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一品江山 作者: 三戒大師 (連載中)

本帖已經被作者加入個人空間
第三十章 開業

  整個七月,青神縣城最大的新聞,莫過于來福酒店的起死回生。

  青神百姓都知道,這家原本在縣里排第二的酒店,自從年前蔡老板去世,他的兩個學徒也被挖走,便失去了立業之本。雖有老主顧,念著蔡老板的情誼,捧過小蔡老板的場,然而情誼再重,不能花錢活受罪,大家嘗過一次小蔡老板的手藝后,無不落荒而逃,打死不敢再踏足一步。

  所有人都給這家酒店判了死刑。果不其然,從三月底,來福的排門,便整整倆月沒有卸下,大伙兒唏噓一陣,也就漸漸淡忘了這家酒店和那小蔡老板。

  然而六月下旬,青神縣的大街小巷中,竟然都貼上了來福酒店的告白——用工整的楷書寫道:‘想吃大宋頂級料理,不必跋山涉水去京城,只消來本縣城北來福客棧,七月一日正式開業,屆時免費一日,各色炒菜任君品鑒!’

  人們先是驚訝,難道酒店易主了,但看到落款上那個大大的‘蔡’字,才知道還是小蔡老板的店。

  宋代商品經濟發達,各種廣告手段屢見不鮮,但這樣開業免費的法子還沒聽說,至少在青神縣是頭一回兒,因此消息很快傳遍全城,也傳到城東魯家酒店的魯老板耳中。

  魯家酒店在青神縣最大,老板叫魯樂魚,是個胖頭大耳的中年人,一直想吞并來福,把生意擴大到城北。為此他高價挖走了來福的學徒,逼迫蔡傳富低價出售店面。他幾乎已經得逞,蔡傳富卻在去官府前變卦,寧肯繳納贖金也要留下店面。

  魯樂魚自持身份,沒有跟傳富糾纏,卻等著看他的笑話,篤定他會爬回來求自己。

  誰知左等右等,卻等到了來福重新開業的消息,聽說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一章 一鳴驚人

  “三郎可要給這套椅子取名?”潘木匠想起陳恪之前的話。

  “叫‘一貫正氣’吧。”陳恪笑道:“這樣做有三層意思。一則,官帽椅可以傳達坐者的威儀與端莊,給人正氣凜然的感覺。坐一輩子這樣的椅子,不就是一貫正氣到底麼?二則,定下一貫錢的售價,將來別人降價,你可以不降,因為降了就是正氣有虧;三來,顧客也得整套的買,拆開買就是正氣有缺。誰也不會在乎這點錢,讓人說自己正氣虧缺吧?”

  “高,實在是高!”潘木匠聽得如癡如醉,手足無措道:“三郎啊,三郎,我真不知該怎麼謝你啊!”

  “小子太奸詐了!一眨眼就是一套主意!”這下連陳希亮也忍不住笑罵起來。

  潘木匠是發自內心的感謝陳家父子,當即請陳希亮題寫商標,陳希亮欣然提筆,寫就四個篆體字:‘一貫正氣’。

  小心翼翼的捧著這幅字,潘木匠激動難耐道:“大恩不言謝,從今往后,我店里賣出一套一貫正氣,就有陳家的一份!”

  “不用啦。”陳恪笑著起身道:“方才的八十貫,已經含了題名的錢,白紙黑字為據,為人要一諾千金,你不要害我們失信。”

  他這一番話,聽得陳希亮連連點頭,贊道:“理當如此,理當如此!”

  他父子這樣說,潘木匠只好作罷,但心里已經打定主意,從今往后,逢年過節,都要備好厚禮送來。

  待潘木匠千恩萬謝的去了,陳希亮盯著陳恪半天,看得他直發毛:“我臉上有灰?”

  “不是,”陳希亮嘖嘖道:“某發現你小子大本事啊,別人費一番牛勁,也掙不到別人的錢,你卻能讓人家歡天喜地的送!好似不給你,是多大的罪過似的。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二章 茱萸

  普通酒樓,歸根結底還是菜品。為了讓傳富一炮而紅,陳恪很費了心思,除保證食材新鮮,品質上乘外,還精心編排了菜單……除了炒肝尖、炒青菜這類家常小炒外,更需要有些經典菜肴來撐場面。

  在四川,自然要以川菜為主,雖然弄不到辣椒,但這不是問題。辣椒這玩意兒,明末才傳入中國,難道在此之前,四川人就不吃辣了麼?

