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一品江山 作者: 三戒大師 (連載中)

本帖已經被作者加入個人空間
第二十章 官帽椅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大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很出名的賭徒。他的兒孫也皆好此道,即便以寬簡仁厚著稱的當今官家,也禁不住誘惑,經常與宮人關撲。可是趙禎的水平不夠,幾乎是十撲九不贏,輸得干干凈凈。

  官家欲罷不能,便向宮人商借他輸去的一半錢再撲,可是在大宋朝,愿賭服輸是第一條,宮人從不肯將贏來的錢,再還給官家,搞的他經常很郁悶。

  皇帝作關撲之戲,是以娛樂為主,贏不贏錢并不重要。但小民百姓那里,卻是以贏錢為重,至少也是二者兼重的。

  陳恪站在這千年前的街道上,看到樹蔭下,攤位前、店鋪里,一簇簇撲賣者,一堆堆撲買者,瞪大兩眼,吆五喝六,咬著嘴唇,掐著指甲,作緊張萬分狀時,他心里的賭性一下被激發出來了。

  男人哪有不好賭的?不過是受法律和道德的制約,很多時候不得不壓抑自己的賭性而已。但看這大宋朝全民皆賭的架勢,而且官差皂吏模樣的人,也公然加入其中,他不禁熱血沸騰、躍躍欲試。

  但哪有成人,會跟十歲的孩子玩關撲?贏了也勝之不武,而且關撲雙方都要拿出相當的本錢,至少得讓對方覺著不虧,才有開撲的可能,他從哪變出錢來下注?

  更重要的一點,在大宋朝,老百姓幾乎從生下來就賭……幼時斗草、斗魚、擲骰為戲,及青年時便正式步入關撲大軍,可謂人人都是賭博老手。而撲賣的小商販,為了使市民能與自己一撲,自己又不蝕本,無不精心設計賭局,要求對方按自己的方法撲買。

  比如做一個直徑三尺的‘紅橙黃綠藍靛紫黑白灰’九色圓盤。撲買者交一文錢,便可用別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十一章 傳說中的神技

  “不能吧?”年青人又望向三郎:“這位小兄弟來嘗一嘗?”

  陳恪便舉起箸來,看著幾個菜舉棋不定。

  “先試試這道‘紅藕悶羊肉’吧,”年青人似乎把信心都放在他身上,一臉期盼道:“這是本店三大招牌菜之一。”

  陳恪依言品嘗了一口,旋即一臉吃了蒼蠅的表情,搖動毒舌道:“拜托……紅藕不是把藕煮成紅色的,而是指的紅蓮花!用它的本意是以蓮之清香,中和羊肉的膻味。你家卻把花當成藕,結果菜里面全是羊騷味……”頓一下,他從盤中挑起片細小的花葉道:“你竟然用紅花給藕染色,真有想象力啊!我吃你一道菜,滿嘴通紅的出去,別人還以為我中毒了呢,誰還敢來你家?!”

  陳恪不僅毒舌,而且句句在理,摧殘著年青人的自信心,他一邊用腰間的圍裙擦汗,一邊小聲道:“再嘗嘗這道‘秘方山雉湯’,這也是本店三大……招牌菜之一。”

  陳恪嘗一嘗,搖頭嘆道:“多新鮮的山雞啊,竟被你糟蹋成這樣子。汆之前不用開水過一下,結果全是土腥味。煮的時間太短,雞肉直塞牙,真糟糕!最氣人的是雞雜里竟然還有雞屎。做不好菜是水平問題,洗不凈料就是態度問題了,我懷疑你家廚師跟老板有仇!”

  “沒,沒有……”年青人臉漲得通紅,眼淚都快下來了:“再嘗嘗這道‘阿彌豆腐’,這是本店,第三道招牌菜。”

  陳恪看這道菜,黃糊糊的一坨,瞪大眼問道:“這是個什麼玩意兒?”

  “這道菜描繪的是佛祖靈山講法。首先把整方豆腐雕成了靈山,山頂上這個大人兒,是佛祖,邊上小些的是四大菩薩,再下面米粒大小的,是八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十二章 干股

  對,一定是炒菜!那傳說中汴梁幾位頂尖大廚的不傳之秘!竟然由一個十歲的孩子,這樣華麗麗的展示在我的面前,蒼天啊,難道是菩薩派善財童子來拯救我?!

  一定是這樣的,機會稍縱即逝,得緊緊把握啊!

