家長一定會很心疼,很捨不得,一定會要求我們手術,接回手指。」

「不可能手術,太危險了。」我很確定。

住院醫師又問:「如果手術,那是太危險,但是如果斷指不接回去,家長一定不甘心。福哥,如果你是這個孩子的家長,你會怎麼做?」

「我希望他們永遠別問我這個問題。」走出診療室,我向家長說明剛剛的決定,家長幾近瘋狂,自己的寶貝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 9 章  我的一幅素描

老伯來門診,這些日子以來,他一直苦於腳踝的蜂窩性組織炎,腫起來的時候很痛,痛到晚上無法睡覺,雖然也有吃藥,但總是兩三天就復發。

一般而言,老師、油漆工、空服員、專櫃小姐、表演工作者、美容從業人員、醫師長時間手術等工作需要久站的人,容易有靜脈曲張的問題。一旦有傷口或感冒,都可能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有時嚴重到導致壞死性肌膜炎,需要清創及植皮手術。若有糖尿病,傷口處理會更棘手;如果再加上血液循環不好,那就非常麻煩了。假如忽視傷口,隨便包紮,傷口會流膿、發臭,甚至危及生命。

老伯跟我說,他因為工作的關係,一站就要站很久。經常性蜂窩性組織炎,平時會去小診所打針,但就是經常復發,腫起來的時候很不舒服,非常痛。

我告訴老伯,蜂窩性組織炎有四大護理要訣:休息、腳抬高、冰敷、抗生素。只要回去照著做,一定改善。老伯唯唯諾諾,我也不知他到底聽進去了沒,有些老人家從不聽醫囑,我希望老伯不屬於那一群;還好這位老伯看來慈眉善目,心平氣和,我相信他會照我說的去做。

[color=#00000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0章  鐵漢柔情

他身體很臭。

那種臭不是你坐公車的時候,身旁人狐臭,或是飯菜放了三天發臭的那種臭;也不是荒廢公廁積了二十人大便,或是一大群死魚爛掉堆在河岸的那種臭;你一聞到他身上的臭,會嚇一跳,然後警覺到很臭,隨後你會發現已無法離開現場,因為被薰到神經麻木,無法移動;最後你只想把手指插進雙眼,把腦漿攪一攪,破壞嗅覺。

他身體很臭,所以他沒有什麼朋友,去過月球的人都比他的朋友多。

二十年前的一場車禍,造成他下半身癱瘓。他車禍之後第二年,太太也出了車禍。為了照顧太太,他雙腳都磨破了。我不知道他為什麼不坐輪椅,就這樣把腳拖行著,拖到感染、拖到傷口潰爛,最後不得不截肢。他照顧太太三年後,太太過世了。

一般說來,如果有糖尿病,傷口非常不容易好;如果又感染,更不容易好;如果病人血液循環不好,那是最不容易好。他臀部的褥瘡越來越大,一直沒好。換藥換了十八年,進出醫院十八年,醫生告訴他傷口不會好,傷口不但極度惡臭,而且看來似乎永不癒合。

他來我門診,醫師不能選擇病人,只有病人才能選擇醫師。我看他傷口,覺得問題並不單純,要他立刻住院,同時會診內科,決定來個攘外必先安內:先讓內科處理好其他問題,我再把傷口關起來。

一星期後,就在我準備把他從內科病房接到整形外科的時候,護士群起反對,我從來沒看過護士那麼群情激憤的。原來他以前住過這個病房,總是不跟護理人員合作、不配合治療、不尊重護士,以致惡名昭彰,被列入黑名單。看護士的激烈反應,我如果把這個惡煞接過來,護士可能絕食抗議。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15 12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