  顯然不是,四川常年潮濕的地理環境,使蜀人對辣味有發自本能的嗜求。在辣椒沒有進入川菜之前的漫長歲月,蜀人靠‘三香’這三大辛辣調料,來滿足對辣的渴求。所謂‘三香’,就是花椒、姜和茱萸。其中茱萸,又是辣味的主將。

  這兩個月來,為了了解蜀人的口味,陳恪利用寶貴的自由時間,嘗遍了青神縣的酒樓、飯鋪……是研究需要,絕對不是饞嘴,他一直這樣對六郎講。發現蜀人愛吃的魚鲊、肉羹、面條中,皆用紅亮亮的紅油,口味辛香麻辣,與后世辣椒所制的紅油,并無甚區別。

  他發現許多廚房門口,確實掛著一串串紅色的小珠珠,詢問得知,那便是茱萸,雖不是辣椒,卻一樣擔綱著發揮辣味的作用。

  之后他便一直在研究茱萸,發現這玩意兒用于燉煮尚可,但用于炒菜的話,辛辣之外有種苦味,并非什麼佳品。然而蜀人將其搗濾取汁,經過一番炮制,做成紅亮亮的辣油,就去除了苦味,得到比辣椒油還要純正濃郁的辛辣味。

  這發現讓陳恪大大松口氣,不然他真不敢讓傳富才學倆月就開業……川菜要出高手很難很難,但有速成之法,奧妙就是用香辛料來藏拙!

  果然,自從陳恪用秘法熬制出紅油后,傳富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三章 在宋朝的幸福生活

  為來福開業操心勞力,陳恪的功課自然受到些影響。

  在陳希亮看來,什麼事也比不了讀書重要,現在來福一炮而紅,日后的經營不成問題。他便不再睜一眼閉一眼,而要用泰山壓頂的功課,給兒子收心。

  三個月來,陳恪把《廣韻》抄了兩遍,默了一遍,一手楷書已是堪堪入目,對聲韻也能基本掌握……最讓陳希亮震撼的是,他那變態的記憶力。一般讀書人就連《韻略》,也得一年時間,才能背個大概,陳恪卻已經可以將《廣韻》默寫出來了。

  陳希亮就是那用一年時間,才背過《韻略》的,果然是人比人氣死人。好吧,能力越強,功課越重,倒要看看你的極限在哪里。

  于是進入到第二課——‘訓詁’。用當下的語言解釋詞義叫‘訓’,用當代的語言解釋古代的語言叫‘詁’,所以訓詁就是專門解釋古代字詞句的一門學問。陳希亮命三郎抄寫《爾雅》、《詩詁訓傳》、《毛詩正義》等一系列訓詁學經典,并要求全文背誦。

  課業實在太重,可憐的三郎,接下來幾天,只能老老實實閉關,學他的‘謂我舅者,吾謂之甥也’、‘門側之堂謂之塾’、‘絕高為之,京;非人為之,丘’、‘狗四尺為獒’……聊感安慰的是,他終于從一日三餐的勞動中解脫出來。

  每天早晨,頭陀報曉后不久,便有前街早點鋪的伙計,挑著擔子前來送餐。早點的花樣很多,幾乎很長時間不重樣。比方前日供應了豬肉餡的饅頭、昨日就會供應什麼白肉胡餅、豬胰胡餅、菜餅之類的胡餅,今天便吃雞絲面、三鮮面、筍潑肉面之類的湯餅,明天則可能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四章 美酒飄香

  潘木匠師徒牛嚼牡丹,實不知這一小壇橘酒,費了陳恪多少心思。

  陳恪雖然好酒,但這酒不是釀給自己喝的,而是用來賺錢的。

  陳家是十一家的債主,在青神縣便有六家,除了蔡傳富之外,還有一個姓李的酒商、一個姓張的橘園主、一個姓賀的竹園主、一個姓涂的醬商、一個姓錢的炭商。陳恪從側面了解到,這幾家原先便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慘淡經營。前幾年朝廷和西夏打仗,為了籌集軍資,對蜀中工商業加派‘西夏錢’,那些盈利良好的商家尚且被壓得喘不動氣,這幾家直接債臺高筑,無以為繼了。

  其實這幾家并非還不上陳家的債務,只是債主太多,還這家不還那家,那家非毛了不行,索性誰都不還,拖一天算一天。雖然陳恪理解他們,但絕不喜歡這種耍賴的做法。

  不過有時候欠債的是爺爺,這話一點不假。日子一天天過去,陳恪利用空閑時間,對這幾家的生意進行調查,發現除了經營不善外,最大問題是出在產品上。

  就拿那叫李簡的酒商來說。

  宋朝施行專利榷酒政策。在四川,這種政策分兩層,一個是官釀官賣,另一個是民釀民賣。顧名思義,前者是由官府獨占釀造、出售的全過程,自然可以享受壟斷暴利。后一種則是允許酒戶買撲承包,所謂‘買撲’就是承諾向官府繳納一定數額的稅款,獲得開坊置鋪、釀酒賣酒的權力。

  這就好比后世國企與私企在同一行業競爭,結果可想而知。幾乎所有的名酒,以及銷量最廣的黃酒和白酒,都被官營壟斷,根本不向民間提供酒曲,亦不許民間自釀。而民營的酒商只能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五章 給力!