  青年人咬碎鋼牙,暗下決心。只是三郎仍在廚房忙活,他不敢進去,也不敢出聲打擾,只能在外面抓耳撓腮的候著。

  就見一道道色香味形俱全的菜肴,流水般端出來。一會兒功夫,就擺滿了桌子。

  “如此神速,果然是神技啊……”年輕人激動萬分,一見三郎掀簾子出來,他便撲上去,滿臉孺慕的高叫道:“小師傅,收下我吧……”

  “都快餓死了,”三郎一閃身,拉著弟弟坐在桌邊道:“先吃飯。下館子吃飯,還得自己下廚,這叫什麼事兒啊。”

  “先吃飯,吃飯。”年青人趕緊給三郎兄弟幾個盛飯,又殷勤的分起湯來。

  “坐下一起吃吧。”二郎過意不去道。

  “師傅面前,哪有徒兒坐的份兒。”青年卻毫不猶豫的拒絕道:“師伯師叔盡管吃,我站著伺候就好了。”他這是按學徒的規矩要求自己。

  “師伯,呃……”二郎咽口吐沫,心說,我還是個少年。

  “師叔是叫我們?”小六郎扯扯黑五郎的袖子。

  “吃你的飯。”五郎瞪他一眼。

  “坐下一起吃吧,”三郎也不好意思說胖就喘:“拜不拜師,吃完飯再說。”

  “遵命。”青年便在下首座位上,擱了半邊屁股,本想問問這些五花八門的菜肴,都叫什麼名兒,怎麼做的。無奈陳家兒郎有家教,‘寢不言食不語’,他只能把疑問,先悶在肚子里。

  不過三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十三章 急癥

  上輩子,陳恪在生意場上逞夠了能,也吃夠了虧,才悟到一個‘共贏’的道理……你得讓別人賺了便宜,買賣才能長久。有時候看似吃點虧,最后卻一點沒少賺,原因就在這里面。

  在他的力主下,由二郎陳忱出面,與蔡傳富訂立了一份三七分成的契約,雙方約定明日一早去官府備案,然后就開始學習廚藝和酒店管理。

  因為還有功課沒完成,此廂事了,陳家兄弟便告辭離開來福,傳富也準備去魯老板那里,把草簽的契約退了。

  回到家去,孩子們興奮的難以平靜。這麼大的事件,每個人都有參與,便覺著好像立了大功似的。一個下午都不停的說道。

  雖然三郎不斷的提醒他們,晚上還要背書,但最多只能管一刻鐘的用,過后又忍不住唧唧喳喳起來。

  這樣的后果就是,除了記憶力超常的三郎外,其余老幾位,一下午都沒背進幾行字去,到天黑才意識到大事不妙。

  “你們晚上等著挨揍吧。”三郎無可奈何的嘆口氣,挽起袖子去廚房做飯。

  等晚飯做好,陳希亮也回來了。因為教子有‘飯后不責’,所以他稍微歇一歇,便命孩子們背書。

  結果四個孩子,全都沒有背過功課,就連向來靠譜的三郎也失陷了……他其實能背得過,但作為今日領頭的那個,怎好意思不同甘共苦呢?

  “今天都干什麼去了?!”陳希亮生氣道。

  “沒,沒干什麼……”到外面還小大人似的二郎,在父親面前徹底現了原形。

  “那為何荒廢了整日?!”陳希亮黑著臉,知子莫若父,他自然了解兒子們一天下了多少力。

  “我,我們知道錯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十四章 弱爆了

  六郎并不是腸癰,要是腸癰嚴重的話得開刀,就非三郎這種半吊子大夫能治的了……

  好在六郎是因為長期食不果腹,導致腸胃虛弱生病。來到縣城后,又頓頓飽餐,一下子消化不了,食積胃滯,引起胃腸失常氣機郁滯,本身就已經很不舒服了。但他乖巧懂事,知道家里沒錢看醫生,便一直忍著不喊出來。

  但這只是誘因,真正導致六郎發病的,是昨日那番暴飲暴食。用西醫的說法,就是因為消化不良,引起高位腸梗塞,使體內大量的血鉀流失。血鉀流失就會四肢癱軟無力,若不及時補充,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當三郎將這些病理,用盡量直白的語言解釋出來,從父兄眼睛里看到了將信將疑……將信的是二郎,將疑的陳希亮。

  “就算你們不信我。”三郎斬釘截鐵道:“給六郎煮一鍋紅糖姜水,總可以吧?”

  當然可以,這年代,頭疼腦熱的就指著紅糖姜水呢,就算治不了病,至少不會害人。

  很快,熱騰騰的紅糖姜水端上來,幾個哥哥哄著六郎喝了一大碗。說來也奇,喝下去之后,他便不發抖呻吟,能踏實的睡著了。

  父兄見狀,自然多生出幾分信心。陳希亮大奇道:“莫非真不是腸癰?”

