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底 線

底 線

底 線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幾年前譯過一本書,其中有個故事,在人生的某些時刻,它總是浮現心頭,餘音裊裊,反思不斷……


引述這個故事的人,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印藏研究教授羅伯杜魯門(Robert Thurman),當他二十歲,在父

親的喪禮上,遇見蒙古僧人積夏王高,這位修行人似乎完全滿足,不把自己放在心上。

羅伯杜魯門對他由衷的順從,每當面對他,幾乎說不出話來。

因為他無法在這位修行人身上找到一個「我」,於是他被迫詢問自己:「我在尋找的這個『我』是誰 ?」


這位對他造成重大影響的修行人,有一個令人震撼的生命故事。


積夏王高少年出家,在炎熱的黑海夏季中,罹患傷寒,高燒十日,瀕臨死亡。

他的母親聽說僧團已放棄拯救愛子,趕忙來到寺院,她竭盡辛苦,經過三天三夜,不斷將病兒喉嚨與肺中

的膿痰吸出,解救他免於窒息。

最後當修行人醒來,他知曉的第一件事,就是母親已死於傷寒,然而,卻有另一股力量從他心底升起,排

山倒海的乾渴,使他無暇顧及其他,只是要求喝水。這種感覺,使他非常驚愕!

這個剎那,積夏王高矢志將竭盡餘生幫助自己與他人,從這種不由自主的私我本性中解脫出來。


每當感覺生命的處境挑戰到小我,意識到小我的堅固,或是明顯感受到他人的自我,這個故事,就不期然

地從心底裡浮現。

人的自我實在是無所不在,太龐大,難以對付。或許有人說,自我又如何?人不自私,天誅地滅。

但是,這個修行人所遭遇的故事,卻是一個最好的註解。

母親是天底下最愛子女的,當修行僧團都放棄救護這位出家人,只有他的母親聽聞愛子不久人世,她就是

不能放棄。

當母親用自己的口將兒子身體裡的膿痰吸出,當她救活愛子的一刻,就是自己逝世的剎那,但是,甦醒過

來的兒子,雖然知道慈母為拯救自己離開人間,他的第一意念,竟是排山倒海的乾渴,而不是失去母親的

哀慟;或是對母親捨己救他的感謝,這種心情,引起他多大的愧疚!


每個人都有求生本能,人的所有自私,追根究柢,都是因為有我,我需要活下去,所有的欲求,其實都是

一種生命的現象啊!

雖然人也會幫助他人,當自我的權限受到侵犯,到達某一個程度,自我就會出來捍衛。

可是,人又是一種奇妙的生命,他有良知,當他發現自己的私心,他會反思,他會檢討,他會懺悔。

所以,在種種的自私行為之中,人不斷的悔悟,逐漸調整自我,能夠擴大與包容。


這位修行人遭受的考驗,正是生命的底線。

當他幾乎無法存活,一旦垂危的生命展現一絲曙光,他直覺的為存亡續絕而奮鬥,無力感念母愛的犧牲。

但是,正是這種極端的衝擊,使他看見自我的根深柢固,使他非常的驚愕與悲慟,矢志以畢生之力,解脫

不由自主的私我本性。


我們在生活中,在在處處,都被考驗。甚至不需要很大的事情,只是一點點的自尊受傷害,一點點的舒適

被犧牲,一點點的金錢受誘惑,一點點的私情必得保存……一點點的事物,都很容易使我們喪失對他人的

關懷與愛。而我們在這些起起伏伏變化萬千的心情中,看見自我面目的坐大,清明時分,痛心疾首。

這面鏡子,就像修行人在那個剎那間對自我的看見。我們面臨生活中千絲萬縷的底線,因看見而悔悟,逐

漸放下自我。


[ 本帖最後由 喜德 於 2009-7-30 22:38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TOP

謝謝分享,又增加了一些對生命的理解!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