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2
發新話題

[分享] 初見廣老,再見挖寶

初見廣老,再見挖寶

初見廣老,再見挖寶

民國六十五年,第一次見到廣欽老和尚,當時老人家沒別的開示,只教我們好好念佛。


同去的政大東方文化社同學,都覺得非常失望,傳說中老和尚是一位傳奇人物,可是見面竟覺平淡無奇。

大家以為大老遠跑來,但這麼一句話打發,未免大失所望。

同學中有一位素以博學多聞自居者說:‘一字不識的老和尚,能開示什麼嘛!’

無知的我們,在心裏上也認為——沒錯,就像有眼的向沒眼的問路,當然問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翌年,參加懺雲法師在臺北念佛團打佛七,懺公非常敬重老和尚,于佛七圓滿後,浩浩蕩蕩七、八十人,上土城承天寺拜訪老和尚。

當時,承天寺建築簡陋,只有幾棟寮房,沒有現在這麼輝煌壯麗。
在老和尚的丈室,裏裏外外擠滿了老老少少,有專程來請益的,有好奇湊熱鬧的,有登山路過的。



老和尚一語不發地坐在禪椅上,俟懺雲法師進來,引領大眾行過大禮後,大家就地坐定。

懺師與老和尚請安後,整個丈室就靜默下來。

老和尚顯得精神愉悅,似乎非常高興。

見大家默默無語,老和尚面對大眾說:
‘你們打佛七挖寶,既然挖到寶,應該奉獻出來;來,道一句。’

聽老和尚這麼一說,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就像是說,挖到寶的不是我,你們有那位挖到的?趕快拿出來,否則真沒面子!
經過一陣眼目傳神後,平日談天說地、講經說法頭頭是道的我們,誰也拈不出一偈半偈來。


當大家面面相覷,默然無語,壓得有點坐立難安時,忽然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從一位比丘尼口中迸出來。
大家猛然回頭,將注意力投射到這位中年比丘尼身上,看看是何方神聖作此獅吼!

瞬即將注意力又回到老和尚身上,想由老和尚這裏覓個消息!

只見老和尚搖搖頭,指著前面一位小孩子說:‘這句,連三歲孩子也說得。


接著,又恢復寧靜死寂的狀況,只見老和尚目光炯炯,似乎在探尋,到底誰把寶藏起來不肯示人,到底是誰?‘來!道一句,道一句。’

老和尚似是身經百戰的老將,兵臨城下,在那兒叫陣。

大家在老和尚凜冽眼光與堅決有力的鞭策聲下,噤若寒蟬,連呼吸都覺緊張。
這才令我覺察到—這不是書生論戰,而是真刀實槍上陣,沒有真功夫真本事是上不了戰場的。



有位坐在前面的比丘,大概是被老和尚盯得渾身不自在,他搖動一下身子,揣摩一下,然後壓寶似地擠出一偈:‘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老和尚表情淡然,轉過來面對這位比丘說:‘我們關起門來說話,你不要以為這件衣服(指著自己身上所穿的出家衣服)可以隨便穿的,要真正穿得起這件衣服可不是容易的!’

接著又是一陣寂靜,老和尚見大家拿不出像樣的貨色示人,一緩咄咄逼人的眼光,和顏悅色地說:‘古人打佛七,要在克期取證,若是到時候拿不出東西來,那不變成“打佛吃”了麼?(即打著念佛的招牌吃飯)’

停一口氣,老和尚又說:‘打佛七,想挖寶,這是貪。

來我這裏,又想挖點什麼走,這也是貪。’

老和尚話未說完,底下有兩個人在那兒交頭接耳,意思是說:‘我們挖不到寶,老和尚要我們把寶奉獻出來,老和尚自己有寶,還要我們的,這不也是雙重的貪心嗎?’

此話剛說完,老和尚似知若不知的,接著說:‘若是聽懂我所說的,擺在眼前的,他就拿得到;若是聽不懂的、不識貨的,就是雙手捧到跟前,他也得不到。


老和尚此話未完,忽然有一位年輕人問道:‘老和尚,您有念珠嗎?’

老和尚回說:‘沒有!’

他見老和尚身上真的沒念珠,這出戲演不下去了,側見懺公手上拿著一串小念珠,正在那兒念著,於是箭頭指向懺雲法師問道:‘這位法師,您有念珠嗎?’