  “當然不是。”三郎搖頭道:“雖然都發熱、發抖,腹部難受。但要真是腸癰,六郎早痛得抱著肚子打滾了,但他卻覺著腹脹無力,一是因為腸胃淤滯、二是體內流失了某種……元氣。”頓一下道:“而紅糖姜水,可以迅速補充這種元氣;至于鼓漲,可以用雞內金,效果很好。”

  “雞內金,可是雞胃里的黃皮?”陳希亮問道。

  “是。”三郎點頭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十五章 傷仲永

  陳希亮叫三郎好生煎藥,五郎看好弟弟,二郎去茶水鋪叫茶和茶點,他自己則拿了幾個圓凳,請蘇洵和宋輔,在天井樹蔭下說話。

  “三郎深通岐黃之道,不知讀書如何?”蘇洵喝一口白水,問道。

  “怕趕不上你家二郎……”陳希亮謙虛道。

  ‘噗……’要不是歪頭快,宋輔險些噴了蘇洵一身。

  對蘇家的兩個男孩,他是了解的,三男蘇轍雖然不如二男蘇軾,但也是過目成誦、出口成章的罕見奇才。陳希亮說,自家三郎不如蘇軾,言外之意,卻要比蘇轍高一籌,這能叫自謙麼?

  媳婦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好。蘇洵自然不信,要不是看著三郎在忙著煎藥,定把他叫過來考較一番。

  “這下終于不讓老泉專美了。”宋輔哈哈大笑,又提醒陳希亮道:“不過神童也未必皆能成才。你們還記得,前些年那個很有名的方仲永麼?”

  “怎麼不記得。”陳希亮和蘇洵一起回答。因為童子試中,接連出了宋綬、晏殊等一批公卿大臣,宋代的神童如明星般廣受追捧,被視為文曲星下凡,注定要登堂拜相的人物。

  描述他們如何神奇的事跡,自然膾炙人口、廣為傳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個叫方仲永的撫州神童。據說這孩子家里,世代都是農民,長到五歲,還不曾見過紙墨筆硯。有一天,他竟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他爹拗不過,便從鄰家給他借來紙筆,仲永立即寫了四句詩,并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他父親把詩拿給鄉里的讀書人看,都稱詩的文采和道理都很值得一看。又指定題目,讓他作詩,他也能立刻完成,從此方仲永變成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十六章 書中自有顏如玉

  大宋開國日久,雖仍可稱得上國泰民安。但花團錦簇之下,內部的各種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國家財政出現嚴重的入不敷出,對外戰爭更是連連失利。

  尤其是七年前,占據陜西與河套地區的黨項李元昊,悍然宣布獨立,建立西夏帝國。

  從任何角度講,宋朝都無法容忍,于是兩年后,兩軍戰于延安,宋軍敗績。次年,韓琦率領的宋軍再敗于六盤山。第三年,雙方交戰于鎮戎,宋軍仍然大敗。

  西夏雖屢勝,但擄掠所獲財物,與先前依照和約,及通過榷場貿易所得物資相比,實在是得不償失。此外,由于民間貿易中斷,使得西夏百姓‘飲無茶,衣昂貴。’怨聲載道;加上西夏與遼國的關系破滅,所以西夏主動提出議和。

  慶歷四年,兩國最后達成協議。和約規定:夏取消帝號,名義上向宋稱臣,宋朝則每年賜給西夏銀五萬兩,絹十三萬匹,茶兩萬斤,雙方罷兵。

  而澶淵之盟后,一直相安無事的遼國,也趁機‘聚兵幽燕,聲言南下’,最終靠著富弼的大智大勇,才以‘歲增銀、絹各十萬匹、兩’得以解決。

  戰場上的失敗,被迫繳納的歲幣,徹底分裂的國土,都刺激著年輕的官家。在同樣深感恥辱的改革派大臣鼓動下,于慶歷三年,罷呂夷簡,命章得象、晏殊、賈昌朝、韓琦、范仲淹、富弼同時執政,而歐陽修、蔡襄、王素、余靖并為諫官,責成他們有所更張以‘興致太平’,因為年號慶歷,所以這次改革被稱為‘慶歷新政’。

  因為主導新政的范仲淹、富弼、韓琦、歐陽修等人,都是聲名卓著、才華高絕之輩,又因為朝野上下亦深感恥辱,所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十七章 煉獄的開始

  見陳希亮為了說服自己讀書,連真宗皇帝的廣告詞都拿出來了,陳恪不禁暗暗偷笑……他上輩子好歹也是二三十歲的人了,怎麼會連簡單的道理都不懂?誰不知道大宋朝有兩個階級——君與士大夫是一層,其余人等是另一層。

  當大宋朝的官,不僅有地位、有尊嚴、有經濟收入,而且相當于拿到一面免死金牌——這是個不殺士大夫的國家啊,就算犯了法,頂多就是罷官、流放,不抄家、不株連,更不用擔心哪天會被自殺。要不后世讀書人,怎會那麼神往大宋呢?

