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聚焦職場:今天,你被鼓勵了嗎?

本帖已經被作者加入個人空間

聚焦職場:今天,你被鼓勵了嗎?

 


    「誰都有自尊心,心情好,做事也順,尤其是,上司給點陽光員工就燦爛。」在霍尼韋爾做行政工作的小何說。

    在國際知名企業工作的小何當初也是千挑百選被公司選進來的,在小何看來,公司的制度很完善,努力做一定會有回報,但努力的同時,他也希望能夠得到一些鼓勵。「對於我來說上司的鼓勵是一種催化劑,例如全公司的裝修我一人負責,開始怕做不好,有些憷,上司說了一句:你是最合適的,別人也沒幹過,有事多商量。我忽然覺得很自豪。最後工作結果還不錯,大家還比較滿意。最高興的是我發現了自己的潛能,我在家是連菜都不管買的。」

    來自主管的鼓勵,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一點,有時比物質激勵都重要。


   
    鼓勵有那麼難嗎?

    在一家民企工作了4年的王敬對自己上司最不理解的一點就是:我的上司總是冷著一張臉,我做了什麼事兒,他覺得行就「嗯」一聲,再加個「可以」兩個字,要是不行他的話可就多了,這也不好那也不行的。我現在乾脆不在乎領導怎麼想,他讓幹什麼就幹什麼,沒事兒就閒著,好不好就那樣了。我不明白,要想得到上司的鼓勵就那麼難嗎?

    在職場中,類似王敬這樣的處境並不少見。羅直說,很多時候領導往往「居高臨下」,不輕易鼓勵下屬,他們比較容易發現下屬的不足,總覺得優點講不講無所謂,缺點是不講不行的,否則下屬會上天。這對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下屬來說傷害更多。所以,若是領導與下屬溝通出了問題,主要責任應在領導。從管理的角度來講,任何一個領導的管理目標都要仰仗下屬去達成,沒有任何理由讓下屬心情沮喪地進行工作。若是從功利角度來說,學會鼓勵下屬也應是一個領導應該必須學會的基本技能。

    對下屬適當的鼓勵是一種很好很廉價的管理技巧,沒有一個領導敢保證自己一定比下屬聰明。如果一個領導不能對下屬有某種程度的認可,要麼是用錯了人,要麼是缺乏領袖風範。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會影響工作的氛圍和效果。

    郭寬的總結是,鼓勵起作用的原因來自人的感性,情緒就像一隻無形的手,時時操控著人們的行為。鼓勵就是讓情緒發揮正面作用。

    鼓勵不是說幾句漂亮話

    沒有人會喜歡被指責和批評,即便是他認識到自己有哪些不足,但一定是所有人都喜歡被鼓勵和肯定。

    但鼓勵一定要真誠客觀,並非說幾句漂亮話。

    「鼓勵肯定對管理有用,要不上一家公司那麼低的薪水我都去做。我去年夏天畢業的,老闆跟我談了一下午的未來,讓我一激動就入職了,根本沒想薪水的事。」廣告公司業務員曉艷曾經因為老闆的鼓勵而選擇了一份職業,但是,「干了半年,老闆給我的總是重複那個下午的話,聽多了,就充耳不聞了,我努力堅持到元旦,沒有得到新的希望。現在這家公司挺好,老闆沒什麼廢話,就告訴我,『你們跑不來業務咱就一塊餓著』,我覺得心裡挺踏實。」

    黃立津認為不能為了鼓勵而鼓勵,這是一個誤區,「我們說感覺比語言快100倍。人是有感覺的,鼓勵的目的是最終發揮他的能力和動力達成好的工作績效,而不真誠的鼓勵則會給人一種沒有認真對待和評估其績效,產生不尊重的不良感覺。不能得到期待的結果。」

    「也有的管理者總是在批評員工之前先虛情假意地表揚鼓勵一番。濫用鼓勵,此後形成條件反射,這種鼓勵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經常管理者鼓勵某個人的同時是在鼓勵所有的人,被鼓勵的人就是榜樣。所以,鼓勵也是樹立風氣、文化的一種手段,但一不留意,做不好就敗壞了風氣和文化。」郭寬說。