  宋代有指腹為婚、訂娃娃親的風氣,門當戶對的人家,總是喜歡用這種看似浪漫的方法,決定子女十幾年后的婚姻。

  陳恪卻對此嗤之以鼻,試想十幾年后,對方的娃娃萬一長成不肖無賴、或有惡疾,或家貧凍餒,或喪服相繼,或早已搬遷遠方,這不是坑苦了自家孩兒么?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大宋朝各州各縣,當年早訂婚姻,后來又對親家不滿意,遂背信負約、反目成仇,甚至打到官府的,絕對不在少數……當然這也跟宋朝對離婚的態度十分寬容有關,既然連結發夫妻都能好聚好散,那趁著生米還沒煮成熟飯,趕緊懸崖勒馬,也就不是多么令人不齒的事情了。

  但社會風氣對退婚的寬容,卻不能減少被退婚家庭的痛苦,因其往往會被視為被人嫌棄的失敗者,這對聲譽是嚴重的打擊。

  ~~~~~~~~~~~~~~~~~~~~~~~

  經二郎這么一說,陳恪想起來了:“可是上個月,來過咱們家的那個,趾高氣昂,拿鼻孔對人的家伙?”

  “正是。”陳忱點頭道:“以前看馬伯伯還是很和氣的,但上次看到咱們家徒四壁、屋不遮雨的落魄樣,竟是半點笑容都欠奉,又見爹爹沒去應試,竟飯也沒吃就走了。”

  “顯然是嫌棄咱們了。”見不是自己刺傷到老爹,陳恪心里的大石落了地,笑道:“可以理解,閨女是爹爹的心頭肉,當然不能往火坑里推了。”

  “你倒是想得開。”陳忱嘆口氣道:“可這樁事,對爹爹打擊太重了,我估計他剛才,看到這滿屋子里外一新,肯定是有所感觸吧。”

  “嗯。”陳恪點點頭,大咧咧道:“男人么,知恥而后勇,方可成大器!”

  “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六章 生意

  傳富說完,從懷中掏出厚厚一摞交鈔道:“一共一百二十貫,其中八十貫是還師傅家的借款,四十貫是這個月的利錢。”

  陳恪抽出一張嶄新的交鈔,細細的摩挲起來。這世界上最早的防偽貨幣,用最上等的淡黃色桑皮紙制成,在鈔上以朱墨兩色印制出復雜的圖案和鈔票面值,又有鋪戶押字、各家隱密題號,以為私記。在這方寸鈔面上,可謂費盡了心思,要不怎麼說,看一個時代的印刷水平,就去找它的鈔票呢。

  ‘要是真金白銀就更好了……’心里小小感慨一下,他點出四十張,將其余的推回道:“別貧窮乍富的,借款先不用還,你花錢的地方還在后頭呢。”

  “嗯……”傳富對陳恪的話,已經到了盲目相信的地步,聞言便把錢收起來道:“我給師傅算利息。”

  “利息還是要算的……”陳恪點點頭,繃著臉罵道:“跟我算這麼清,以后別上門了!”想到自己數月來全心付出,終于開始得到豐厚回報了,他自然心情大好,說話都俏皮起來。

  “一碼歸一碼,借外人的錢賞要付息,怎能讓自己人吃虧呢。”傳富搖搖頭,換個話題道:“師傅,有個事體請你拿主意。”

  “說。”陳恪笑瞇瞇的望著傳富,怎麼越看越像財神爺呢?

  “魯家酒樓的魯老板,已經去我家好幾次了。”傳富看看陳恪,唯恐他生氣道:“他想跟我學炒菜……”

  “你什麼想法?”陳恪呷一口橘酒,瞇眼問道。

  “師傅,我……”傳富一臉糾結道:“當初我很恨他,但現在我又不恨他了。”他撓撓頭,臉上寫滿困惑:“原來總想著,有朝一日翻了身,把他踩在腳下如何如何,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丑奴兒】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第三十七章 新火

  自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稱寒食節,又叫冷煙節。

  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火又往往會帶來極大的傷害,古人便相信有火神的存在。于是在寒食這一天,他們會熄滅家中所有的火,給火神爺爺放個假,翌日才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并舉行一系列祭祀活動。

  這顯然是個東方式的儀式,本不該有和尚們什麼事兒。但這個在本土都快要完蛋的宗教,能于中原開枝散葉,成為天下第一大教,自然深諳入鄉隨俗的權變之道。所以這天早晨起,便由寺里的沙彌們,抬著一個巨大的酥油燈盆,走街串巷、挨家挨戶的送新火。