  不說別的,皇帝親自作廣告的工作,那肯定是有政策傾斜的。除非實在不是那塊料,否則不讀書求出仕的話,絕對是腦袋被門夾了。

  但是做慣買賣的人,一要察言觀色,二要藏住心里的想法。陳希亮的心意自然沒什麼好猜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只盼嬌兒好讀書。從根本上,兩人并沒有沖突,然而陳恪的性子,帶著前世的烙印,最不愿受人管束。他不奢望無拘無束,但要爭取盡可能多的自由,便裝出一副無心向學的樣子,等著陳希亮給出優厚的條件。

  這個分寸要拿捏好,不然把陳希亮惹毛了,可就得雞飛蛋打了。

  正所謂‘君子可以欺之方’,不欺白不欺啊……

  果然,陳希亮率先出價了:“只要能完成每天的功課,其余時間你可以自由支配!”

  “每天都要應付功課的話,時間太瑣碎。”陳恪還價道:“不如一段時間檢查一次,這樣你好我也好。”

  “你要那麼多時間作甚?”在陳希亮印象中,這麼大孩子,不就是玩麼,還用拿出整日的時間來玩耍?

  “不瞞爹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十八章 做不做大師?

  在后世的小學中,認字和寫字教學是同步的,這樣不好,因為漢字書法講的是‘意在筆前,然后作字’,學童對文字結構還沒有感性的認識,落筆自然毫無感覺可言,寫出來的字奇形怪狀、慘不忍睹,想取得書法上的成就,可謂難上加難。

  而在古代,學童往往在背過《百家姓》、《千字文》等識字讀本,熟識數千字后,才開始提筆練字。這樣,在習字之前,已經對字結構有了印象,落筆自然有數,反復練習之后,人人拿起筆來,都可以寫出一手好字。

  在后世,寫不好字沒啥,但在這個年代,寫不好字,啥都免談,別說做官做學問,就是做商人,當個賬房先生,一筆臭字都會人被瞧不起。

  所以要讀書,必須習字。而習字自然從臨帖開始。陳希亮沒有選蒙學中一般都用的‘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而很少見的采用了《廣韻》。

  一來,這本書是官方編篡,采用最嚴謹的楷書,對打基礎大有裨益;二來,這本書以上平、下平、上、去、入五聲分卷,臨摹的過程中,也是對聲韻的學習。三來,臨摹這種大部頭,非平心靜氣無以為繼,他存心是要消磨掉陳恪胸中的煙火氣。

  但事與愿違,陳三郎郁悶的要抓狂,因為古人學習語音的方法,實在太笨拙了……簡單說來,他們取四十個漢字為聲母,又以韻書的韻母字作為韻母,用‘反切法’為漢字注音。

  再簡單說來,在反切法中,用以注音的兩個字,前一個字簡稱‘上字’,后一個簡稱‘下字’,被注音字簡稱被切字。其基本原則是,上字與被切字的聲母相同,下字與被切字的韻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十九章 幸福會遠麼?

  “中華廚藝,素來有‘七分刀工三分熱炒’,‘無刀不成菜’的說法!”陳恪如是教育傳富道:“即是說一個合格的廚師,刀工是基礎。想成為多好的廚師,便需練就多好的刀工!”

  “我要成為天下第一名廚!”傳富胖胖的臉上滿是紅光。

  “那就得有天下第一的刀工!”陳恪也不打擊他,大聲道:“更需要付出天下第一的汗水!”

  “我不怕吃苦!”傳富激動道。

  “好,那我們開始!要練好刀工,首先要選一柄上好的廚刀!”陳恪倒也不是忽悠他,自己復員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廚師,還專門上的烹飪學校,不然也不敢光憑兩手炒菜就現眼:“現階段,你爹留下的廚刀足夠你用,可以省卻這一步。”

  “從今天開始,你便開始練習刀工,刀工有所小成,需要半年時間。”陳恪道:“當然我們情況特殊,不能按部就班,所以每天給你三次速成的機會……這樣可以兩不耽誤。”

  在邊上好奇聽著的六郎,想一想,小聲對五郎道:“三哥的意思,是不是讓這胖子,把咱家三頓飯包了?”

  這天上午,蔡傳富便開始練空切。陳恪命他以丁字步,立在空墩子前。右手持刀、左手擺好指形,然后反復的舉刀落刀。起先他還覺著很輕松,但時間一久,胳膊發酸,便想放慢節奏。

  誰知在里屋寫字的陳三郎,一聽到刀切案板的聲音放緩,便大聲道:“睡著麼了?第一天就偷懶,還想做天下第一名廚?!”

  “是……”蔡傳富趕緊加快速度,保持穩定的篤篤聲。

  整整剁了一個上午,累得他腰酸背痛腿抽筋,卻一刻也不敢放松,不僅因為陳恪會罵,還因為他一走神,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