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中國丈夫走俏 外國女性爲啥愛嫁中國男?

中國丈夫走俏 外國女性爲啥愛嫁中國男?

【環球時報】 -   2013-08-16  
  對於這種現象,俄社會文化研究國際教研實驗室主任娜傑日達·列别傑娃認爲,“娶一個俄羅斯妻子,中國丈夫獲得的‘嫁妝’是一個生活水平更高的國家、更多的經商和貿易機會。俄羅斯不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同時擁有更大的發展機會。對來自貧窮北方地區的移民來說,這是一個良好的跳闆。”不過,在莫斯科經商的中國商人魯豫平并不認同這一帶有不平等意味的觀點,魯豫平與俄一名女律師結婚已7年,他說:“遠非所有中國人都想留在俄羅斯。相反,大多數人力争回國。在俄羅斯學習的所有同年級學生中,隻有兩個人留在這個國家,其中包括我和我的一個朋友。我們兩人從未計劃過留在俄羅斯或娶俄羅斯妻子,隻是命運使然。”
  “是不是俄羅斯‘剩女’太多,才會找中國丈夫?”俄羅斯lari網站題爲“你會嫁給中國人嗎”的文章稱,事實上,俄羅斯适婚女性數量并沒有多於男性,甚至比男性少。據統計,俄20多歲男性與女性比例爲1000:989。該報道引述俄專家的話稱,俄中跨國婚姻的成功并不取決於俄羅斯女性對物質生活低要求,也遠非因俄男性數量不足,而是俄女性與中國男性之間深刻的相互理解。