  當然,在畢恭畢敬接下新火的同時,居民們也會封一包厚實的人事,不僅是對和尚們送新火的感謝,更是對他們風雨無阻,準時預報天氣的酬勞。

  和尚們自然是寶相莊嚴的,施主給多給少,都不會當面說什麼。但若是得到的人事不符合預期,待次日報時到這附近,難免突然嗓子發癢,含糊不清,教人聽不明白。轉到下一條街時,卻又恢復如常,用洪亮的佛音喚醒街坊。

  更神奇的是,本應一心向佛,不問紅塵的沙彌們,卻對全縣的貧富分布了若指掌,尤其是哪家會給個厚厚的紅包,他們都一清二楚,可謂佛法無邊,明察秋毫吶!

  從前大街一直串到文興街,只見文興街上當頭一家,有著高高的粉墻黛瓦,漆黑大門,左右的石門墩上還刻著書箱……一家之門戶,最能顯示其主人的文化品位和生活習性。當官的要在門口筑幾級臺階,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八章 生子當如陳三郎

  其實小亮哥卻是多心了,舉縣人對陳家住在三進的四合院,只會覺著這家人太低調了。而且年前才雇了個姆媽,這讓街口賣果子的王瘸子都看不下了去:“要說陳秀才家可是一門好人,就是太不知道享受!要是我也有個財神的兒子,早雇上門子、廚子、家丁……還有十幾個俏丫鬟嘍!”

  “囊球,人家那是正經的書香門第,講的就是溫、良、恭、儉、讓!你當是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暗地里禽獸的污爛人家啊!”邊上賣流行話本的劉婆子聞言罵道:“再說舉縣誰不知道陳家人慷慨?哪次修橋鋪路,不是他們家出資最多!”

  “嘿,你個老虔婆,怎麼斷章取義的。”這個年代的四川,文教方興之盛,隱隱有冠絕大宋的趨勢,不僅讀書人多,就連販夫走卒,說話也帶著文藝腔。王瘸子哭笑不得:“咱只是說陳秀才家不知道享受,何時說他們小氣了。”

  “對,就你知道享受,”劉婆子一臉不屑道:“待來日見了你那渾家,看不把你那十幾個俏丫鬟捅出來!”

  “劉干娘,人家想雇俏丫鬟,你吃的哪門子醋?”邊上的商販聞言起哄道:“看吧看吧,果然有奸情!”倒把劉婆子一張老臉臊成了紅布。

  “怎麼這麼熱鬧?”眾人正笑成一團,便見一個身材頎長的少年,穿一身緊打扮的貉袖,頭發用嵌著寶石的藍色絲絳,在頭頂束成髻,腳上踏一雙原色的小牛皮靴,顯得猿背蜂腰、利落颯爽。不是人見人愛的陳家三郎又是誰?

  他身邊還跟著黑塔似的陳五郎,善財童子似的陳六郎,兄弟三人吃過寒食飯,到街上耍樂來了。

  雖說寒食節是個帶著些悲劇色彩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九章 人人都愛陳三郎

  青神百姓最為津津樂道的段子,莫過于陳三郎點石成金、幫助瀕臨破產的債務人翻身致富的故事。

  那被尊為廚王的蔡傳富,已經親口承認,陳家三郎便是自己的授業恩師。在自己走投無路之際,傳授給他炒菜的技藝,并教會他如何經營酒店。沒有陳恪的出現,自己可能早就投河自盡了,絕不會有今天唯我獨尊的來福樓。

  那生產黃嬌酒的李簡,也已經親口承認,自己都準備上吊了,是蔡傳富帶著一壇橘酒出現在他面前,這才有了熱銷蜀中的黃嬌酒。起先他以為,這酒是蔡師傅的手藝,后來才知道,原來是陳家三郎所授!

  不僅那姓張的橘園主,全青神縣的橘農,都要感謝黃嬌酒,更感謝陳家三郎——自此他們不再為銷路發愁,酒場會以原先兩倍的價格,敞開收購他們種植的椪柑。

  姓涂的醬商也有話說,他從一個瀕臨破產的臭賣醬的,一下成為各家酒樓的座上賓,產品逐漸遠銷各州,皆是因為蔡傳富為他改進了生產工藝。

  因為食鹽專賣,鹽價昂貴,宋代普通人家,都是用各種豆瓣醬、甜面醬來調味。最初是作蘸醬的,隨著醬制作工藝的進步,后來逐漸發展出一種烹調菜肴的方法,即醬法。醬法也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民間最主要的烹飪方法。

  北方人食用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的甜面醬,南方以及蜀人則食用豆瓣醬。涂醬商所釀的自是后者,但在大名鼎鼎的郫縣豆瓣醬面前,涂家的貨色簡直是弱爆了……在茍延殘喘多年后,終于快要倒閉了。

  然而蔡傳富讓他稍微改進了豆瓣醬的制作工藝,主要是延長了發酵時間,使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