‘有!’懺公堅決有力地回答。

年輕人老大不客氣地說:‘請您把念珠給我!’

懺公回說:‘我在念的不能給你,我要給你的,你不能丟掉。’


‘念珠拿來!’年輕人手伸得直直地說道。


話猶在耳邊,老和尚忽然指著年輕人說:‘你現在念的就是!’


年輕人頓息驕傲之氣,默默無語。



兩位法師出廣長舌,一個由空入有,一個由有轉空,配合無間,真令人讚歎!


TOP

越見平凡...越不平凡!!

打佛七想挖寶是"貪"啊 挖了拿不出來也是"貪"啊

喜德!!你還不拿?

TOP

引用:
原帖由 老鼠愛小米 於 2008-11-6 10:25 發表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打佛七想挖寶是"貪"啊 挖了拿不出來也是"貪"啊

喜德!!你還不拿?
要拿也拿不到

拿不到也得拿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TOP

你拿的就是....我想拿也拿不到的念珠!

TOP

人的本來面目,你的本心,與諸佛無二無別,不多不少,無增無減,就在當下,不曾離開過。

眾生內心深處, 本來俱足本性眞覺佛性, 但佛性卻被煩惱的烏雲所遮蓋, 無法得以了知。

我們每天都有可能被外在的環境影響 而升起一股衝動的情緒,去了解為什麼心那麼容易被外在所牽引, 而失去本來的自在。

人人都有自性靈山,本自俱足、本來清淨.只要掃除垢染,守護根門、莫令放逸,清淨智慧自然展現,這才是珍貴的寶藏!

本自俱足何必再求。

TOP

                                          心中之賊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吾心之賊,偷我自家珍寶;吾心之賊,竊我清淨本性;吾心之賊,盜我般若妙智。外賊易捉,內賊難擒,賊!賊!賊!

眾生有煩惱,則因心中賊。賊是執著、妄想,賊是分別、對待,賊是邪惡、偏見,賊是三毒、五欲,賊是貢高、我慢,賊是名聞、利養,賊是我執、法執,賊是有執、空執,賊是障礙我之所有。

心本無賊,誰引彼來?因境而來,故被境轉;因相而來,故被相惑;因愚而來,故起無明;因心而來,故有輪迴。

智者察覺心念不善,即知即改,故邪去正來,迷消悟現;愚者不察己念邪見,不知不改,故正去邪來,執迷不悟,不斷造業傷人,還增邪惡種子,何時能移,何世能除!

惡念易察,邪念難知。不善之念,害人之念,嫉妒之念,輕人之念,狂妄之念,諂曲之念,自私之念等,此是「惡念」,只要用心觀照,不難察覺。

然「邪念」非有正見,則無從明瞭,因為有念即是邪,故六祖言:「無念念其正,有念念成邪。」惡念、雜念、善念,因念念有念,故失其清淨;無念非不起念,而是不起分別、對待之正念,故念念清淨,無染無著,所以大師教人以「無念為宗」。

心有人我,此念害汝;心有知見,此見障汝;心有法相,此相礙汝;心有一切,此法蓋汝。故日常生活,應物隨形,不存知見,亦無此見,心無名言,假名為用;用時不執,當體即空,空不礙有,有不障空,空有無礙,任汝運作,恆沙不窮矣!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TOP

心中有佛,見人如佛;心中無賊

去山中之賊易,去心中之賊難。

我目前還是當賊好了.. 一物不存,欲空不易空。

TOP

賊乃人之本性

試問..人生旅程誰不是在偷東西

偷學問..偷秉性..只是看偷的合不合理..對不對

不過我還滿想知道喜德板大拿不到又拿的到底是什麼?

                                                                                     歸真 合十

TOP

引用:
原帖由 歸真 於 2008-11-12 23:06 發表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賊乃人之本性

試問..人生旅程誰不是在偷東西

偷學問..偷秉性..只是看偷的合不合理..對不對

不過我還滿想知道喜德板大拿不到又拿的到底是什麼?

                                                          ...
既已歸真何必問

知見立知是無明

說似一物即不中

無法形容如何說



歸真仁者被你問倒了

TOP

大家都是世間修學者..

學問有先後.."宿業"有專攻

共同學習之....

TOP

 11 12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