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說“君子不器”

說“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
  
  《說文》:器,皿也。器就是可以裝東西的東西。
  
  “君子不器”出自《論語》,意思是: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不應該是一種可供使用的器具。
  
  以上是正解。
  
  既然是君子,就不能小看自己,不要只把自己當成一塊料,不是為了一口飯活著的,也不是活著是為了給別人做嫁衣的。而是要“君子不可以被當作(或自己當自己)工具”。不當工具當什麼?是要自己把自己當人!正如康得說過的:“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深刻!
  
  “君子不器”,是孔聖人的大教導。外國哲人也這麼認為的。
  
  大家都解釋說“君子不器”是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不應該僅僅只是一種可供使用的器具。那就是,君子是人!君子要做人!君子要做好人!
  
  就是對的。常言道:人活著,要有個人樣。就是說人,也就是君子,要成其為人,不要成為什麼東西,也就是“不器”。
  
  子路要務農,孔子聽說了,馬上以表評論,說,子路是小人!
  
  為什麼孔子如此煩燥?因為孔子以為子路要務農,是為了溫飽,是要用包穀填滿他那經常回饋的“器”――肚子,子路沒有首先想到的,人活著首先要考慮修身,要做人!由於孔子的教導,據說子路後來在戰爭中為了保持君子的尊嚴,“君子死不免冠”……
  
  子路走了極端。
  
  孔子是提倡捨生取義的。為了做人,可以去死。這種人,現在碰到的很少了,歷史上卻記載得很多的。那些是賢人,聖人,是君子中的君子。好象釋伽摩尼,耶穌也做得很好,有動人的捨生取義故事。他們那樣做,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他們是君子中的君子。他們是神。主我們以他們為榜樣。
  
  真的,“君子不器”,是很難做到的。
  
  這物欲的世界,誘惑太多了。大家都是“器”。都希望在自己這個“器”中裝滿金銀財寶,還有那美食美色,偉宅豪車,還有那無盡的榮華富貴,奢侈享受。
  
  可恨的是,還有教人學壞的書。以致人這個“器”,欲壑更加難填了。
  
  是的,君子之類,是人中嬌子,就象現在的領導幹部,是人中之龍,是國之重器。是不能夠在自己這個“器”中填滿自己的私欲的。更不應該在別人,在壞書的引誘下控制不住自己的。
  
  人活著,是就很少有自由,因為私欲的誘感太多了。所謂獨立之人格,“君子不器”,難呵。君子也一樣,大家都是奴隸!農耕時代,是土地的奴隸,工業時代是機器的奴隸,現在,是權力的奴隸,是金錢的奴隸,是美色的奴隸。
  
  正是由於大家都是器,都希望用物欲來填飽自己,爾虞我詐,貪污腐化,總是沒完沒了。小人更不消說了。
  
  還是要君子來帶頭重建精神文明的道德社會!
  
  注意:孔子說“君子不器”的時候,在“君子不器”的前面還在“行己有恥”四個字。意思是說:君子對自己的不良行為要有羞恥之心,君子不像器具那樣不知恥。
  
  人是總要有一點理想追求的。“君子不器”,應該做為一種追求,在物欲橫行的世俗生活中,常常用“君子不器”警醒一下我們,是非常必須的。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