    天津杜那司公司總裁劉正喜歡對下屬說:嗨,你的EQ很高啊!她覺得這種鼓勵一定是發自內心的認可,鼓勵可以使白癡變天才,可以使人保持最佳工作狀態,但碰到相應的問題該批評也一定要批評,只是要注意批評的方式。

    一個轉變的過程

    黃立津坦言,作為一家公司或部門的領導,「學會鼓勵下屬」需要一個轉變的過程。他說,人的成長受到環境、教育的影響,很多人從小都是在批評管理氛圍中成長起來的,所以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喜愛挑剔別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開始的認知就認為批評是對下屬最好的負責、愛護和幫助,但發現帶來的就是下屬的不自信、不理解、工作熱情的降低。嘗試著鼓勵,卻能讓下屬工作更自信、更主動、更能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形成自驅動力。鼓勵應該是必不可少的企業文化內容。

    郭寬認為自己也有一個過程:「最開始是有些以己度人,自己自律較嚴,一旦做錯就很自責,所以更多情況下容易去關注問題,對下屬也是一樣,只看缺點,認為做好是應該的。嚴厲開始還是很有效的,但時間一長,過於嚴厲而吝嗇鼓勵,使他們激情熄滅、惶恐不堪,反而影響了效率。經過思考,為了解決自己忽視鼓勵的習慣,我專門在會議流程中增加鼓勵表揚的部分,效果很好,漸漸地我自己已經習慣隨時鼓勵下屬了。」

    羅直建議領導最好還是多拍下屬的「馬屁」,不僅有益工作,也有益身心,和諧工作環境亦會由此養成。

    能有效激發員工創意的話:

    *嗯!不錯!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可否再從另外的角度探討?

    *刪除「不可能的」這一句話吧!

    *創造力與年齡或學歷無關。

    *你已經想到這一點了,不妨再深入探討吧!

    *在那種情況下都能做,這個就更沒有問題!

    *責任我來擔,你盡力去做做看吧!

    *設定的目標愈高,愈能激發才能。

    *距離成功不遠了,再加把勁!

    *你這個做法效果真不賴!

    *都寄希望在你身上了,一定要全力以赴!



    做好一件事,是職場人的本分,做不好,挨批也沒什麼話說。

    對於職場人來說,只要不是心有他屬或者混日子,首要的就是做好分內的事兒,問題是,誰也不希望自己默默無聞地埋頭苦幹,除了注重薪水和提升空間,還有來自主管和上司的鼓勵。

    萬寶盛華的一份報告顯示:在軟性工作環境上,所有參加調查的人員都選擇「領導關懷下屬,給予必要的認可和鼓勵」作為首要環境。

    鼓勵,聽起來好像不是什麼難事兒,但對領導而言,「鼓勵好聽口難開」的現象並不少,在一些領導看來,「優點不講跑不掉,缺點不講不得了」,批評、鞭策甚至動怒成為上下級之間溝通的主要方式,而忽略了必要的鼓勵、引導及親和。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一句表揚能使我生活兩個月。」

    名人都這樣,更何況普通員工?借用電影《求求你,表揚我》的主題,跟領導們說一聲:別吝嗇你的鼓勵!

    這應該也是成功管理的一部分。

[ 本帖最後由 子羽 於 2009-1-19 23:15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TOP

值得深思的文章
把這篇背起來囉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子羽 經驗 +10 我很贊同,與你共勉 2009-2-7 00:56
  • 子羽 金幣 +20 我很贊同,與你共勉 2009-2-7 00:56
  • 子羽 威望 +1 我很贊同,與你共勉 2009-2-7 00:56

TOP

我的工作是直接對主管的

她常常對我說:你就像是我的家人朋友

TOP

看來大家都很能掌握職場的關鍵

其實分寸的拿捏  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呢!!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