  在中國人移民數量更加龐大的新加坡,中國移民的素質成爲中國男性變得“搶手”的主要原因。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11日稱,“新加坡丈夫+中國妻子”的模式近些年已經較爲普遍,如今新加坡的一些女性開始熱衷於找中國男子作爲丈夫。報道引述一名新加坡女性的例子:現年30歲的新加坡女設計師譚愛麗,她的未婚夫是來自北京的計算機專家周丁。譚愛麗表示,之所以選擇周丁是因爲遠赴重洋來到新加坡的中國男性大都有很強的上進心,她認爲這歸功於中國國内競争激烈的教育體制。
  包括獲得永久居留權及公民身份的人,目前有數十萬中國移民在新加坡生活。2010年新加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在所有獲得永久居留權的人中,有33.2萬華裔,占總人數的61.4%。報道援引新加坡國立大學2012年4月的一份報告稱,中國男人與新加坡女人組成家庭的原因是因爲越來越多的中國中産階級和專業人才來到新加坡,而這些人本身具有很強的競争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加文·瓊斯表示,如今來自中國的人才數量龐大并呈不斷上升趨勢,很多男士在新工作甚至獲得永久居民資格,這些因素都增加了新加坡女性找中國丈夫的幾率。尤其是那些已經跨入30歲的适婚女性發現合适的新加坡男生數量并不多,因此她們與在工作場所、出國旅遊、學習時相識的中國男生相戀結婚“并不讓人驚訝”。
  “中國丈夫”需要更加包容
  “我想找個中國男朋友。韓國男人大男子主義,而中國男人又體貼又顧家,嫁給中國男子,以後在家庭裏的地位也高,是這樣嗎?”
  在日本和韓國,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雖然近年來在不斷提高,但是受到傳統因素的影響,操持家庭的重擔往往落在女性肩上,許多女性不得不辭職在家當全職主婦。擔起養家煳口重任的男性,由於特殊的職場文化,經常在下班後還要參加各種聚會或是到酒館去喝上一杯,很晚才回家,這也招緻妻子的不滿和抱怨。據韓國民調顯示,過去10年中,韓國女人嫁給中國男人的這種婚姻數量增長十倍之多。體貼顧家、吃苦耐勞、勤於家務、婚後專一,這都是韓國女人眼中“中國丈夫”的普遍優點,也是她們眼中韓國男人所缺乏的品質,部分韓國女性甚至認爲中國所有的家庭裏都是丈夫做家務。
  實際上,無論是在新加坡、日本、韓國,還是在俄羅斯,許多嫁給“中國丈夫”的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她們工作生活中有機會接觸包括中國人在内的外國男子。由於東亞這些鄰國大多屬東方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文化相通之處較多,因此相處起來也比較容易。
  不過,和所有跨國婚姻一樣,文化和性格差異是“外國媳婦”和“中國丈夫”碰到的主要障礙。部分外國女性對中國男生“過於以自我爲中心”、“野心勃勃”的特點頗有微詞。《海峽時報》稱,這可能與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以及競争激烈的考試制度有關。而一些人對這種交往,往往仍有一種文化刻闆印象。一些新加坡人聽說本地女生嫁給中國男生,第一反應會問,“他在中國的老家很窮嗎?”
  調查發現,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女性“傾心”的中國男性大都集中在白領或科研人員。雖然也有不少中國勞工或藍領工人在這些國家工作,但《海峽時報》的報道稱,在新加坡的中國藍領工人“語言溝通仍有問題”,因此在交友和婚戀方面“仍集中在自己的朋友圈子中”。
  瓊斯表示,在新加坡,一些人确實對女性找中國丈夫有質疑和不贊成的聲音,但是整體而言此種組合的婚姻成功率是較大的。在交流上,語言已經不是障礙:這些中國人基本上都可以講英文,新加坡人也能講中文。他認爲,涉外婚姻的共同點就是需要夫妻雙方互相尊重、理解甚至是妥協和犧牲。但對於中國男性而言,他們在和中國女性相比更“獨立”的外國女性相處過程中,需要更大的包容度和讓步。
  中國丈夫與外國妻子更“平等”
  “日益國際化的中國人開始渴望與外國人共結連理。對不少腰包鼓鼓的中國富人來說,娶個外國嬌妻或者哪怕隻是經曆一段無果而終的豔遇,都能成爲其四處炫耀的資本。中國南方人喜歡牽手美歐女子,而北方人則更多地選擇俄羅斯美女”。俄羅斯《新消息報》稱,不僅是毗鄰中國的俄羅斯遠東,就連廣袤的俄羅斯腹地,婚介所裏的中國男性求偶者檔案都日漸增加。大多數中國征婚者都不忘在表格中對未來伴侶提出容貌上的要求,這無可厚非。不過,報道稱,由於文化的差異,并非所有涉外婚姻都能白頭到老。當然,任何差異都無法阻擋真心相愛的男女。目前,越來越多來自獨聯體國家的女子在中國找到自己的幸福。
  在日本,中日間的國際婚姻非常普遍,每年都有上萬對。不過,此前多數情況是中國女性嫁到日本。這樣的婚姻在日本還形成了産業鏈,日本國内“國際婚姻介紹所”生意都很興隆,嫁到日本的中國女性的生活各式各樣,但很難說“大部分都幸福”。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妻子”在日本受到的歧視不少。她們大多數是嫁給日本農村男子或者高齡退休者,由於經濟地位和文化差異,她們和日本丈夫相處很困難。日本一些地方對於嫁到日本的中國女性充滿蔑視。當時,日本女性嫁給中國男性在日本社會很少,即使有少數,一般也選擇随中國丈夫回中國定居,而不是在日本,因爲她會受到來自日本社會各方質疑的目光。
  随着中國經濟的發展,中日實力對比也發生變化。中國男性在日本開始變得受歡迎。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統計數據,最近幾年,中國女孩嫁到日本的婚姻呈波浪形減少的趨勢,而找“中國丈夫”的婚姻卻直線上升。
  日本大坂大學一名社會學教授稱,“現在中國經濟迅速上升,日本很多公司都将業務轉向中國市場,在日本的中國人很多都是已經大學畢業來留學或工作的,他們在中學和大學裏英語也學習多年,會漢語、英語和日語三門語言。日本主要出口市場是以漢語爲主的中國以及以英語爲主的歐美市場,這些華人正是依靠出口的日本大量需要的人才。中國人就職率的高升,讓中國人也開始不被視爲低收入人群,在經濟條件上受到日本女性的注目。此外,在中國,女性地位比日本的高,日本女性選擇中國丈夫,不必爲家庭放棄自己的職業追求,而且妻子在家庭中會受到更多尊重。日本女性現在流行追求平凡踏實的生活,擇偶标準是‘三平’(收入平均、長相平凡、性格平穩)。這些都讓經濟上不錯、性格上沒有過多大男子主義的中國男性受到青睐。”
  對於不少女性青睐中國男性,儘管日本社會仍有種種議論,但多數人逐漸表示認可,不像過去那樣對嫁給中國人的日本女性表示質疑。對這種變化,大坂大學的那名教授說:“這也是因爲日本社會對中國的看法越來越不同,以前中國是又窮又大的國家,現在覺得中國人的生活是富裕又充滿活力。因此對於日本女性選擇中國男性,也變得可以理解起來。當然還有人由於民族主義情緒對女性嫁給外國男性表示反對,但總體上已不再像以往那樣不公正看待。”
  日前,新加坡《海峽時報》一篇“新加坡女愛嫁中國男”的報道引起許多國人的興趣,通過對俄羅斯、日本、韓國等鄰國調查發現,類似情況在當地也越來越常見。在莫斯科,從2004年到2012年,娶俄羅斯妻子的中國男性人數要比嫁俄羅斯丈夫的中國女性人數多出近一倍;在每年數萬對中日跨國婚姻中,“中國丈夫” 的比例連續上升。
  多國社會學者認爲,這得益於中國崛起。中國的開放以及經濟迅速發展,使中國人去國外留學或移民的越來越多,許多國家,特别是鄰國企業将業務轉向中國市場,而且中國專業人才數量呈上升趨勢,因此外國女性通過工作、學習、旅遊等各種場合與中國男生相戀結婚“并不讓人驚訝”。
  “中國丈夫+俄羅斯妻子:天生絕配”
  “中國丈夫+俄羅斯妻子:天生絕配”,俄新網7月19日以此爲題這樣寫道。這篇數千字長篇報道的作者、俄新社記者葉連娜·庫茲明娜在文章導語中稱,該文是爲了解開俄中成功跨國婚姻的公式。根據相關統計,2004年到2012年間,娶俄羅斯妻子的中國男性人數要比嫁俄羅斯丈夫的中國女性人數多出近一倍,在俄濱海邊疆區,這一比例更懸殊,找“中國丈夫”的比娶“中國媳婦”的要多出7倍多。報道稱,很明顯,俄羅斯需要“中國丈夫”。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